670 戰守之爭(2 / 2)

“愚笨!”熊廷弼開口就送給熊倜兩個字。

“啊!”熊倜被罵得蒙頭蒙腦,我怎麼就愚笨了,我說得頭頭是道,你熊廷弼看我不順眼也就算了,幹嗎還貶低我。

歐陽瑩說我是大笨熊,難道我在熊廷弼的眼裏也是大笨熊?

熊廷弼可不管熊倜臉上是什麼表情,看都不看他一眼,繼續說著:“王化貞貪功冒進,鼠目寸光,隻看到河東遼陽、沈陽,不顧整個遼東戰局。廣寧是重中之重,鎮守廣寧之兵那能輕易出動。廣寧一旦兵力空虛,無力抵擋努爾哈赤進攻,廣寧失陷,猶如諸葛亮失街亭。”

熊倜可不願意隻是挨罵,心想,我是從前線下來的,是你熊廷弼了解情況還是我了解情況。

熊倜大聲地反駁著說:“努爾哈赤攻下遼陽、沈陽不久,雖然遷都到遼陽,也隻是在遼陽城東另起了一座東京城,可見他的根並沒有紮穩。王大人守住了廣寧,眼下鎮江大捷,正當一鼓作氣追擊努爾哈赤,把努爾哈赤趕回建州,那還有失街亭之憂。”

熊廷弼脾氣暴躁,稟性剛直,喜歡罵人,熊倜這下真的算是領教了。熊廷弼看著熊倜,有些恨鐵不成鋼地繼續說著。

“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薩爾滸之戰,經略楊鎬指揮的十二萬大軍慘敗,明朝力量大衰,我軍在遼東失去優勢,不得不由進攻轉為防禦。”

“我苦心經營至今,打造戰車,置辦火器,開挖戰濠,修築城牆,做禦敵守城的準備。現才有這守備大為牢固的局麵。”

熊廷弼恨恨地說:“王化貞沿河布局?這是貪天之功為己有。薩爾滸戰後,老子早就召集軍隊十八萬人分布在雲陽、清河、撫順、柴河、三岔兒、鎮江等戰略要地,首尾呼應。小的戰事各自拒敵防守,大敵來時則互相接應、援助。又挑選精兵悍將組織遊擊,乘機出動,攻掠努爾哈赤的零散兵馬,擾亂他們的耕種和放牧,輪番出擊,使努爾哈赤疲於奔命,瞅準機會進兵剿敵。”

“就他王化貞會打仗,老子不會?笑話。老子在努爾哈赤的眼皮下打鼓奏樂進入撫順城,他王化貞敢嗎?”

熊倜雖然不服,不過,也不得不在心裏佩服。

薩爾滸戰禍以後,幾百裏地不見人影。熊廷弼剛到遼地時,命令僉事韓原善前往安撫沈陽,韓原善害怕,不肯去。接著派僉事閻鳴泰去,閻鳴泰走到虎皮驛,大哭而返。熊廷弼於是親往巡視,從虎皮驛抵達沈陽,又冒雪夜往撫順。

總兵賀世賢用距離敵人太近來阻撓他,熊廷弼說:“冰雪滿地,敵人想不到我會來的。”於是打鼓奏樂進入撫順城。

熊廷弼祭祀了那些為國事死亡的將士,哭了一場。接著在奉集顯示了一番軍威,察看了當地的地理形勢,然後返回。一路上所到之處都招集流民,修整防守戰具,分派兵馬駐紮,因此當地軍民的心重新穩定下來了。

沒想,朝廷聽信流言,致使熊廷弼離開遼東。可是,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遼東重鎮沈陽、遼東首府遼陽相繼失陷,袁應泰畏罪自殺,遼河以東全部淪為後金所有。

朝廷裏大臣們又才想起了熊廷弼。

京城朝廷中給事中郭鞏盡力詆毀熊廷弼,並連及閣臣劉一燝。等到遼陽失守,河西軍民全都奔逃而去,自塔山到閭陽方圓二百餘裏,荒無人煙,京城為之大為震驚。劉一燝說:“假使廷弼在遼,想來不會弄成這樣。”

在禦史江秉謙上書追敘熊廷弼以前防守遼地的功勞,並且把排擠有功之臣說成郭鞏的罪過。明熹宗於是對過去彈劾熊廷弼的人加以治罪,又下達詔書從家裏起用熊廷弼,並且提拔王化貞為巡撫。

這些事熊倜是知道的,熊倜連頭也不敢抬,真的隻有挨罵了。

“王化貞輕視大敵,好說大話,不聽調遣。他握著重兵,廣寧有十四萬軍隊,而山海關上卻沒有一兵一卒,我隻是有經略這麼個虛名而已。他目無朝廷,私下出兵。鎮江之捷,王化貞自以為立了奇功,實則影響我整個遼東作戰計劃。”熊廷弼看到熊倜沒有說話了,脾氣緩和了一些,“我這要進京,你才從遼陽回來,可以同我一起回去麵見皇上。”

熊倜繃緊著臉說:“我不去,既然廣寧重要,我回廣寧守城。”

“王化貞一意孤行,你對遼東戰事知之甚少,隻怕前去不僅不能勸解王化貞,反到起相反的作用。山海關是最後一道防線,我手上無重兵。你不如留在山海關,同秦將軍一起守關。也可學些軍事知識,為國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