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春秋魯國人,姓公輸,名般。魯班出身於工匠世家。從小就學會了許多種工藝。他一生有多種發明創造,最突出的成就是在木工方麵。他發明了鋸子、刨子、墨鬥等木工家具,又改進創造了樓、亭、橋、塔等建築工藝,還發明了打仗攻城的玄梯,生活中用的石磨等。
魯班的成就是與他刻苦鑽研分不開的。
一次,魯班負責建造一座宮殿,他和徒弟帶了斧頭,上山去砍樹。用斧子砍,又慢又累,一連砍了十幾天,砍下的木頭離所需還相差很遠。動工的日期越來越近,他心裏十分焦急。
這天晚上,魯班踏著月光,上山去尋找木材。忽而越過山坡,忽而攀上峭壁。他在攀峭壁撥動雜草時,手臂上劃了一道長長的血口子。魯班想:野草怎麼會這麼厲害呢?他俯身看時,發現有一種野草,葉子長長的,邊上排列著許多規則的細齒。輕輕地摸了摸,很是鋒利。這時,魯班又發現有一隻蝗蟲在吃草,兩個大板牙一張一合,一會兒就咬斷了好幾根。魯班捉起蝗蟲看時,它牙齒上也有許多整齊的小齒。魯班看了看帶齒的草,又看了看蝗蟲的牙齒,高興得跳起來。
他跑下山,連夜找來鐵匠,打了幾個邊緣帶齒的鐵條。用這種鐵條拉樹,又快又省力。隻用幾天的時間,木料就備齊了。這種帶齒的鐵條便是鋸子的祖先。
魯班看見古老的磨麵方法,是把麥子放在臼裏,用杵來搗,又費力又費工。他日夜思索,終於想出一個高效的方法;把麥粒放在兩塊粗糙的石頭中間,來回碾動。後來又進一步改進,在兩塊石頭吻合的一麵,鑿上齒紋,中心裝了軸。這便是現在許多農村仍在使用的石磨。
幾千年來,魯班的名字在民間廣為流傳,他是中華民族勤勞和智慧的象征。魯班刻苦鑽研的精神永遠值得後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