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也未必成人之美
《論語·顏淵》裏說:“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成人之美,就是幫助別人做成或實現願望。《西廂記》裏的紅娘,同情和促進張生與鶯鶯的愛戀,事發遭難,仍仗義執言,促成有情人終成眷屬。《水滸傳》裏的武鬆,不平於蔣門神霸占施恩的快活林酒店,行俠仗義,挺身而出,“醉打蔣門神”,奪回快活林。這些古代的故事,都可算得上是成人之美的壯舉。
每一個人的成功,都需要別人的幫助。蘇秦和張儀本是要好同學,蘇秦深知張儀的學問在自己之上,可是,蘇秦卻先成功了,做了六國的宰相,張儀則依然落魄,來投靠蘇秦。誰知,他竟遭到蘇秦無數奚落,於是決心單身赴秦,自找出路。蘇秦暗中派人沿途照料,供給張儀之所需,直到張儀高任秦相,才明白蘇秦當初的用意,張儀感激不盡。這種辦法,是為了不令張儀依賴蘇秦,而埋沒他的才幹。
在電影《張鐵匠的羅曼史》中,有這樣一組鏡頭:張鐵匠的妻子臘月在瀕臨餓死的絕境中,被貧窮善良的農民劉忍搭救。在那以後的日子裏,臘月母子與劉忍相依為命,組成了一個“新家”。後來,傳說早已死去的張鐵匠找上門來了,正當劉忍夫婦憂心忡忡、左右為難之時,劉忍得知來人正是臘月的丈夫,便主動帶上鐵匠的兒子來認親爹,讓他們全家團聚,而自己悄悄離開北山……人,都有七情六欲。可是,當自己的幸福以別人的痛苦為前提時,他們卻自願放棄自己的幸福,這就是他們的高尚精神之所在。
“成人之美”的事,在今天的社會到處都有,如主動替朋友值班,使其安心地去會女友;盡力幫助朋友複習功課,掌握知識,使其早日榜上有名;主動幫助一時經濟拮據的朋友,使其免除後顧之憂等。
總之,大凡是好事情、好願望,你伸出熱情的手,予以大力幫助,使之功成事就,都可以說是“成人之美”的“君子”行為,都是得人心、受歡迎的。
當你正在潛心於某項工作,或全身心投入一件你理想中的事業,或沉浸於你所賴以生存的一件職業時,卻受到了來自朋友、親戚、同學或同事的求助等分外之事的幹擾,需要你分出時間,需要你分出心思和精力去應付它。
如果應承這類分外事,勢必影響你所進行的工作,你會覺得不愉快、不甘心。如果拒絕它、排斥它,你也會感到心裏不安,還可能遇到意外的麻煩,譬如遭到誤解,受到無謂的攻擊,受到周圍的冷淡,你會同樣過得不舒服、不愉快。
人生經常陷進兩難境地。
應承分外之事的幹擾或排除分外之事的幹擾,不僅是一個怎樣對時間進行合理操作的技巧問題,而且是一個怎樣認知自己的生命存在的根本問題。
在應承分外之事或拒絕分外之事的兩難情境裏,你可以首先從應承分內之事方麵著想。你受到了分外之事的幹擾,用於你所進行的主要工作的時間相對減少了,你在這裏感到有所損失、有所不安。但你收獲的可能是良好的人際關係,於是你又沒有不安的感覺了。
分外之事,同事、友人求助等隻是一時表麵地占去了你的時間。從長遠著想,從整體著想,實際上可能並不會對你造成損失,它可能對你眼下所進行的工作產生間接的作用,或者對你將來的工作產生間接的作用。那麼,這份“幹擾”也就不成其為幹擾了。
不是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嗎?
況且,你在接受分外之事,在幫助別人的時間裏,或許能夠感覺到助人的快樂,你此刻的存在便是快樂的,便是合理的。作為個人而言便是失中之得,沒有什麼值得遺憾。
同時,你幫助了別人,方便了別人,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這種美妙的效應也許你一時還不能明顯地感覺到。你經常與人方便,常替別人分擔憂愁,幫助別人,日積月累,時間長了,你處世行事將四通八達,這將大大勝於你當初因拒絕別人而擠下的那一點點時間的損失。
不輕許承諾
一些比較不錯的朋友托你辦事時,你為了保全自己的麵子,或為了給對方一個台階,往往對於對方提出的一些要求,不加分析地加以接受。但不少事情並不是你想辦就能辦到的,有時受各種條件、能力的限製,一些事是很可能辦不成的。因此,當朋友提出托你辦事的要求時,你首先得考慮,這事你是否有能力辦成,如果辦不成,你就得老老實實地說,我不行。隨便誇下海口或礙於情麵都是於事無補的。
當然,拒絕別人的要求也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日本一所“說話技巧大學”的一位教授說:“央求人固然是一件難事,而當別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絕的時候,亦是叫人頭痛萬分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同時我們也不希望別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難以說出拒絕之話了。”
的確,在承諾與拒絕兩者之間,承諾容易而拒絕困難,這是誰都有過的經驗。
有人來托你辦一件事,這人必有計劃而來,最低限度,他已準備好怎樣說。你這方麵卻一點兒都沒有準備,所以他是穩占上風的。
他拜托的事,可為或不可為,或者是介乎兩者之間,你的答複是怎樣呢?許多人都會采取拖的手法。“讓我想想看,好嗎?”這話常常會被運用。
但有些時候,許多人會作一種不自覺的承諾,所謂“不自覺的承諾”,就是“自己本來並未答允,但在別人看來,你已做了承諾”。這種現象,是由於每一個人都有怕“難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