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半夜,馬遷安與周玉成基本上也沒閑著,兩人督促著支隊軍需提早準備物資與馬匹,淩晨4時天光大亮,山穀裏霧氣升騰,迷蒙一片。
馬遷安率隊出發了,一行精幹的400餘人、30餘匹挽馬組成的隊伍在群山中迤邐遠去。這次遠襲的隊伍是十支隊最強的3個中隊,分別是一大隊一中隊,帶隊中隊長宋基石,指導員姚宇鵬;三大隊七中隊,隊長路思光,指導員陳士增;四大隊十中隊,中隊長徐世珍,指導員張光耀。李鳳山毫無疑問的又“爭取”到了露臉的機會,他的老對手一大隊大隊長李四清隻好跟周玉成一起行動了。
入夜在向導的帶領下,部隊偷偷在鐵驪縣城以東約20公裏一片無人地帶越過綏佳鐵路,第二日淩晨又借助晨光徒步涉過了一段水淺的呼蘭河,一日一夜跋涉了60餘公裏的隊伍不敢在此歇息,抑製住困乏又穿過重山林海步行了一個白天,傍晚到達了小興安嶺最高峰,海拔一千四百多米的平頂山腳下紮營休息,此地也是張小花與馬遷安商議好的歇息地,再往前走就是“呼索”部落傳統地盤了,呼索部人雖少卻牢牢占據著平頂山至江邊這塊東西長70公裏,南北長70多公裏的山區,任何不經允許的武裝進入都有被攻擊的危險。
派出了崗哨吃過了晚飯之後,晚八點馬遷安收到了張小花的電報,電報曰:正在與族長烏那坎商量借道借船之事,烏那坎很猶豫,但請放心,我就是豁出命來也要說服他。
電報嚇了馬遷安一跳,連忙命人回電:不準動武,注意用感情打動他們,實在不行我們寧可多走路繞過他們的地盤,還有,若以情理打動不了對方,你帶的物資不夠用的話,我亦可送他們一份厚禮,可加上5支步槍並一千子彈。
馬遷安學習了張小花的做法,也給這個部落準備了一些禮物,日用品什麼的就由張小花那邊出了,馬遷安出發前多攜帶了十支步槍和幾箱子彈。
槍和子彈是寶貝,獵手們最喜歡的就是它們了,通過張小花,馬遷安知道這些鄂倫春人的槍支好幾年沒有更新過,日本人雖然允許鄂倫春獵戶擁有槍支,但對他們的槍支補充卻極為吝嗇,尤其抗聯從這裏撤走之後,更是一支破槍都沒有給過呼索部落,鴉片倒是賣給他們幾百兩,子彈也是給的不足,日本人一年才撥給“呼索部”1千2百發子彈,
如果對方真的喜歡槍支彈藥的話,馬遷安還可以多給,直到打動族長的心。族長難於下決心的原因也很直白,任誰都知道,如果日後被鬼子知道呼索部幫助了抗聯,呼索部的日子可能更難過,極有可能連配給製的那點糧食都不會給呼索部了,極端的做法還有可能把呼索部當做抗聯的同夥來剿滅,也許鬼子正需要這麼一個借口呢。呼索部雖然受到日本人和滿人漢人大大小小官僚的欺壓盤剝,但日子並沒有到過不下去的地步。對於他們來說,無論上麵的統治者是誰,對待他們都是一個樣,隻要上麵不把他們逼到死路上去,他們是不會反抗“官家”的。
部隊宿營後,勞累了兩天一夜的戰士們很快進入夢鄉,呼嚕聲四起。馬遷安幾乎兩天兩夜沒有睡覺,身體也極是疲乏,但作為領頭人他依然強撐著不肯休息,叫醒了兩個獵人出身的戰士,向他們谘詢了一會兒“狩獵秘籍”,最終確實確認了獵人的戰鬥力,他們屬於這個時代神出鬼沒特種兵的層次,悄悄的跟蹤接近一槍斃命,隱藏下套設陷阱的功夫也都是一流。
在小花沒有發來確定信息的情況下,馬遷安不能貿然將隊伍開上那條通往江邊的山路,馬遷安已經做好了繞道的準備,那樣的話要多走一百多公裏,增加了被發現的可能也加大了不能按時到達指定地點切斷鐵路的風險,但也比與呼索部衝突的好,被呼索部纏住的結果就是可能幾天都走不出這片群山,這裏是他們的家園,論熟悉程度誰能比得上他們?這些獵手幾乎個個都是神槍手與山林偽裝潛伏高手,與他們對抗是自討苦吃。馬遷安不想將自己的力量浪費在這裏,出師未捷就先與自己的同胞幹起來了,這說不過去嘛!
獵人出身的班長王德茂已經困得不行,但一聽馬遷安對麵前的鄂倫春部落這樣感興趣,以為明天要強行通過這片區域,也重新打起精神來詳細敘說了半天,對這些生活在大小興安嶺上的“蠻人”他了解的比較多,最後他聽說馬遷安竟然派了人已經先期進入前麵的山區,想說服“呼索”部落借道,不禁大吃一驚,急道:“司令,這樣做太危險了,你快派人救他們回來,再不快點他們會被鄂倫春人殺死的。”
王德茂一急之下,困意全無,滿臉急迫惋惜與無奈,看樣子如果這個命令不是馬遷安下的,他都要跳腳大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