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兵工廠見聞(1 / 2)

俄國司機開車猛,繼承了其祖輩狂野的民風,在馬占山一疊聲催促下,將車開得“飛了”起來,狂飆了一晚上,黎明時分夾風裹雪“衝”進了共青城城郊,來到契沃采夫聯合武器集團公司所在地。

最後一段路是一小段山路,汽車爬上低矮的山頂,從車裏向外望去,四周風景一覽無餘。剛到山頂正要下坡,坐在車中的馬占山精神一振,眼光唰的射出有如實質般的兩道光芒,他驚訝的指著前方迫不及待問了一句:“這就是……?你們的兵工廠?”

一大片連綿不絕一眼望不到邊的密密麻麻廠房猛然出現,規模驚人。就連馬遷安也稍微楞了一下才回答,“我想是的!沒想到他們這麼快就建成如此規模,真是一個奇跡!”

一座座建築或高或矮,或龐大或小巧,或磚石結構或純粹木刻楞結構,整齊劃一排列在條條通道兩側。幾十座高高矮矮的粗壯煙囪伸向天空,噴吐著濃煙。

廠內的小型站台上,幾列火車正忙著吊裝各種原料,裝載著貨物的貨車也在忙忙碌碌的四處穿行,一派緊張繁忙的生產景象。

這完全就是一個小型城市,馬遷安粗略一眼就估計出這座工廠占地麵積差不多20平方公裏。這要是步行,從東走到西還不得一個多小時?

大工業的力量深深震懾住了馬占山。馬占山驚歎一聲,“這麼大!絕對比最鼎盛時期的奉天軍械廠還要大一倍有餘。”

“三個月,隻用了三個月!”馬遷安也不知道該用何等言詞來表達自己的喜悅,隻能握緊了自己的拳頭感慨。“不過這才哪到哪?要知道我們的總投資將要達到一億五千萬美元。”

“一億五千萬……還是美元?”馬占山咕咚一下咽了一口口水。太震撼了!“奉天軍械廠”累計投資也不過2千萬大洋,這照人家可差的太遠了。

馬占山口中的“奉天軍械廠”乃張作霖所建,其鼎盛期月產七九步槍5千枝,輕重機槍百餘挺,槍彈1千5百萬發,各種炮10餘門,炮彈數千發,擁有工人1萬多。

現在“奉天軍械廠”早已改名為“奉天造兵所”,偽滿追加了投資,增加了工人數目,擁有職員千餘,工人愈3萬,各型機器愈萬部,已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土地上第一大兵工廠,但因工人磨洋工,生產效率並未上升多少,現月產僅萬支日式77步槍和仿毛瑟79步槍。

馬遷安也抑製不住欣喜,將計劃一股腦抖了出來:“是的,按計劃明年我們將有自建鋼鐵廠、發電廠、炮廠、坦克廠、飛機廠陸續投產,那可是大家夥,真正的大手筆。”

車上的人包括司機也從未見識過如此規模的兵工廠,司機出於敬畏不由自主放慢了車速。

車到達了工廠。迎麵就是一座剛建成不久的原木搭建的城堡式大門樓,正門的牌子上寫著“契沃采夫聯合武器製造集團”。經過門口衛兵嚴格檢查並打電話請示後,載著馬遷安的中巴車才得以進入廠區。.進入了廠區,發現環境非常潔淨,工廠是建在江岸一側,廠裏樹木很多,大概都是原來的人工林,建工廠並未破壞多少樹木。如果不是有穿梭來往的車輛和大煙囪,還真難以看出來這是一個工廠,倒很像一個居民社區。

照例有大大的標語刷在廠區各處,馬遷安將內容撿重要的翻譯給大家聽。

“看!那上麵寫著一切為了前線,還有那條,是大幹快上100天,多產武器多產彈藥消滅德國野心狼!”

李四清狐疑的看了看馬遷安,嘴巴歪了歪。他不相信是這詞,你看馬遷安啊!眉飛色舞的,根本就沒仔細看標語,隨口就溜達出來這麼多口號,他剛才指的那條標語明明有“史大嶺”的字樣嘛,他咋沒說?別以為我不認識這個單詞。

車在行駛中,發現外麵有不少戒備森嚴的木板房,都被麵色嚴肅的士兵把守著,細看還能發現有幾座木板房站崗的士兵是中國人麵孔。

“我猜那些房子是成品倉庫。”不甘寂寞的李四清指著一座一閃而過的木板房說道。

馬遷安也向左後方瞄了一眼,緊接著說道:“我猜是炸藥倉庫。”

“不對!我猜是發煙硫酸,沒見那冒煙呢嘛!”

“屁個發煙硫酸,你懂發煙硫酸嗎?一扛槍粗漢子楞裝專家,小心挨板磚。”

馬遷安與李四清哈哈大笑著,快活的笑聲充滿了車裏。兩人鬥著嘴,心裏想到了一塊兒,嗨!管他倉庫裏是什麼,都有咱的一半,這以後可不用求爺爺告奶奶看著人家臉色淘登點武器了,咱也有啊!咱闊啦!

經過指點,馬占山終於從重重建築物之間找到了集團總部,一個不起眼的剛建成不久的二層廠房建築。總部見縫插針利用一層空間,將之開辟成“**德”衝鋒槍的一個組裝車間,真正辦公的地方則全部擠到了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