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要好好學習,寧濛也有幾個月沒有帶手機去學校,不管怎樣,態度是很良好的。
第一次月考,曆史八十四,有一點驕傲自滿。後來知道主觀題與其他同學竟有十分之差,真不知道那一刻的興奮從何而來。難道是因為時隔三月又重拾書本嗎?考試,隻是把自己典當給學分的可憐蟲,真為自己感到悲哀。寧濛也許到這一刻,依舊排斥複讀這件事。
隻是,寧濛喜歡笑得沒心沒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迷茫。朋友都說,寧濛讓她們每天笑得都很難停下來。是,她特有感染力,不喜歡負能量傳遞。內心的脆弱隻有很少的人能知道。
慢慢的,思想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胸有激雷,而麵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總是愛告訴別人:“我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大家一笑置之,不置可否。當有一天,真的有人告訴她:“我發現你走向成熟了。”感覺是什麼呢?激動、苦澀、不安……那隻是一種不可名狀的無奈。
成熟了,穩重了,意味著責任越重。而寧濛喜歡用積極的話進行心理暗示。她明白一個好心態的重要性,上一年就是因為把文綜題全部錯位,導致多餘的疼痛。這一年,反而覺得自己更樂觀,更幸福,更加能沉澱自己。就像楊老師對她說的:“戰勝自己,超越自己。”寧濛相信,上帝會善待自己。她也不會再重蹈覆轍。
當初說要回來複讀時,“我都知道。”姐姐的幾個字就給了寧濛莫大的安慰。有人如此了解你,真的很幸福。然後同學聊天,別人都奔著重本去的,自己還在重本邊緣苦苦掙紮。而六月的盛宴,若是無緣參加,是懦弱也是恥辱。寧濛把自己的不開心告訴了她姐,她姐姐勸她盡力就好。但寧濛又怎會甘於這樣,一直以來,她都相信,自己是個有野心的人。
英語老師建議我們用英語寫日記,寧濛卻覺得,與其一天到晚想些不切實際的話,不如現在就做些有意義的事。英語老師經常批評寧濛。有一次把她叫到辦公室訓了一頓,說她的學習態度太不端正了。全班的考後反思,隻有她最敷衍。有時竟然隻有兩個字。“如果補習不能讓你上漲一百分,可以說這一年你隻是在虛度青春。”
其實她真的不知道應該怎麼回答了,難道說,“是,我承認,我對學習的態度從沒有端正過。”當然不可能那樣說。寧濛以不變應萬變,沉默是金。隻是後麵一句話卻讓她深思。
這一年所有的厭惡都用在了英語上,可是,後來寧濛才知道,隻有把英語學好了,有實力才有資格抱怨。
曾經看到陳顯微寫的話:“150後,我要坐在這裏吃甜品,複旦,等我。”
寧濛也想說,“180後,我要在這裏吃香的喝辣的,廈門,等我。”
寧濛與朋友約定,要是都考上重本,就去瀘沽湖玩,去感受《瀘沽尋夢》。不為證明什麼,也不為自己來過。隻想穿上美美的古裝,看看最美的風景,看到自己最美的一刻。純粹的尋夢,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