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章 夜來聞茶(1 / 2)

曲煙茗聽得此言,頓時愣住,一手攀住衛兵的刀鞘,喃喃道:“高公子?”

高竹寒伸手將曲煙茗拉得後退兩步,見衛兵收回大刀,方鬆手道:“既然顧公子不願收,曲姑娘何必苦苦相求。曲姑娘曆來清高淡雅,何時這般低聲下氣過。”

“高公子誤會了,”曲煙茗慌張道,“我隻是不忍見顧公子頹敗自傷,他半是方外之人,從來率性而為,不通人情世故。況且,顧公子於我有救命之義、再造之恩,我不能忘恩負義。”

顧餘修抬手拂去眼角淚痕,轉過身深深看了曲煙茗一眼,嘴角微揚道:“高公子如此言說,莫非是吃味了?”

高竹寒瞥了瞥一臉驚訝的曲煙茗,負手而立道:“看來,顧待詔不僅孤標傲世,還自以為是。怎麼,曲姑娘的傾慕還不夠?”

“高公子真的誤會了,我與顧公子無半點那樣關係。再說了,高公子不也是來探望顧公子的,為何偏偏胡思亂想,如此與方才顧公子編排高公子有何區別?”曲煙茗激動之下,不由得靠近高竹寒一步。顧餘修見狀,笑意俱無、眸色深沉,定定望著焦急的曲煙茗。

高竹寒道:“曲姑娘莫要生氣。既然顧待詔好得很,我便不久留,告辭。”言罷,轉身就快步而去,不多時,身影在花樹間若隱若現。

“高公子,”曲煙茗急道,將包裹放在地上,就小跑追去。

顧餘修怔怔望著曲煙茗的身影消失後,才提起那包裹,放在桌上慢慢打開。黝黑陶罐仍自溫熱,內中茶湯清香縈繞。顧餘修舀出茶湯注入白瓷茶碗中,小口細品,眸光哀傷而寵溺,自言自語道:“多謝曲姑娘。”

眼見高竹寒轉入一處花園、蹤影忽無,曲煙茗愈加焦急,腳下生風一般急急奔去,待氣喘籲籲進得園中,望見寧帝同一幹大臣,還有若幹宮人,頓時驚住。

“何人如此大膽,竟敢私闖經筵。”一身威嚴紫袍的大臣厲聲責問。曲煙茗更加迷惑不解、害怕慌亂,不知所措。

桐親王緩步而出,似是無意道:“這是禦前侍茶曲煙茗,原來張大人並未見過,總該聽說過罷。畢竟,茶事諸般禮,與禮部亦有相通之處,身為尚書,不應不知。”

張尚書臉色緩和道:“此為研經論史的禦前講席,小小女子大膽闖入,便是不敬。還請聖上責罰曲煙茗。”眾人看去,寧帝卻是不動聲色,作壁上觀。

“張大人,小女子鬥膽請問,研經論史可是要清靜恬澹,才能窺見那‘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曲煙茗見張尚書點頭,續道,“茶事,可於味香之間生發空靈虛靜的心境。此心愈加空明澄澈,如同冰雪,可於這般虛靜之中與道相融。茶師將此境稱為‘天人合一’的‘天樂’境界。”

“經史乃先賢之言,所謂研論皆為啟悟靈性,於沉心靜氣中感悟微言大義。品茶之境,則是品此心回歸,心的歇息、心的享受,契合天地、徹悟人生。因此,清心之餘,言談自是心境的馳騁翰墨。品茶論經,笑談齊家治國、天下長安,當不失為我大寧盛景。”眾人緘默,唯有驀然響起的擊掌之聲分外零落鮮明。

寧帝擊掌之後道:“煙茗姑娘此番言語,可謂擲地有聲、胸懷意氣,大寧朝女子尚且心有山河,更何況諸位棟梁之臣。還請煙茗姑娘烹茶佐經史。”

張尚書見狀,忙安排經筵各事。鬆墨知曉曲煙茗平日烹茶的用度習慣,便有條不紊地張羅開來。

清風送爽飄落英,日光輕盈鬧茸草。穩重帝王、博學臣子,讀青史風流,談歲月巍峨,研榮枯興亡,論往來古今。茶香飄嫋可清心,映襯春光猶清明。一夕研經論史,眾人皆是意猶未盡地散去。

一紫袍大臣笑道:“自前朝始設經筵,今該是最為風雅一席。若是可日日與佳人清茶相伴,縱使經史佶屈聱牙,亦可滿紙生香。”

寧帝紅光滿麵,聞得此言,微微沉吟,向身旁的鬆墨道:“請煙茗姑娘到玉明殿烹茶論道。”鬆墨答應而去。

月色清泠潑墨宮城,玉明殿上燈火繁華。曲煙茗隨鬆墨施施走來,手提都籃,籃中滿是白瓷茶器。待曲煙茗見禮後,鬆墨便默然推出玉明殿。

“煙茗姑娘今日所烹何茶?”寧帝批閱奏章埋首問道。

曲煙茗一邊擺出茶器一邊答道:“是白片茶,又稱玉蕊茶,為大寧東南之地的白茶山所產。那茶園地處高山深穀,晨夕之際雲霧散漫,土質深厚肥沃,為得天獨厚的茶樹生長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