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成舍我先生年表(1 / 3)

(編者注:本表為成舍我先生的一份簡略編年史誌,主要輯錄了成舍我先生從事新聞事業的相關記錄,以1949年成氏在大陸地區的新聞活動為主要內容。本年表主要依據成露西、唐誌宏《成舍我先生年譜簡編》、劉家林《成舍我編年紀略》及相關資料輯錄整理)

1898年——1歲,南京。

8月28日,出生於南京下關祖父家中。其時祖父成策達為湘軍曾國荃軍中一名幕僚文官。

祖父去世後,隨父親成壁遷往安徽。

1901年——3歲,安徽。

父親成壁至安徽候補,隨其舉家移居安徽。

1906年(前後)——8歲。

父親成壁先後擔任安徽舒城典史(監獄典獄長)和桐城縣練潭巡檢,位卑祿薄,成舍我隨父親輾轉於舒城、桐城、安慶各地。

1908年——10歲,舒城、安慶。

父親成壁因舒城典史任內,囚犯越獄事件被縣令誣陷,10歲的成舍我與父親各處奔走求告,呼籲辯白,得當時上海《神州日報》記者方時蓀仗義執言,在《神州日報》上詳細報道案件實情,成父冤屈得以平反。成舍我經曆此事,由是震驚於新聞記者旋乾轉坤之威力,遂決心投身於報業。

1909年——11歲,安慶。

考入安慶旅皖第四公學高小班就讀,刻苦勵學,成績優異,一個月後即被選拔升入中學班。

1910年——12歲,安慶。

初中一年級讀畢,因家貧無力繳納學費、製服、書籍費用而被迫輟學,旋報名參加學生軍(青年軍)。

1911年——13歲,安慶等地。

是年辛亥革命爆發,其父成壁遭解職返回安慶,家中囊空如洗,借貸為生。

因青年軍解散,成舍我以優秀分子征召選編入伍生隊,在登船即將開往南京時被其父從船上拉下,未能成行,從軍之夢隨之破滅。

1912年——14歲,安慶。

被其父強留在安慶後開始撰寫文章,為安慶的《民岩報》擔任校對,並向該報投稿,正式開始其漫長新聞工作之生涯。

是年加入國民黨,投考私立江淮大學被錄取,但因無力繳納學費,未入學。

1913年——15歲,安慶。

7月,以國民黨員身份參與討袁秘密活動,受到當地軍方的密切關注。

秋,正式受聘為安慶《民岩報》外勤記者。

1914年——16歲,安慶。

該年夏,辭去《民岩報》職務,與王理堂等人在安慶籌辦《長江報》,因受當地北洋當局禁止,未遂。又與友人湊集數百元欲辦“中國通訊社”,亦未成。

1915年——17歲,安慶、沈陽、上海。

因在安慶參加反袁活動,受當地軍方監視迫害,被迫離開安慶,避走東北沈陽,投靠其本家成本樸(成本樸在安慶時曾教導過成舍我,後在沈陽當官)先生。隨後進入沈陽《健報》(張複生主持,王新命擔任總編輯)擔任校對,旋升任該報編輯。

11月,受軍閥張作霖迫害,被迫從《健報》辭職,自沈陽返回安慶,旋被捕入獄。

經友人營救出獄後,因曾向上海《民國日報》投過稿,因而被該報總編輯葉楚蒼聘為編輯,來到上海,與友人王新命一起在上海《民國日報》任職,負責主編要聞版和副刊。

在上海期間,成舍我先後結識了陳獨秀、劉半農和《太平洋》雜誌主辦人李劍農等。編報之餘,與王新命、向愷然(平江不肖生)等人組成“賣文公司”,向商務印書館《小說月報》雜誌以及各地報刊投稿賣文為生。

1916年——18歲,上海。

進上海《民國日報》社任該報的校對和助理編輯。

6月,至上海豫園參加了柳亞子等人所辦的南社第14次“雅集”,並正式加入南社。

與上海《新申報》副刊編輯王純根等發起組織“上海記者俱樂部”。

1917年——19歲,上海、北平。

因“南社事件”憤而離開葉蒼楚主持的上海《民國日報》(成舍我時為該報副刊編輯),離滬赴京。經陳獨秀介紹,成舍我上“萬言書”給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獲準以同等學力資格報考北大。

1918年——20歲,北平。

8月,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國文門,並由李大釗介紹進入北京《益世報》工作,編寫校對看大樣一手包辦,五四運動後任該報總編輯,專寫社論,聲名大噪。

1919年——21歲,北平。

5月23日,因於北京《益世報》上登載《安福與強盜》一文,遭北洋政府所忌恨,致使該報被封三天,總編輯被捕入獄。

升為北大國文係正式生。

1920年——22歲,北平。

年初,在北大組織“新知編譯社”。

1921年——23歲,北平。

4月,在北大籌設“北京大學新知書社”,該書社采取有限公司方式,以北大教職員和同學為對象,進行公開招募,邀請北大教授、學生入股。股金定為5元一股,分托同學進行招募。結果從校長蔡元培起到稍有財力的同學,都被勸募入股,總共籌集到5000餘元,租賃幹麵胡同3號為社址,經股東大會產生董事會,選成舍我為董事長兼總經理。社內分設總務、編譯、印刷、營業等部門,並在南池子3號設立門市部。書社的印刷設備為兩部對開平板印刷機和鑄字、排字車間等。由於計劃龐大,資金少經驗不足,不出數月即無法支持經營下去了。

書社失敗後遷居弓弦胡同,利用殘餘的資本創辦了一份四開小報《真報》。但由於缺乏資金和人力,不久也告失敗。

6月,在《新青年》雜誌9卷2號發表譯文列寧著的《無產階級政治》;同時還出版了《中國小說史大綱》一書。

7月,北大畢業。

1922年——24歲,北平。

與楊帆(璠)女士結婚。

是年春,經北大教授沈溯明(兼任北京市立師範學校教務主任,原係成舍我等創辦的北大“新知書社”的股東)介紹,入北京市立師範學校任國文教員,不久又回北京《益世報》擔任編輯工作。

1923年——25歲,北平。

因北京《益世報》主管刪改其撰寫的社論討好軍閥,成舍我憤而辭職。

該年秋,加入李次山所辦的“北京聯合通信社”任編輯,因采訪國會議員的關係,結識了不少當時的在京議員。

1924年——26歲,北平。

因認識當時國會眾議院議長吳景濂之關係,成舍我入眾議院任一等秘書;後又因與彭允彝的關係,擔任過當時教育部的秘書;其後又結識了外交界的宋發祥,經其介紹給當時的財政總長王正廷,又當上了華威銀行的監理官。

4月16日,辭去北京《益世報》的職務,以僅有的200元大洋在北京獨立創辦了自己的第一份報紙《世界晚報》(日出四開一張)。

1925年——27歲,北平。

2月10日,成氏借助段祺瑞政府的財政總長賀得霖出資協助,創辦《世界日報》,自任社長,自辦印刷廠,龔德柏任總編輯,吳範寰任經理,張恨水除負責編輯《世界晚報》副刊《夜光》以外,兼編《世界日報》副刊《明珠》。

10月1日,將《世界日報》第五版的《畫報》版獨立出來,創辦了周刊型的《世界畫報》,每逢星期天出版(四開一張,單張)。至此,成舍我完成了其日、晚、畫三報同出、自成體係的“世界報係”。

11月19日,(北京)《晨報》揭露《世界日報》、《世界晚報》領取政府六機關“宣傳費”600元。29日世界日晚兩報刊登緊急聲明,否認曾收受過這筆津貼。

1926年——28歲,北平、南京。

因報道“三·一八慘案”,攻擊段祺瑞政府,與段祺瑞政府財政總長賀得霖決裂。

8月6日,北京《社會日報》社長林白水被軍閥張宗昌以“通敵有據”的罪名槍殺。當天成舍我即決定將這一不幸消息以第一條大字標題,加上黑邊,刊登在下午出版的《世界晚報》上。8月7日,成舍我遂為張宗昌部逮捕,擬予槍斃,後經北洋政府前國務總理孫寶琦先生所救,於8月10日獲釋,言論趨於沉寂,不久即離京南下。

10月4日,《世界日報》登載“《世界日報》附設報童工讀學校章程”和募捐啟事,意圖收容北京報童,在全市分點開辦20個報童工讀學校,每校設兩班,每班定額60人,兩班交替上午學習,下午工作,以對抗北京“報霸”操縱克扣零售通路的行為。

1927年——29歲,南京、北平。

4月18日,南京“國民政府”正式成立,成舍我也於這一天在南京創辦了《民生報》,該報為國民政府統治首都南京最早的一份民營報紙。成舍我自任社長,起初該報日出四開一張,以後增加到日出兩張。是年,因辦報不欲受南京黨報的約束,成舍我正式退出國民黨,成為無黨派人士。

1928年——30歲,北平。

1月,經李石曾向南京司法院司法行政部部長魏道明舉薦,任命成舍我為司法行政部簡任秘書職,但成未到任。

5月10日,於《世界日報》發表《吾人將何以自處》一文。

6月,北伐成功,成舍我重返北平,繼續主持世界報係,並受李石曾之邀,在其創辦的“北平大學區”、“國立北平大學”擔任教授兼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