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31歲,北平。
辭去國立北平大學的教職,同年與夫人楊帆(璠)離婚,兩人育有兩女:長女成之凡、幼女成幼殊。離異後兩人仍維係友誼和保持交往。
12月31日,因刊登閻錫山將赴鄭州督軍一事,為閻錫山查封國聞社編輯社,勒令《世界日報》停刊,後於隔年的1月31日複刊。
1930年——32歲,歐洲各地。
該年春,與好友程滄波先生共同經日本轉赴歐美考察遊曆,第二年(1931年)2月19日才回國,曆時近一年。在歐美訪問參觀期間,成舍我等人先後考察了英法、德、比、瑞(士)、美等國的著名報紙和通訊社。在瑞士的日內瓦參加了“萬國報界公會”,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報界公會”進行演講,參觀美國著名的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與該院院長威廉博士討論新聞事業相關問題。考察期間,成舍我先後撰寫了兩篇考察各國新聞事業的通信:《我所見之巴黎各報》和《在倫敦所見英國報界之新活動》。
4月16日,赴歐美前夕發表《告別北平報界書》,以未來中國新聞巨頭自許。後經日本轉赴倫敦、巴黎各地停留數月參觀報館與通訊社,並曾同程滄波一起到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聽課。
9月10日到達瑞士的日內瓦,參加了“萬國報界公會”。
12月28日到達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參觀該國晚報並在布魯塞爾“報界公會”上演講。
1931年——33歲,美國、北平。
2月19日,離歐經美回國。在美國遊覽參觀期間曾接受著名的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威廉博士之邀,訪問該院。
3月16日,在《世界日報》上陸續發表《就算是我的感想》係列文章,總結此次出國遊曆對各國政治、經濟、社會觀察與思考後所得出的個人經驗。
6月24日,北京報界公會在中山公園水榭開會,歡迎成舍我先生回國。成舍我在會上報告了世界新聞事業發展概況,認為歐美新聞事業的發達有五個原因:(一)資本主義發達;(二)教育發達;(三)交通發達;(四)工商業發達;(五)言論有保障。主張報紙的言論應完全聽從民意支配。
9月4、5日,在《世界日報》上發表《先考行狀》一文。
1932年——34歲,北平。
借鑒外國報業的先進管理經驗,對“世界報係”開始實行科學化的經營管理改革。曾設想成立“中國新聞公司”,擬設總部於南京,在全國各大城市各辦一份日報,組成一龐大統一的報業集團。
籌備在北平石駙馬大街甲90號《世界日報》社舊址創辦“北平新聞專科學校”。
1933年——35歲,北平。
2月初,正式創辦“北平新聞專科學校”(學校校址後從石駙馬大街遷至西長安街)。2月3日開始招生,至16日截止報名,共有400餘人報考。經考試後正取考生40名,備取考生40名。成舍我自任校長,副校長為吳範寰。
4月8日,“北平新聞專科學校”舉行首屆開學典禮。來賓有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北平大學校長徐誦明、中法大學校長李麟玉、《北平晨報》社長陳博生、北平《實報》社長管翼賢、國民黨北平市黨部委員陳石泉。成舍我在開學典禮致詞中提出了“德智兼修、手腦並用”的校訓,指出學校的培養目標是“使畢業生能做用腦的新聞記者,和用手的排字工人”。
購入天津《大公報》出讓的德式輪轉印報機一部,使“世界報係”的報紙銷數迅速上升。
1934年——36歲,北平、南京。
與留法歸國的肖宗讓女士結婚,育有一男二女(1935年:長男成思危出生於北平;1937年三女成嘉玲出生於天津;1939年四女成露茜Lucie Cheng出生於香港)。
5月,因創辦的南京《民生報》揭露汪精衛部屬彭學沛貪汙案,引發社會輿論的軒然大波,被南京警察廳罰令停刊3天。
6月,赴南京處理《民生報》司法訴訟,據理抗爭,並拒絕汪氏的引誘,遂引起汪氏忌恨。
7月23日,南京憲兵司令部借口《民生報》泄露了一條軍事秘密,將成舍我投入獄中,拘禁40天,《民生報》被查封。汪氏下令成舍我永遠不得以任何名義在南京辦報,《民生報》永遠停刊。
1935年——37歲,上海。
9月20日,南京《民生報》被永久停刊後,成舍我與友人合資,在上海創辦了上海《立報》。參加投資者有肖同茲、成舍我、胡樸安、田丹佛、錢滄碩、管際安、章先梅、吳中一等人,共集資10萬元。成舍我占有認股數的十分之三,被推為總經理兼發行人。總編輯先後由嚴諤聲、張友鸞、薩空了、諸保衡等人擔任。經理初為田丹佛,後為薩空了。不愈半年,報紙發行量超過10萬份。
1936年——38歲,上海、北平。
9月10日,北平《世界日報》發行副刊《新聞學周刊》,發表新聞方麵的信息與評述。
11月23日,上海《立報》以頭版右下方加黑邊短訊方式,最早登出了“七君子案”。
12月18日,北平《世界日報》出版《消毒專刊》,宣傳禁毒。
1937年——39歲,北平,上海。
“七七事變”爆發,《世界日報》不斷跟蹤報道,宣傳全國抗戰。
8月8日日軍侵占北平,《世界日報》自行停刊,成舍我離開北平南下。日軍將《世界日報》等報強行占據後合並改組為《華北新報》,為侵略者服務。
上海“三一八事變”後淞滬之戰爆發,戰爭期間(1937年)《立報》發行量達到20萬份以上,創下舊中國有日報以來最高的發行紀錄。
11月13日上海棄守,堅持到最後一刻的上海《立報》於11月25日自動停刊。
1938年——40歲,香港、重慶。
4月1日,《立報》在香港複刊,日出四開報紙兩張,成舍我為社長兼總編輯,秉承“立場堅定、打到漢奸、革新政治”的宗旨,繼承上海《立報》副刊多、專欄多、小品文多的“三多”特色。
同年4月,民國政府設立“國民參政會”,成舍我以社會賢達身份膺任第一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往返於重慶與香港兩地。
7月21日,國民黨第5屆中央委員會第86次會議通過了《戰時圖書雜誌原稿審查辦法》和《修正抗戰期間圖書雜誌審查標準》。
1939年——41歲,香港、重慶。
1月28日,國民參政會在重慶開會,由參政員74人提出《撤銷圖書雜誌原稿審查辦法,以保障出版自由案》,獲得通過。國民黨中宣部雖然沒有完全采納這個提案,但不得不根據參政會的大部分意見將審查標準及辦法重加修改。
1940年——42歲,重慶、香港。
2月,任第二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經常往返於重慶與香港之間。
1941年——43歲,重慶。
11月15日自香港赴重慶參加國民參政會會議。
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香港《立報》停刊。成舍我家眷由香港搬遷至桂林,成由渝至桂林。
1942年——44歲,桂林。
該年春,經廣西教育廳核準立案,成舍我在桂林創辦了“私立北平新聞專科學校桂林分校”(又稱“桂林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簡稱“桂林世新”),任校長,借用原廣西省政府幹訓班校址與校舍。該校學製仍沿用“北平新專”舊製,分初級班、高級班、本科班三種,學員以流亡學生為主。
7月,擔任第三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
1943年——45歲,桂林。
1944年——46歲,桂林、重慶。
夏,日軍進攻衡陽,“桂林世新”在大撤退中被迫停辦,成舍我協眷至重慶。
1945年——47歲,重慶、南京、上海、北平。
5月1日,重慶版《世界日報》招股出版複刊,日出對開一張,程滄波為主筆,趙敏恒為總編輯,成舍我為社長。
籌備組織成立“中國新聞公司”。該公司組織龐大,董事長為錢新之,成舍我為總經理兼業務主任,陳訓佘任協理兼總務主任,範爭波任業務委員會主任委員,程滄波任言論委員會主任委員兼言論主任,趙敏恒任新聞主任,馬星野任資料主任。
8月15日抗戰勝利,9月成舍我從重慶飛回南京,以記者身份參加了受降典禮儀式,旋到上海,接收《立報》資產。
10月1日上海《立報》副刊,發行人為嚴服周,社長為陸京士,此時的《立報》實際上已成為國民黨CC係潘公展的報紙,非成舍我所有了。成將《立報》轉讓給潘公展。
11月20日,回到北平,在國民黨接收人員張明煒的支持下,終於收回原本隸屬於成氏世界日報社的房屋資產及相關印刷器材紙張,《世界日報》順利複刊。成舍我發表長文《我們這一時代的報人》。
12月2日,重返重慶並發表聲明《世界日報》立場的文章,闡釋其基本報業立場和精神。
1946年——48歲。北平。
元月1日,開始恢複撰寫日記。
2月10日,重慶發生“較場口事件”,第二天包括重慶《世界日報》在內的八種日報都廣泛地報道了這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