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致富小故事
燃起大王的第一桶金
在《福布斯》2001年中國富豪排行榜中,王玉鎖名列第55位,到了2003年已升至第24位。王玉鎖是中國有名的“燃氣大王”,那他是如何掘得第一桶金的呢?
王玉鎖出生於河北霸州,三次高考落榜的他,放棄了高考,開始做些小生意。
1986年春節,王玉鎖茫然之際,忽然想到倒賣燃氣可以賺錢,於是便開始了行動。
王玉鎖來到了任丘,他先找房子住了下來,下午便去街上閑逛,他看到有個蔬菜公司賣鋼瓶,就問一位姓攀的大姐有沒有燃氣,並且約好了晚上見麵詳談。
晚上,王玉鎖騎著租來的自行車找攀大姐去了。他來到攀大姐家,一敲門,門開了,王玉鎖一下愣住了,原來是他救過的一個人。
那人說:“玉鎖,你怎麼過來了,怎麼也不打個招呼啊?”
王玉鎖驚訝地問:“大哥,怎麼是你家?”
大哥笑著說:“是啊!”
就這樣,問題解決了,王玉鎖從此“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大哥的幫助下,王玉鎖先挑了一套設備回去,然後由大哥負責給王玉鎖聯係燃氣。
王玉鎖騎著租來的自行車,高興地將設備拉回老家後,往自家的小賣鋪一放,並貼了個告示:
燃氣罐120元一個,誰買,先交12罐氣的錢,10元錢一罐,共240元。
其實,王玉鎖自己進燃氣是一次交一次的錢,他讓別人一次交12罐氣的錢,這樣他就多了一些資金,他就可以做更多的生意。那時,加上利潤,王玉鎖賣一套燃氣可以賺40多元。
做飯燒燃氣,那時候即使對於北京人而言,也是有門路的象征,何況是在河北廊坊。王玉鎖的告示貼出來以後,顧客立即蜂擁而至,當時就登記了七八套,幾天以後就賣出了40多套,王玉鎖淨賺了1000多元。這是王玉鎖從燃氣中掘到的第一桶金。
從此之後,王玉鎖在大哥的幫助下,常跑任丘,瞅準了燃氣決不放手,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中國有名的“燃氣大王”和大富豪。
朱新禮的“資本運營”
《天龍八部》中段譽有北冥神功,吸人內力長自家功力,如今這叫“資本運營”。朱新禮便是具有這種功力的人,他巧妙地運用“資本運營”成就了自己。
如今一提彙源,盡人皆知,但提到朱新禮就沒有幾個人知道了。這是因為朱新禮一貫行事低調,很少在媒體上拋頭露麵。
朱新禮原是山東省沂源縣一名國家幹部,1992年他辭職下海,買下當地一家虧損超過千萬元的罐頭廠。所謂買下,其實打的隻是一張遠期支票,當時朱新禮並沒有錢。朱新禮答應用項目救活罐頭工廠,養活原廠數百號工人,外加承擔原廠450萬元債務等條件,將罐頭廠拿到手後,當時手頭缺錢的朱新禮想到的辦法是搞補償貿易。朱新禮通過引進外國的設備,以產品作抵押在國內生產產品,在一定期限內將產品返銷外方,以部分或全部收入分期或一次抵還合作項目的款項,一口氣簽下800多萬美元的單子。
1993年初,在20多個德國專家、工程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朱新禮的工廠開始生產產品。也許是命中注定朱新禮鴻運當頭,正在這時,朱新禮聽說德國將連續舉辦兩次國際性食品博覽會。朱新禮立即購買機票,單刀赴會——朱新禮沒有帶翻譯的原因是因為當時他買不起2張機票。在當地華僑的幫助下,朱新禮先後在德國慕尼黑和瑞士洛桑簽下第一批業務:3000噸蘋果汁,約500多萬美元。朱新禮由此掘得第一桶金。
1994年,朱新禮將總部從山東遷至北京。如今,彙源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果汁生產廠家。朱新禮的身價,據估計超過9億元。朱新禮是當之無愧的《福布斯》漏網富豪。
張秀賺來第一桶金
見慣了野花的鄰居也說起了風涼話,給他潑冷水:“要是山上的野花能賣錢,那別人不早就去弄了,還輪得上你嗎?”可張秀相信自己的判斷,野花一定會有市場……
今年62歲的張秀是遼寧省清原縣人,因為家鄉地處大山深處,不適宜種植其他經濟作物,再加上偏僻閉塞,20多年前,頭腦活躍的他嚐試著種植起傳統花卉。可因為交通不便,客戶一般都不會主動登門,張秀8畝花卉苗圃的生意一直不溫不火,賺的錢僅夠維持一家子的日常開銷。
雖然生意上一直沒有多大起色,但因為肯鑽研,愛動腦,張秀慢慢練就了一手栽培花卉的好手藝。漸漸地,他的名聲在當地傳開了,有一些老板慕名而來,許以重金,請他出山當花卉顧問,或者讓他以技術入股合夥經營。而張秀因為在大山裏生活慣了,不願離開家鄉,能不能想點別的法子,讓生意好起來?
一天早飯後,張秀到苗圃附近的山上轉悠,看著山坡上漫山遍野盛開的野花,張秀閃過一個念頭:現在城裏人不是都喜歡帶些野趣的東西嗎?既然這樣,我何不把野花移植過來,進行大規模培植呢?
張秀仔細分析了培植野花的可行性:第一,自己有一手種花的好手藝,技術上沒問題;第二,當地的野花資源極為豐富,可就地取材,無需其他資金投入;第三,野花適應能力強,易成活,且抗病蟲害。想到這些,張秀頓時興奮得像個孩子。
1998年5月1日,張秀從山上挖來了50株金達萊,種在了自家苗圃的一角。從此,他幾乎每天蹲在苗圃裏,像伺候小孩一樣精心侍弄那些金達萊,可過了不到半年,那些移植過來的金達萊竟陸陸續續全死光了。
第一次移植野花慘遭失敗,張秀並沒有泄氣。他繼續天天往山上跑,經常蹲在長滿金達萊的岩石上,一坐就是大半天,最終發現是泥土的濕度問題,導致金達萊移植失敗。找到了症結,張秀決定在土層下麵加石板,模仿金達萊的野生生長環境,然後再抽掉石板,讓它一步步適應苗圃的環境。1999年春,張秀又從山上移植了50株金達萊,不過這次他在泥土下麵加了兩塊石板。到了秋天,張秀小心翼翼地先撤掉了第一塊石板,結果金達萊長勢良好,沒有受到影響。到了第二年春天,張秀又撤掉了後麵那塊石板。令他喜出望外的是,這次終於成功了,50株金達萊枝繁葉茂,長勢十分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