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移植成功,令張秀信心大增,也加快了他培植其他品種野花的步伐。此後短短半年時間,張秀全身心研究起了玉竹、紫花玉簪等10多種野花,並一一移植成功。到了2000年秋天,他的苗圃裏,10多種野花每一種都擁有了數萬株。
這年9月,張秀背著10多種野花樣品,來到撫順市的各大花卉市場和園林綠化單位,推銷起了他栽種的野花。可他萬萬沒有想到,大半年過去了,跑遍了撫順市區和幾個縣城,嘴皮磨破了,皮鞋也穿爛了幾雙,竟然連一株野花也沒推銷出去。
難道人們不喜歡野花嗎?張秀從一個花卉老板口中得知,一是人們對野花不太了解,二是擔心買回野花種不活,費力不討好。張秀垂頭喪氣地回到家裏後,見慣了野花的鄰居也說起了風涼話,給他潑起了冷水:“要是山上的野花能賣錢,那別人不早就去弄了,還輪得上你嗎?”
可張秀相信自己的判斷,野花一定會有市場,隻是目前沒有找到合適的銷售渠道而已。可怎樣才能把野花推銷出去呢?張秀覺得野花之所以不被人看好,主要是人們對野花的習性不了解,宣傳不夠,於是他想到了“借雞生蛋”,搭花卉大戶的車,給自己做免費廣告。
他找到鞍山市台安縣一個姓何的花卉經銷大戶。當何老板接到張秀的電話時,開口就問:“老張,你又培育出了什麼新的花卉品種?”當張秀將他培育了10多種野花的事告訴對方後,何老板頓了頓,說:“其他的野花品種都不要,我隻要紫花玉簪,有多少我全要了。”
第二天,張秀的7萬株紫花玉簪以每株8分錢的價格賣給了何老板。這是張秀培育野花3年來做成的第一筆野花生意。後來,張秀得知,這批紫花玉簪經何老板轉手之後,被他以每株3角錢的高價賣給了一家園林綠化單位。雖然自己辛辛苦苦賺的錢隻有5000多元,但張秀還是非常開心。因為他覺得,搭上了何老板這條大船,保不準以後就打開了野花的銷售市場。
果然隨著張秀培育野花的名氣越來越響,找他訂購野花的人更多了。除此之外,張秀的野花還吸引來了外商,2003年8月,張秀的野花出口韓國,這一次,他賺了一萬多元。到2005年9月,張秀的野花不但穩穩地占據了韓國市場,還打進了日本、俄羅斯、香港和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如今,張秀的野花苗圃有50多畝,年收入達到近30萬元。
摩根的第一桶金
摩根賺取人生的第一桶金,除了借助了氣候變化的因素之外,還有許多令人稱道的過人之處:第一,積極進取,及時把握身邊的每一個商機;第二,不屈不撓,遇到困難和阻力決不輕言放棄;第三,借勢使力,巧妙整合各種資源達到自己的目標。
1857年,20歲的摩根從德國哥廷根大學畢業後進入鄧肯商行工作,在查爾斯·達布尼的指導下學習會計和記賬。
那時候,年輕的摩根身材魁梧,神采奕奕,風流倜儻,深邃的雙眼閃耀著藍色的光芒,銳利的目光似乎能夠洞穿人心,為人處事沉穩老練。因此,摩根雖然年紀不大,卻留給人們一種老謀深算、值得信賴的印象。
有一次,摩根被派往古巴的哈瓦那采購海鮮。回來的時候,貨船在新奧爾良碼頭作了短暫的停泊休憩。
摩根是一個很有心計的人,尤其是在時間管理和利用方麵,更是獨具匠心,比如,就是這一短暫的休憩也被他充分利用上了。別的人在休息室閑來無事,不知如何打發時間,而摩根卻爭分奪秒,抓緊時間步出碼頭,一麵放鬆身心,一麵觀察行情,尋找可能利用的商業機會。
真是上天不負有心人。就在摩根信步碼頭的時候,一位素昧平生的白種人從後邊猛然拍了一下摩根的肩膀,神秘地說道:“尊貴的先生,請問您想買一些咖啡嗎?”
摩根下意識地感覺到發財的機會出現了,馬上回應道:“有多少?”
“足夠。”那陌生人幽默而機智地答道。
“什麼價錢?”摩根問道。
陌生人仔細打量了一下摩根,“如果你全部收下,我可以半價賣給你。”
“那當然。”摩根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經過詳細了解,摩根得知——原來這位素昧平生的白種人是一艘巴西貨船的船長,為一位美國商人運來了一船的咖啡。可是,當咖啡運到碼頭的時候,那位收貨的美國商人卻意外地破產了,根本無法支付貨款而接收咖啡,素昧平生的白種人隻好就地賤賣拋售。
“尊貴的摩根先生,如果您真的有誠意全部購買,我情願隻收半價,絕無戲言。”白種人再一次強調。
“為什麼?”摩根機警地反問。
“因為等於您幫了我一個大忙嘛。”
“此話可當真?”
“當真!但是我有一個條件,就是您我必須是現金交易。”
摩根仔細察看了白種人船長拿出來的樣品,覺得咖啡的成色還不錯,估計市場潛力很大,於是當即果斷地決定全部買下。
實際上,摩根作出這樣的決定是要冒極大商業風險的。這是因為,第一,此時的摩根初出茅廬,雖然是大學畢業生,但是還沒有商業實踐經驗。第二,此時的摩根隻是憑感覺做決定,還沒有時間去找到合適的買家,萬一這一船咖啡賣不出去,砸在手裏,後果將不堪設想!但是,摩根還是沒有任何猶豫,他憑借著自己的直覺判斷,果斷地接下了這船咖啡。
回到美國後,摩根馬不停蹄地拿著咖啡樣品,到當地所有與鄧肯商行有聯係的客戶那兒去推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