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計
護膚專家教你按膚質選麵膜
Tips:按膚質選麵膜
A、幹性膚質:秋冬季節較為幹燥,建議選用滋潤度較高的膏霜狀麵膜,減少泥漿類麵膜的使用。膏霜狀麵膜油分含量較多,能給幹性肌膚帶來更多的油性保護。
B、油性肌膚:可適度使用軟膜粉、泥漿類和睡眠類麵膜,一方麵可以幫助吸附肌膚過量的油脂,另一方麵也有助於肌膚的深層清潔。但是使用頻率依舊不要過高。混合性皮膚可在T區使用這類麵膜,而V區不要使用。睡眠麵膜一般質地較為清爽,不會含有過多的油分,可以有效地減少肌膚的油膩感覺。
C、敏感肌膚:更適合使用麵貼膜類麵膜,隻要注意不要敷貼時間過長即可,若配方中含有類似尿囊素、甘草酸二鉀、紅沒藥醇、仙人掌、馬齒莧等成分則更加完美。
D、中性肌膚:可以算是最幸福的人了,選擇麵膜沒有更多的講究,隻要挑選膚感良好的麵膜即可。
Tips:專家的心水“膜”法
1、服帖的麵貼膜效果更好
麵貼膜采用貼合麵部的麵膜紙來承載有效成分,那麼麵膜紙的服帖程度、製作材料以及觸感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麵貼膜服帖度不夠,必然會導致麵部接受的營養水平不均,如果大小不足也會導致一些麵部邊緣部位敷不到麵膜。
2、隱形麵膜吸收好
總體而言,以無紡布類材料作為麵膜紙的類型中,半透明的“隱形麵膜”貼合度最佳,對產品的吸收也越好;另外,生物纖維麵膜、膠原麵膜的貼合度也頗佳,值得選購。
六個竅門選對真“膜”範
麵膜的形式多樣,宣稱的功能也很多:清潔、保濕、美白、抗老、修複、祛痘等等,再加上各種花樣繁多的宣傳,讓人難以琢磨。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麵膜,才能用出好效果。
1、不用廉價麵膜
上麵提到過廉價麵膜的危害,在這兒再次強調一下,不要買太便宜的麵膜,因為三五塊錢一片的麵貼膜除去各種費用後,真正用在產品上的成本恐怕隻有幾毛錢。某購物網站上某款麵膜僅售1元/片,據說是最暢銷的麵膜,但是該產品竟然連成分表都沒有,在湖南衛視的一檔節目中,我們當場測試後發現它明顯是添加了大量的熒光劑,根本沒有真正美白肌膚的效果。
2、看成分表避免坑爹貨
通常排在防腐劑,如卡波姆(聚丙烯酸交聯樹脂)、透明質酸鈉後麵的成分添加量都低於1%,基本可以忽略不看,我們著重看這些標誌性成分以前的有效成分。靠前的有效成分越多,麵膜給你帶來的有效性就會越大。
3、不要被假白欺騙
二氧化鈦、熒光增白劑,可以讓皮膚短期內“變白”,而這個白絕對是“假”的。如在麵膜中加入大量的二氧化鈦,這時的白是因為皮膚上殘留了二氧化鈦而導致的視覺假白而已。加入熒光劑的美白麵膜,也許會讓臉保持兩天美白,但之後就會恢複原樣了。防止熒光劑騙人麵膜的方法很簡單,隻需備一個波長為365nm的紫外燈小手電就能識別,辨別方法是用紫外燈照射麵膜,如有類似照射複印紙的強烈藍白色熒光,基本就可認定是故意添加了熒光劑。
4、奇妙感覺不代表效果
還有所謂的活氧泡泡麵膜,號稱含有大量活氧能促進肌膚美白,塗在皮膚上後一分鍾左右就可以冒出非常細密的白色泡泡。分析其成分時發現原來不過是添加了一種發泡劑而已,在體溫加熱麵膜時就會發出泡泡,而且其成分中竟然連一種功效性成分都沒有,就這樣的產品售價竟然很高,無非是利用了視覺上的欺騙,讓人覺得神奇、物有所值。
5、遠離刺激成分
在選購麵膜的時候盡量避免具有刺激性的成分,比如一些高濃度去角質的成分,畢竟長時間敷在臉上的東西,具有高濃度的去角質成分,很可能引起肌膚問題。還有一類刺激成分是防腐劑,通常麵膜不需要有非常複雜的防腐成分。可是在分析某款麵膜成分時卻發現,它總共隻有非常簡單的十幾種成分,竟使用了多達六種防腐劑。眾所周知,化妝品都要加防腐劑,但量一定要適度,防腐劑越多刺激性越大,大約40%的化妝品接觸性皮炎都是由防腐劑引發,所以這種添加過多防腐劑的麵膜還是不要用為好。
6、見效太快要小心
最可恨的是廠家在麵膜中添加重金屬或者激素類成分,此類麵膜快速奇效,能在短時間內祛斑美白、對抗炎症,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斑點會出現嚴重的反撲,甚至還會引起重金屬中毒或者激素依賴性皮炎,無論哪一樣後果都是我們無法承受的。因此我們發現某款麵膜見效特別快,效果奇好的時候一定要警惕,以免得不償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