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自己
有一天,一名低級士兵奉命將一封信送往自己敬仰的統帥——拿破侖的手中,由於過於興奮,他不要命一樣策馬前行,胯下的坐騎一到達目的地就當場累死了。拿破侖讀了信後,立即複信,命人牽過自己的戰馬,吩咐那名士兵騎馬回營。
“不,尊敬的將軍,”那名士兵看到統帥那匹心愛的駿馬,懇切地說,“我隻是一個普通的士兵,沒有資格騎這匹高貴的馬。”“服從命令!”拿破侖不假思索地答道,“世上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法蘭西的戰士所不配享有的!”
士兵聽到拿破侖這麼一說,一下子想明白了,精神受到了強大的鼓舞,他的臉甚至興奮得都潮紅了。他立即上馬,絕塵而去。
很多人都是像前麵故事中的士兵一樣,常常不自覺地把自己想得太卑微。別人還沒說他什麼,他自己就已經看不起自己了,他們常用的借口是:“唉,我能力太差!”這本來是為自己的解脫,反而使得他們更無法實現自己的目標,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遠。而在那些成功人士身上,我們是根本看不到自卑的影子。這是為什麼呢?不是因為他們成功,所以不會自卑,而是一個自卑的、自暴自棄的人,根本就是無法成功的!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有什麼理由好自卑呢?
一個人在世界上生存,必須要正確地認識自己,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因為人和人之間的性格差異是非常大的,那差別就好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人了解到自己的性格優勢與不足,就可以學會揚長避短,發揮自己所擅長的部分,而把自己不太擅長的機會讓給他人,這樣有助於形成自己獨特的自信心。
下定決心,努力行動
在很多年前,諾埃爾一直擔任著埃達的辦公室助手一職。埃達知道,諾埃爾的理想並不在此,諾埃爾經常流露出想到國外的一所教師培訓院校接受高級培訓的想法,但她自己又拿不定主意。如果選擇去進修的話,她不但要放棄待遇豐厚的助手職位,還要遠離家人和朋友,將來能否獲得教師任職資格,也還是一個未知數。對於諾埃爾來說,這真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一天早上,諾埃爾來到辦公室,鄭重地對埃達說道:“我已經決定辭去助手工作。”從她的表情埃達能看出她真的下了決心,埃達知道,挽留毫無意義,但有一個問題困擾著埃達,埃達問道:“究竟是什麼讓你下了這麼大的決心?”
“去還是留?我一直都在反複思考著這個問題。直到昨天晚上,我反複問自己:‘你可以不這樣做嗎?’這一反問,使我清晰地認識到,我不能不去!你也知道,這個願望已經伴隨我很多年,而且時不時地它都會突然在我腦子中蹦出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它不僅沒有絲毫削弱,反而變得越來越強烈。我記得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在你生命的最後,你才會發現,令你後悔的,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沒做什麼。所以,我今天來向你提出辭呈。”
諾埃爾最終獲得了教師資格證書。在那裏,她邂逅了一位男士,並與之相愛,結為伴侶,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家庭。她在給埃達的信中說,她非常慶幸當初的決定,這個決定不僅圓了她的教師夢,而且給她帶來了許多預料之外的收獲。
在此後不久,埃達撰寫的人生中第一本自傳問世了。埃達不知道該如何向外界推銷這本書,就在那時,埃達收到了一個朋友寄來的信,他向埃達推薦一個圖書發行公司,並附有一份他們發行的圖書目錄單。但是埃達對自我促銷形式並不適應,況且此時的埃達還隻是一個沒有任何名望的谘詢師,性格也較為內向,因而在埃達瀏覽了幾遍目錄單之後,準備將它扔到廢紙簍裏。
這時,埃達突然想起了諾埃爾的話:“你可以不這樣做嗎?”為了寫這本書,埃達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難道就是為了讓它永久地束之高閣嗎?埃達硬著頭皮來到了那家發行公司,將他的書放在了公司主管的手中。主管熱情地接待了埃達,幾天後,埃達的書已經赫然出現在這家發行公司的發行目錄上。
今天,當埃達一次次接受邀請,到處發表演說,會見一個個傑出人物,出版了一本又一本暢銷新書,職業生涯不斷邁上新的台階時,埃達不能不承認,自己生活中的巨大變化,和那一句反問“你可以不這樣做嗎?”以及反問後做出的決定有著重要的關係。
下定決心,努力行動,不要讓自己後悔,不要讓自己遺憾。
從自卑中走出來
很多人都無法想象,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現在中央電視台的頂梁柱,特約評論員白岩鬆先生,在年輕的時候就曾非常自卑。他從他的家鄉,一個北方小鎮,考進了首都北京的大學,上學的第一天,鄰桌的女同學好意問他:“你從哪裏來?”而這個問題卻正是他最忌諱的,因為在他不成熟的邏輯裏,出生於小城鎮,就意味著沒見過世麵。就因為這個女同學的問話,他竟然一個學期都不敢和女同學說話!很長一段時間,自卑的陰影占據著他的心靈,每次照相,他都要下意識地戴上一個大墨鏡,用以掩飾自己的自卑,讓自己覺得舒服一些。
同樣是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張越,當年也曾為自己的肥胖而自卑。當然她現在更胖了,但是這胖也成了自己的特色。大約20年前,她來到北京上大學,總是疑心同學們暗地裏嘲笑她胖,她因此不敢穿裙子,不敢上體育課。大學畢業時,她差點領不到畢業證,不是因為功課,而是因為她不敢參加體育長跑測試!老師說:“隻要你跑了,不管多慢,都算你及格。”可她就是不跑,因為害怕別人看到自己肥胖的身體跑步時的樣子,她甚至連向老師解釋的勇氣都沒有。
已經宣布退出歌壇的亞洲娛樂天後,以特立獨行和自信著稱的王菲也說過,其實她也曾非常自卑,因為她覺得自己不聰明,18歲時勉強考上一個不出名的大學,而且沒有去讀,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正經學曆。她覺得自己沒有毅力,減肥通常不超過一周就打退堂鼓,明知抽煙不好,卻總也戒不掉。她覺得自己不擅長交際,尤其不會講話,不善於和媒體溝通,因此總給人耍大牌的感覺。但是也正是因為她如此地與眾不同,反而增添了她的個人魅力。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尼采出生在一個牧師之家,自幼性情孤僻,多愁善感,纖弱的身體使他總是有一種自卑感。他曾狂熱地追求過一個美麗的姑娘,但因為表達感情時太笨拙,最終沒有成功,這使他更加自卑。因此,他一生都是在追尋一種強有力的人生哲學,來彌補自己內心深處的自卑。當然他這樣做也為他後來走向精神崩潰埋下了伏筆。
但是,我們都知道,就是這些自卑的人,這些和你我一樣備受自卑折磨的人,他們後來都大獲成功了。白岩鬆、張越成了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經常對著全國幾億電視觀眾侃侃而談。其中白岩鬆現在更是中央台裏一員大將,一麵旗幟。而且那位曾以外貌自卑的張越,還是第一個完全靠才氣、靠本事、不僅絲毫沒有憑借外貌,而且克服了外貌的缺陷,走進中央電視台的主持人。王菲如今被稱為亞洲天後,擁有無數“粉絲”,不管是唱歌演戲都很成功,所到之處萬人追捧。尼采成了著名哲學家,他打破了以往哲學演變的邏輯秩序,憑自己的靈感作出獨到的理解,寫了許多文筆優美、寓意雋永的著作,雖然很多人不理解他,在學術界也並不受重視,但總算是出名了。
同樣都是自卑的人,為什麼他們能取得這麼巨大的成就?因為他們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勇敢地走出自卑,超越自卑,戰勝自卑,因為自卑而產生的壓力和動力使他們比別人更努力,更發奮,付出更多,也收獲更多。所以,曾經有過自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永遠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我們大多數人都有過自卑,但隻要能走出來就好。
想從自卑中走出來並不難,隻要人能正確認識自己,能全麵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就會感覺自己沒那麼差,隻是自己可能感覺狀態不是最佳或太在乎他人的看法或想法。而他人的看法或想法往往存在片麵性,引起你那種完全不必要的自卑感。他人的話語也許隻是不過腦子的廢話,不用太往心裏去。你隻要將做不好的事,反複多做幾次,你就會慢慢熟悉,事情就能完成得很好,多給自己鼓勵,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
人永遠不要一遇到困難就退縮,那樣的話迎接你的隻能是一個又一個的、沒完沒了的失敗。人的一生中要遇到很多很多的難以想象的困難,我們自己必須想盡辦法去克服這些困難,一次一次地戰鬥,一次一次地努力,這樣才能獲得一次一次的勝利。我們要向那些名人的優秀事例多多學習,那是濃縮的人生智慧。隻要我們將他們的長處學來,相信以我們自己的能力一定能戰勝困難,因為人本來就一定會戰勝自然!這就是人類來到世界的意義!你來了,你戰鬥,你勝利!多給自己一些鼓勵,讓大家一起為你鼓勁,戰勝自卑,振作精神,勇敢地去奮鬥。
笑對人生
一個病入膏肓的婦人,整天想象死亡的恐怖,心情壞到了極點。哲學家藍姆·達斯去安慰她,說:“你是不是可以不要花那麼多時間去想死,而把這些時間用來考慮如何快樂地度過剩下的時間呢?”
他剛對婦人說時,婦人顯得十分惱火,但當她看出藍姆·達斯眼中的真誠時,便慢慢地領悟著他話中的誠意。“說得對,我一直都在想著怎麼死,完全忘了該怎麼活了。”她略顯高興地說。
一個星期之後,那婦人還是去世了,她在死前對藍姆·達斯說:“這一個星期,我活得比前一陣子幸福多了。”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有一個女人已經34歲了,過著平靜、舒適的中產階層的家庭生活。但是,她突然連遭四重厄運的打擊:丈夫在一次事故中喪生,留下兩個小孩,沒過多久,一個女兒被烤麵包的油脂燙傷了臉,醫生告訴她孩子臉上的傷疤終生難消,母親為此傷透了心。她在一家小商店找了份工作,可沒過多久,這家商店就倒閉了。丈夫給她留下一份小額保險,但是她耽誤了最後一次保費的續交期,因此保險公司拒絕支付保險費。
一連串的不幸讓女人近於絕望。她左思右想,為了自救,她決定再做一次努力,盡力拿到保險補償,在此之前,她一直與保險公司的下級員工打交道。當她想麵見經理時,一位接待員告訴她經理出去了,她站在辦公室門口無所適從,就在這時,接待員離開了辦公桌。
機會來了,她毫不猶豫地走進裏麵的辦公室。結果,她看見經理獨自一人在那裏,經理很有禮貌地問候了她,她受到了鼓勵,鎮靜地講述了索賠時碰到的難題。經理派人取來她的檔案,經過再三思索,決定應當以德為先,給予賠償,雖然從法律上講公司沒有承擔賠償的義務。工作人員按照經理的決定為她辦理了賠償手續。
但是,由此引發的好運並沒有到此中止。經理尚未結婚,對這位年輕的寡婦一見傾心,他給她打了電話。幾星期後,他為寡婦推薦了一位醫生,醫生為她的女兒治好了病,臉上的傷疤被清除幹淨。經理又通過在一家大百貨公司工作的朋友給她安排了一份工作,這份工作比以前那份工作好多了。不久,經理正式向她求婚。幾個月後,他們結為夫妻,而且生活相當美滿。
不要畏懼,不要迅縮,勇敢地向前邁進,笑對人生,才能收獲生命的美好幸福!
戰勝心中的自卑
自卑是積極人生的大敵,我們一定要想方設法去戰勝它,擊敗它,讓它永遠不會卷土重來。在美國有一個很特別的人,他的名字叫肯尼,他生下來就是一個下肢畸形的嬰兒,不得不做兩次手術,兩次手術之後小肯尼成了高位截肢的殘疾人。這時候他才一歲半,擺在他麵前的將是怎樣艱難的人生道路呀!
讓人根本就沒想到的是,過了許多年以後,出現在人們麵前的肯尼,竟是一個性格活潑、精神樂觀、頑強進取的英俊少年。肯尼從不把自己看成是殘疾人,也從不會感到自卑,更不會陷入到自哀自憐的怪圈裏,他習慣以手代足,不僅生活上努力做到自理,而且和健全的孩子一樣,上學、逛公園、攀高梯、溜滑板,對未來,肯尼有許多美麗的幻想,想當總統,想當攝影師,也想當汽車司機。總之,他總是使自己和健全的孩子一樣,沒有絲毫的自卑、怯懦。
所謂的自卑心理,其實是有一個前提的,那就是人的自尊,人類大部分的自我認知心理實際上都是自尊的變形。當一個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滿足,又不能正確、恰當、真實地分析自己時,就非常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因為種種原因,一個人的自卑心理形成之後,往往就會從懷疑自己的能力發展成為不能表現自己的能力,從心理上認為自己不行發展成為真的不行,從怯於與人交往到孤獨地自我封閉。本來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目標的,也會認為“我不行”而放棄追求。人類的心理是非常玄妙的東西,很多時候,一個簡單的念頭,卻可以改變你的一生。那些自卑的人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們看不到人生的光華和希望,也領略不到生活的樂趣,更沒想過去憧憬那美好的明天。他們把自己想的一無是處,還沒開戰,就急著認輸。這樣的心態絕對是不成熟,不理智,也不健康的。所以說人們要對自己自信,自信往往是戰勝人生困難的最好武器。隻要人有了自信,就好像輪船有了動力,會乘風破浪向前進。
肯尼的故事就是告訴人們一個簡單卻重要的道理:一個人隻有戰勝自卑、超越自卑,才會擁有那世界上最壯美的東西——那就是人類的獨有的自信,有了自信,就像飛鳥有了翅膀,天神有了法力;有了自信,不管多麼困難,人們都能揚起生命航船的風帆。從現在開始戰勝自卑吧,勇敢起來,隻有自己不放棄自己,別人才不敢輕視你。要知道,一個自卑的人,可不僅僅是自己看不起自己那麼簡單,因為你自己看不起自己,也就會有更多的人看不起你!
勤能補拙
勤奮是一生的事業。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後天堅持不懈的努力換來的,隻有擁有這樣的決心和魄力,才是一個真正勤奮的人,才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
自從傳言有人在薩文河畔散步時無意間發現金子後,這裏便常有來自四麵八方的淘金者。他們都想成為富翁,於是尋遍了整個河床,還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借助它找到更多的金子,的確,有一些人找到了,但更多的人卻一無所獲,隻好敗興而歸,也有不甘心落空的,便駐紮在這裏,繼續尋找。
保羅就是淘金者其中的一個,他在河床附近買了一塊沒人要的土地,一個人默默地工作。他為了找金子,把所有的錢都押在這塊土地上。他埋頭苦幹了幾個月,直到土地全變成坑坑窪窪的時候他也失望了——他翻遍了整塊土地,但連一丁點金子都沒看見。6個月以後,保羅連買麵包的錢都沒有了,於是他準備離開這兒到別處去謀生,就在他即將離開的前一個晚上,天下起了傾盆大雨,並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最後終於停了,保羅走出小木屋,發現眼前的土地看上去好像和以前不一樣:窪窪已被大水衝刷平整,鬆軟的土地上長出一層綠茸茸的小草。“這裏沒找到金子,”保羅忽有所悟地說,“但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來種花草拿到鎮上去賣給那些富人。他們一定會買些花裝扮他們的家園,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我一定會賺許多錢,有朝一日我也會成為富人……”
於是,他留了下來。保羅仿佛看到了將來,他美美地說:“對,不走了,我就種花草。”保羅花了不少精力在培育花苗上,不久田地裏長滿了美麗嬌豔的各色鮮花。他拿到鎮上去賣,那些富人一個勁兒地稱讚:“瞧,多美的花,我們從沒見過這麼美麗的花。”他們很樂意付少量的錢來買保羅的花,以便使他們的家變得更加的富麗堂皇。幾年後,保羅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成為一個富翁。
有的時候通往財富的路不是隻有一條,換個方法也能到達,但是,不管選擇哪一條路,我們都要相信,勤能補拙,勤奮努力地走下去,才能成功。
用自己的優勢來補償缺陷
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貝多芬的一生非常坎坷,非常痛苦,換做是一般人恐怕早就絕望了,但他有堅強的性格,不自歎自卑,具有對挫折的忍受力,即使是在非常艱難的遭遇中也百折不撓地生存著,並且為世人創造了奇跡。他的聽覺從小就有缺陷,在28歲時,已經聾得很厲害,又過了四年,他的聽力逐漸下降,隻能靠聽筒聽樂隊的演出。就在這時候,他寫出了美妙的第二交響曲。後來,他的耳朵全聾了,但他不向命運屈服,又寫出了英雄交響曲、月光交響曲和第五交響曲。在他全聾了25年以後,寫出了第九交響曲。
貝多芬的成功之處,除了他的音樂天賦以外,就在於他能把消極的自卑心理轉換為積極的強大動力。中國著名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在羅曼·羅蘭《貝多芬傳》的譯者序中這樣寫道:“唯有真實苦難,才能驅除羅曼蒂克幻想的苦難;唯有看到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夠幫助我們承擔殘酷的命運;不經過戰鬥的舍棄是虛偽的,不經劫難磨煉的超脫是輕佻的,逃避現實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們的致命傷。”
還有另外一個不是那麼出名的故事,故事發生在長島鐵路的停車場上,有一個47歲的大力士能夠推動一個72噸重的鋼車,他的名字叫西昔連諾。西昔連諾在紐約市布洛克林的貧民窟中長大,父母是從意大利來的移民,在他16歲時,是個體重97磅的小矮子,麵色蒼白,膽小如鼠,常常受人欺負。
一天,他和幾個孩子約定好,一同到國家博物館去參觀,突然被兩尊塑像吸引住了,導遊告訴他這是以年輕的希臘運動健兒為模特兒雕塑的。當天晚上,他回到家中,開始瘋狂地鍛煉身體,下決心要像希臘運動健兒一樣健美。可是人們都嘲笑他不自量力,但他從來不被人們的言論所左右,而是持之以恒,從不中斷。有一次,一個孩子向他發起進攻,很容易地把他推倒了。可是西昔連諾並不氣餒,還是堅持苦練。
後來,他竟然根據自己的情況,為自己發明了一套全新的健身術,這種健身術使他身上的一塊肌肉和另一塊肌肉對抗。把自己作為自己的對手!真是個聰明的辦法,效果當然也不錯,他渾身的肌肉逐漸發達,成為全球肌肉最健美的人。人們不敢再嘲笑他,也無法再嘲笑他了。而是把他稱為大力士,有很多著名的雕像家也來請他當模特兒。他用事實征服了那些不相信他的人。
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卑,實際上就是個人對自己不恰當的認識,是一種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極心理。既然是不恰當的認識,當然也就是不正確的認識,那麼為什麼我們還要這種不正確的東西呢?忘掉這個該死的心理缺陷吧!要知道,人們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正常的困難和挫折時往往會出現過分的焦慮、泄氣、失望、頹喪的情感反應。一個人把自己陷入自卑的境地裏,就好像是做了自卑的俘虜,聽從這種消極心態的擺布。不僅會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還會使聰明才智和創造能力得不到應有的發揮,還會使人覺得自己難有作為,生活沒有意義。因此,克服自卑的心理,是成功的前提,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健康問題。一個人有一些缺點是非常正常的,完全沒有缺點的人是不存在的。所以,一定要正確意識到自己的缺點,不要為自己的缺點自棄,設法用自己的優勢來彌補自己的缺陷,獲得本該屬於你的成就。
堅持,一定能成功
我們一定要把握好身邊的每一個機會,自信點,大方點。相信自己,堅持行動,你就能成功。有時候成功離我們真的很近,但是由於你不夠自信,不夠大膽,畏難而讓成功與你擦肩而過。
愛爾瑪16歲的時候,夢想在戲劇界成名,可是她的監護人——西亞叔叔卻要她當一個售貨員或者什麼人的秘書。但叔叔知道愛爾瑪非常固執,於是答應給她一次機會,去參加皇家戲劇學院的考試,考不上就必須服從他的安排。
考試的前幾個星期,她給皇家劇院寄去一個棕色的信封,如果失敗了,棕色的信封就退回來,如果通過了,就給她寄來一個白色信封,告訴她下次考試的日期。
愛爾瑪精心準備了一個小品,表演一個快樂的農家少女,逗弄一個農村小夥子。她比他還大膽,她跳過小溪向他走去,手叉著腰,朝著他哈哈大笑。
考試那天,愛爾瑪出台了,她跑兩步往空中一跳就到了舞台的正中,歡樂地大笑,緊跟著說出了第一句台詞。這時,愛爾瑪很快地瞥了評判員一眼,使她驚奇的是評判員正在聊天,他們大聲談論著,並且比劃著。愛爾瑪見此情景,非常絕望,連台詞也忘掉了。她聽到評判團主席說:“停止吧!謝謝你……小姐,下一個,下一個請開始。”
愛爾瑪僅在舞台上待了30秒鍾就下台了,她什麼人也看不見,什麼也聽不見,她隻知道她能做的隻有一件事:投河自殺,因為評委的態度讓她明白了自己的最終結果。
她來到河邊,看著河麵,水是暗黑色的,泛著油光,肮髒得很。她想,等她死了別人把她拖出來的時候,身上會沾滿髒東西,還得吞下那些髒水。“唔!這不行。”她把自殺的念頭打消了。
第二天,有人告訴她到辦公室去取白信封。
白信封?她有了白信封?她真的拿到了白信封。她考取了。若幹年以後,愛爾瑪碰到了那個評判員,便問他:“請告訴我,為什麼在初試時你們對我那麼不好?就因為你們那麼不喜歡我,我曾經去自殺過。”
那評判員瞪大眼睛望著她:
“不喜歡你?親愛的姑娘,你真是瘋了!就在你從舞台側翼跳出來,來到舞台上的那一瞬間,而且站在那兒向著我們笑,我們就轉身彼此互相說著:‘好了,她被選中了,看看她是多麼自信!看看她的台風!’我們不需要再浪費一秒鍾了,還有十幾個人要測試呢!叫下一個吧。”
愛爾瑪差點被一時的消極念頭毀了自己的前程!人在辦事前的信心和態度是影響其成功的重要因素,有時候,事情的難易並非如人所料,不要被表麵的現象嚇倒,隻要再堅持一下,就會有意外的收獲。如果你認為此事辦不成,那麼本來能辦得到的事,結果也許辦不成;相反,本來沒有指望的事,如果你認為一定能辦成,那麼事情就能辦成。
鬥誌是一種毅力,一種精神。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代替鬥誌。任何人在向理想目標挺進的過程中,都難免會遇到各種阻力和重重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鬥誌是最可貴的,唯有鬥誌才能征服一切。
伊諾克出生在威斯特麥蘭郡的克拜倫德爾地區,他父親是一個外科醫生,他本人也準備繼承父業。在愛丁堡求學期間,他就以堅韌刻苦而出了名,他對醫學研究專心致誌,從不動搖。回到克倫拜德爾地區之後,他積極從事實踐活動,但日久天長,他漸漸對這門職業失去了興趣,對這個偏僻小鎮的閉塞與落後也日益不滿。
伊諾克是那麼的渴望進一步提高自己,這時他已對生理學發生了興趣,並有了自己的思考。他父親完全讚成伊諾克的願望,於是把他送到了世界聞名的大學進一步深造。
但過分的用功嚴重地損害了他的身體。為了恢複健康,作為一個醫生,他接受了一項職務——即去洛德奧克斯福德當一名旅行醫生。在此期間,他掌握了意大利語,並對意大利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醫學的興趣遠不如以前了。他打算放棄醫學,回到學校之後,他決心攻讀學位,他成為當年那所大學數學學位考試一等及格者。他的努力程度,得到了大家的讚賞。
畢業之後,令人遺憾的是伊諾克未能進入醫學界,他隻得進入律師界。但作為一位剛剛畢業的學生,他進了內殿法學協會,伊諾克像以前鑽研醫學一樣刻苦地鑽研法律。他在給他父親的信中寫道:“每一個人都對我說:‘你一定會成功——以你這非凡的毅力’。盡管我不知道將來會是什麼樣子,但有一點我敢肯定:隻要我用心去幹一件事,我是決不會失敗的。”20歲那年,他被招聘進入律師界,雖然也曾經曆一段“靠朋友們的捐贈過日子”、“連必需的衣服、食物都已緊縮到不能再緊縮的地步”、“經濟十分拮據”的日子,但他終於成了一位聲名顯赫的主事官。
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就說過:“我所完成的任何科學工作,都是通過長期的考慮、忍耐和勤奮得來的。”正如伊諾克的成功一樣,成績來自於堅持不懈的刻苦鑽研。
堅持不懈,就是“韌”,就是頑強的毅力。有鬥誌不僅是希望學有所成的人必須具有的精神,也是做一切事情所應有的科學態度。
別抓住自己的劣勢不放
珊多拉是一所著名大學的高材生,現在在一家大型的日本企業上班。大學期間的珊多拉是一個十分自信、開朗的女孩。她的學習成績在班級裏名列前茅,是男孩追逐的焦點。後來,珊多拉變了,原先活潑可愛、整天嘻嘻哈哈的她,像換了個人似的,不但變得羞羞答答,甚至其行為也變得畏首畏尾,而工作起來、幹起事情都顯得特別不自信,和大學時判若兩人。每天上班前,她會為了穿衣打扮花整整兩個小時的時間,為此她不惜早起,少睡兩個小時。她之所以這麼做,是怕自己打扮不好,受到同事或上司的取笑。在工作中,她更是謹慎小心、小心翼翼,甚至到了戰戰兢兢的地步。這是為什麼呢?珊多拉的變化為什麼如此之大?是什麼在影響這個優秀的女孩兒?無疑,是那可恨的自卑心理。
原來在她到日本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慢慢地發現日本人的服飾及舉止顯得十分高貴及嚴肅,讓她覺得自己土氣,上不了台麵。於是她對自己的服裝及飾物產生了深深的厭惡。第二天,她就跑到服飾精品商場購買衣服。可是,由於還沒有發工資,她買不起那些名牌服裝,隻能垂頭喪氣地回來了。
在公司實習的第一個月裏,珊多拉幾乎全都是低著頭度過的。她根本就不敢抬頭看別人穿的正宗名牌西服、名牌裙子,偶爾看到了一下,她就會立刻覺得自己窮酸。那些日本女人或早於她進入這家公司的美國女人,大多穿著一流的品牌服飾,而自己呢,竟然還是一副窮學生樣。每當這樣比較下,珊多拉便感到無地自容,她覺得自己就是一隻混入天鵝群的醜小鴨,心裏充滿了強烈的落差與自卑。
服飾其實還是小事,現在的國際化進程導致大家穿的其實也差不太多,隻是一個牌子而已。但是令珊多拉更覺得抬不起頭來的,是她的同事們平時用的香水都是高檔的法國貨。她們所到之處,處處清香飄逸,而珊多拉自己用的卻是一種廉價的香水。上班坐電梯時,有一個同事無意中捂了一下自己的鼻子,她就當成了對自己的嫌惡,導致她幾天都沒睡好覺。
女人與女人之間,閑暇時會聊天打發時間,聊的無非是生活上的瑣碎小事,主要的當然是衣服、化妝品、首飾等等。而關於這些,珊多拉既然都沒有擁有過,所以她幾乎什麼話題都沒有。也不知道自己該說些什麼,這樣,她在同事們中間自然也就顯得十分孤立,她對此感到更加的自卑。
然而噩夢還不止如此,在最重要的工作中,珊多拉也覺得很不如意。由於剛踏入工作崗位,工作效率不是很高,不能及時完成上司交給的任務,有時難免受到批評,這讓珊多拉更加拘束和不安,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
此外,珊多拉剛進公司的時候,她還要兼職負責做一些簡單的清潔工作。看著同事們悠然自得地享用著她打的水,她就覺得自己與清潔工無異,自己明明是來當小白領的,這更加深了她的自卑感……
像珊多拉這樣的自卑者,在日常生活中幾乎隨處可見,尤其是剛步入工作的大學生,當他們的工作環境過於優越時,他們這種自卑比較特殊,是一種由於強烈的自尊心所引發的自卑感。總是會自慚形穢,常把自己放在一個低人一等,不被自我喜歡,進而演繹成別人也看不起自己的位置,由此陷入不能自拔的痛苦境地,心靈籠罩著永不消散的愁雲。
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你承認與否,其實還是十分公平的。在物理學裏都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我們人當然也在其中,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事物、每一個人都有其缺點和優點,就算是那些缺點,也是有其存在的價值。一位哲人說過,隻要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人無論如何不應該否定自己,即使自己真的不如別人,那也不應該由你自己來說,而是由別人判斷,我們自己活好自己就可以了。一個人一旦產生了自卑的心理,他的“想象能力”就開始活躍起來了,他幾乎能找到一萬個理由來說服自己如何如何不如別人。比如:我個矮、我長得黑、我眼睛小、我缺了一顆門牙、我嘴大、我有口音、我汗毛太多、我父母沒地位、我學曆太低、我職務不高、我受的處分多,乃至我不會吃西餐等等。你要明白這些都是無足輕重的小事,不會吃西餐的人多了,會吃西餐也不是成功人士成功的原因,而且誰也不是生下來就會吃西餐的。這種自卑產生之後,又會由於自卑而產生焦慮,於是注意力分散了,從而破壞了自己的優點,從幻想的失敗導致真正的失敗,然後就會更加自卑。這就是自卑者自己製造的惡性循環。一個人如果陷入了自卑,在人際關係中除了封閉自己以外,還有可能會奴顏婢膝,低三下四,令人不齒。
一個人如果自卑,他不僅不會有什麼遠大的目標。同時他也將永遠不會出類拔萃;一個國家,如果自卑,隻能當別國的殖民地,站不起來,也不敢站起來,隻能跟在別國後邊;自卑是麻痹藥,自卑是落後的開始,自卑是自殺的劇毒品!自卑是給你敵人最好的禮物!
不因自己的缺陷而氣餒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可能並不明顯,但是確實沒有誰是完美的。一個人如果因為那些普遍存在的缺陷而一味輕視自己,總感到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麼也趕不上別人。總是恐懼正麵接觸別人的優點,而且一直回避自己的弱項,這種不良的情緒一旦占據心頭,結果是辦事提不起精神,猶豫、憂鬱、煩惱、焦慮便紛至遝來。倘若遇到一點困難或者挫折就長籲短歎,消沉絕望,那些光明、美麗的希望恐怕就真的會與自己斷絕關係了。
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富蘭克林·羅斯福在8歲的時候和我們小時候沒什麼太大的區別,並不能看出他以後會成就那麼偉大的事業。而且他當時不僅不出色,甚至還是一個脆弱膽小的男孩,臉上總顯露著一種驚懼的表情。他呼吸就像喘氣一樣,如果被喊起來背誦,他立即會雙腿發抖,嘴唇顫動不已,回答得含糊且不連貫,然後頹廢地坐下來,如果他有好看的麵孔,也許就會好一點,但他卻是暴牙。
一個小孩子能表現出來這些狀況,這就說明他的自我感覺一定很敏銳,回避任何活動,不喜歡交朋友,成為一個自憐的人!
但羅斯福怎麼會甘心做這樣的人呢?他雖然有些缺陷,卻保持著積極的心態,有一種積極、奮發、樂觀、進取的心態,這種積極心態,就激發了他的奮發精神。
他身上的缺陷促使他更努力地去奮鬥,如果自己條件不如別人,那麼隻要更加努力就好了。他並未因為同伴對他的嘲笑便降低了勇氣,他喘氣的習慣變成一種堅定的嘶聲。他用堅強的意誌,咬緊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顫動而克服他的懼怕。就是憑著這種奮鬥精神,羅斯福終於成為美國總統。
他不僅不因自己的缺陷而氣餒,甚至還加以利用,使其變為自己的資本,變為自己的扶梯而爬到成功的巔峰。在他的晚年,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有嚴重的缺陷。所有的美國人民都愛戴他,他成為美國第一個最得人心的總統,這種情況在以前隻有美國的國父華盛頓享受過。
羅斯福總統的成功過程是多麼神奇,多麼偉大,然而其先天所加在他身上的缺陷又是多麼嚴重,比那些自卑,自哀自憐的人不知要嚴重多少,但他卻能毫不灰心地幹下去,一直幹到成功如約來到他的身邊。要知道,像他這樣有嚴重缺陷的人,如果停止奮鬥而自甘墮落,也是相當自然而平常的事!甚至連社會都是允許的!但是羅斯福卻沒有這麼做。假使有什麼可憐的地方,他就讓朋友們來可憐他,他從來不落入自憐的羅網裏,這種羅網害過許多比他的缺陷要輕得多的人。沒有人能想象這位深受愛戴、彪炳史冊的總統,竟會有如此悲慘的童年,而在童年時代就擁有了偉大的信心。
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這位總統極為注意自己身體上的缺陷,或許他會花費許多時間去洗“溫泉”,喝“礦泉水”,服用“維生素”,並花時間航海旅行,坐在甲板的睡椅上,希望可以養好自己的精神,恢複自己的健康,以及類似的沒有什麼太大意義的事情。
他的成功在於,他從來不把自己當做一個脆弱的男孩來看待,而要求自己要成為一個真正的、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看見強壯的孩子玩遊戲,遊泳,騎馬,做各種極難的體育活動時,他也強迫自己去參加打獵,騎馬,玩耍或進行其他一些激烈的活動,使自己變為最能吃苦耐勞的典範。他看見別的孩子用剛毅的態度對付困難,麵對懼怕的情形時,他也就用一種探險的精神,去對付所遇到的可怕環境,如此,他也覺得自己變得勇敢起來。以後當他再和別人在一起時,他覺得他發自內心地喜歡他們,並不願意回避他們。由於他對人感興趣,從而自卑的感覺便無從發生。他覺得當他用“快樂”這兩個字去接待別人時,就再也不會覺得懼怕別人了,羅斯福總統就這樣,驕傲地走完了自己這偉大的一生,他留給人們的除了國家的繁榮以外,還有無法估量價值的積極向上的態度。這是一筆精神財富中的“巨款”。
井井有條,輕鬆高效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總是有諸多的限製,諸多的束縛,諸多的條條框框,這種情況非常普遍。的確,沒有人能夠得到完全的自由,而束縛、限製其實也絕不是很多人心中的那樣,完全都是壞事,要知道一個人隻有做到了循規蹈矩、井井有條,才能讓我們更加自律,更加有責任心,才能讓我們向著希望的目標前進。生活中有很多人就是因為養成了馬馬虎虎、輕視工作的習慣,以及對手頭的工作總是抱著一種敷衍了事的態度,終使其一生一直處於一種渾渾噩噩的狀態,不能出人頭地,一事無成,甚至窮困潦倒。
在一所著名的大型機構的一座非常雄偉的建築物上,雕刻了這樣的一句格言,很是引人深省,感人至深。那句格言是這麼說的:“在這裏,一切都要追求盡善盡美。”其實,這樣“追求盡善盡美”是值得我們每個人踐行一生、努力一生、奮鬥一生的格言。如果每一個人都能讀懂這句格言,按照這一格言所描寫的那樣去行動、去實踐,真真正正地實行這一格言,都要竭盡全力地做身邊的任何一件事情,以求得盡善盡美的結果,那麼人類的曆史不知道要前進多少年,發展的速度和效率要提高多少。在如今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很多商業領域已經進入了微利時代,以前無法估量的大量財力、物力以及人力的大力投入,往往是隻為了贏取幾個百分點的利潤,可是如果其中的某一個小小的細節被忽略掉了,卻足以讓有限的利潤化為烏有,甚至是出現大麵積的虧空。而看看今天我們的國人,大而化之、馬馬虎虎的毛病似乎仍然是大行其道,社會上、工作中、日常生活裏“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幾乎”、“似乎”、“將近”、“或許”、“也許”、“可能”、“有可能”、“應該”、“大約”、“大體”、“大致”、“大概”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詞。在具體的語境中,這些詞語不管用在那裏合不合適,“差不多先生”總是用得樂此不疲,根本對此產生的結果沒有一點點的責任心。
縱觀我們人類整個漫長的發展曆史,由於疏忽、畏難、逃避、敷衍、偷懶、推脫、粗心、麻痹、大意、輕率而造成許許多多令人傷心的事故。正是出現了這些模糊、這些不準確、不精確、不確定的字眼,災難、事故——那些令人心痛的一幕幕才會不斷地出現。
在賓夕法尼亞的奧斯汀鎮,就曾經因為在築堤的工程中沒有照著原來既定的設計去築石基,從而造成了石基的質量太差,結果堤岸很快就潰決了,全鎮都被淹沒了,無數人都死於非命。像這種因為工作的粗心、疏忽、不負責任而引起災難、釀成悲劇的事實實在是數不勝數,太多太多了,幾乎每時每刻都發生。無論什麼地方,都有人犯疏忽、敷衍、偷懶、粗心、馬虎的錯誤。假如每個人都憑著良心做事,並且不怕困難、不半途而廢、不偷懶、不推脫,本著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仔細地做好每一件事,讓一切事情都那麼有章可循,都那麼井井有條,不僅可以減少人為的慘禍,而且還可促使每個人都培養出高尚的人格,這樣整個社會就會不斷進步。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一個人一旦養成了敷衍了事的惡習,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他們做事不踏實、不誠實,很多時候就像放羊的孩子喊“狼來了”一樣,人們最終必定會輕視他的工作,從而輕視他的人品,對他們產生不信任的感覺。不細致地、馬馬虎虎地工作,不僅會讓工作的效能大大地降低,並且還會使人喪失做事的才能、湮沒人們的才智、才華。這種情緒的確會一直蔓延下去,貫穿一個人的一生,會成為一個人一生的習慣。因此,敷衍、推脫、懶惰等實在是阻礙我們前進的大敵。我們必須學會關注細節,把一切都做得井井有條,這是決定我們一生的習慣,我們必須試著去培養自己的這種心態與精神。
要想實現我們理想中的目標,獲得生活的美好、人生價值的充分體現,那麼——隻有一個方法,就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要懷有非做成不可的決心,要抱著追求盡善盡美的態度,要本著高度負責、做好每一件小事、處理好每一個細節問題的態度,做到最好。而那些為人類創立新理想、新標準、新時代、新生活,扛起社會前進與發展的大旗、為人類創造幸福的人,就是具有這樣素質的人。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曾經說過:“輕率、粗心與疏忽所造成的禍患是不相上下的。”許多人之所以最終功敗垂成,就是敗在做事輕率這一點上,就是因為不注重某些細節性的問題。這些人對於自己所做的工作永遠都不會做到盡善盡美,永遠不會達到井井有條的程度。
如今時代,很多年輕人好像都不知道職位之所以能夠不斷晉升,是建立在忠實履行日常工作職責、認真負責的基礎上,也不知道隻有做好目前所做的每一項工作,才能使他們漸漸獲得價值的實現,獲得自身的發展與提升,很多年輕人隻是幻想著能夠一步登天。就像神舟七號之所以有那麼的成功,就是因為前麵有神舟一號,神舟二號等一係列飛船的升空,一步一步打下的堅實基礎,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地改進所得來的。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還有許多人在尋找發揮自己本領、取得成功的機會與機遇。他們常常這樣問自己:“做這種乏味、枯燥、無聊而平凡的工作有什麼希望呢,有什麼樂趣呢?”
可是他們必須也要明白這樣的一個道理,就是在極其平凡的職業中、極其低微的位置上,往往孕育著極大的機會。隻有把自己目前的工作做得比別人更迅速、更正確、更完美、更專注,調動起自己全部的精神,從舊事、過往的工作中找出新的方法來,才能引起別人的注意,才能使自己有發揮本領的機會,從而滿足心中的願望。所以,不論月薪是多麼微薄,都不該輕視和鄙棄自己當前的工作。
英國著名的小說家狄更斯,從來不在沒有完全預備好要選讀的材料之前,輕易在聽眾麵前誦讀。他的規矩是每日把準備好的材料讀一遍,直到六個月以後才讀給公眾聽。
幾乎所有偉大的作家都喜歡分享著同樣的哲理。法國著名小說家巴爾紮克有時就是因為寫一頁小說,會花上一星期的時間去體驗生活和思考,他不會僅憑自己的想象去胡編亂造,或者是某些單獨的論點而寫出整篇文章。所有的工作隻有做了完全充分的準備,腳踏實地去做,才能得到最終的榮譽。反觀一些現代的寫作者,隻是在驚訝巴爾紮克的實力是從何而來的。許多人做了一些粗劣的工作,借口是時間不夠充裕,或者是工作任務太繁重。其實“沒時間”是最常用的可笑借口,每一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為什麼隻有你沒時間呢?按照各人日常的生活,都有著充分的時間,都是可以做出最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