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獵人就把那隻捕獲的兔子吊在大樹上,用槍瞄準兔子,“咚”的一聲槍響,兔子一下子掉到地上,打了一個滾,起來就躥,一會兒就跑沒影了。
獵人站在那裏想了半天也沒明白這是怎麼回事,直到他跑到樹下檢查了一下現場的痕跡,才發現他剛才那一槍沒打著兔子,卻打斷了拴兔子的繩子,獵人歎息一聲,明明到手的兔子卻叫它跑了,又要回家被老婆笑話了。他回去和妻子一說,妻子並沒有笑話他,而是耐心地和他交流了怎樣從這件事裏吸取教訓。後來他們過的日子和和美美,十分幸福。
虛榮,並不會讓你得到更多的東西,反而會使你已經得到的東西丟失或者有所減弱。人有的時候還是老實一點比較好,踏踏實實的做人,老老實實做事。這樣才更容易抓住機遇,走向成功。即使不成功,你也會像那個獵人後來一樣,過上平靜而幸福的生活。
克服虛榮,正確看待自尊心
這是我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故事:管寧和華歆在年輕的時候,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倆成天形影不離,同桌吃飯、同榻讀書、同床睡覺,相處得很和諧。
可是有一天,他倆一同去參加勞動,在菜地裏鋤草。兩個人努力地勞動著,顧不得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就鋤好了一大片。
隻見管寧抬起鋤頭,一鋤下去,“當”一下,碰到了一個硬東西。管寧好生奇怪,將鋤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過來。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個黃澄澄的東西閃閃發光。管寧定睛一看,是塊黃金,他就自言自語地說了句:“我當是什麼硬東西呢,原來是錠金子。”接著,他就不再理會了,繼續鋤他的草。
“天哪!這是什麼?金子!”不遠處的華歆聽到這話,不由得心裏一動,趕緊丟下鋤頭奔了過來,拾起金塊捧在手裏仔細端詳。
管寧見狀,一邊揮舞著手裏的鋤頭幹活,一邊責備華歆說:“錢財應該是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去獲得,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貪圖不勞而獲的財物的。”
華歆聽了,嘴上說:“這個道理我也懂。”手裏卻還捧著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麼也舍不得放下。後來,他實在被管寧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願地丟下金子回去繼續幹活。可是他心裏還在惦記金子,幹活也沒有先前努力,還不住地唉聲歎氣。管寧見他這個樣子,不再說什麼,隻是暗暗地搖頭。
還有他們之間的最後一次分歧,就是最著名的和寧割席,那天他們倆正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麵沸騰起來,一片鼓樂之聲,中間夾雜著鳴鑼開道的吆喝聲和人們看熱鬧吵吵嚷嚷的聲音。於是管寧和華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是一位達官顯貴乘車從外麵經過。一大隊隨從佩帶著武器、穿著統一的服裝前呼後擁地保衛著車子,威風凜凜,紅旗招展,人山人海。再看那車飾更是豪華:車身雕刻著精巧美麗的圖案,車上蒙著的車簾是用五彩綢緞製成,四周裝飾著金線,車頂還鑲了一大塊翡翠,顯得富貴逼人。
管寧對於這些與己無關的事情很不以為然,又回到原地捧起書專心致誌地讀起來,對外麵的喧鬧完全充耳不聞,就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華歆卻不是這樣,他完全被這種張揚的聲勢和豪華的排場吸引住了。他嫌在屋裏看不清楚,幹脆連書也不讀了,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著人群尾隨車隊細看。
管寧親眼目睹了華歆的所作所為,再也抑製不住心中的歎惜和失望。等到華歆回來以後,管寧不動聲色,當場拿出刀子在華歆麵前把席子從倆人中間割成兩半,痛心而決絕地宣布:“我們兩人的誌向和情趣太不一樣了。從今以後,我們就像這被割開的草席一樣,再也不是朋友了,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從此割袍斷義,不再有任何瓜葛。”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虛榮心就是以不適當的虛假方式來保護自己自尊心的一種心理狀態。人們在虛榮心的掌控下,成為了虛榮的奴隸,在無意識中做了很多蠢事。往往隻追求麵子上的好看,不顧現實的條件,最後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危害。身為個人是這樣,而一個國家也是這樣,如果不注重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隻追求好看,追求表麵上的繁榮,花大筆金錢做一些無意義的事,還美其名曰“形象工程”,這是非常可笑的。另外,在強烈的虛榮心指使下,有時會產生可怕的動機,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筆者就曾認識一個擁有良好職業的年輕人,但是他由於羨慕別人有錢有地位,居然自己放火並設計了一個現場,裝做英雄,後來經過調查核實,證實了火是他自己縱的,進了監獄。他毫不掩飾地承認,就是為了獲得名譽,而犯了罪。由此可見,虛榮心是千萬要不得的,也不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所能承受的,應當把它克服掉。
另外,這個故事對我們交朋識友方麵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要知道,真正意義上的朋友,應該建立在統一的思想基礎和共同的遠大目標上,一起奮鬥、一起追求、一起進步。如果沒有內在精神的默契,隻有表麵上的親熱,這樣的朋友是無法真正溝通和理解的,隻是逢場作戲。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義。
虛榮心的產生與人的需要有關。人類的需要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包括對成就、力量、名譽、地位、聲望等方麵。一個人的需要應當與自己的現實情況相符合,否則就要通過不適當的手段來獲得滿足,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達到自尊心的滿足就產生了虛榮心。因此,有的人說虛榮心是一種歪曲了的自尊心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我們應該正確認識虛榮,也要正確認識我們的自尊心。
舉世聞名的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是少數在世時就被推崇為大師的導演。而且他還是以拍攝商業片為主的。這與他驚人的才華有關,但是在他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功,幾乎完成了人生的意義之後,還是毅然決定回到加州大學修完當年還沒有讀完的電影係學分。
那還是在1965年的時候,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在加州大學電影係二年級時拍了一部22分鍾的短片,參加亞特蘭大電影節,好萊塢的投資者看了,馬上與他簽約,斯皮爾伯格因此輟學,到好萊塢發展。事實證明這一步是對的,如果他當年不把握機會,堅持要完成學業,他或許成不了大師。
但一眨眼,將近四十年的時間像講故事一樣過去了,斯皮爾伯格雖然已經功成名就,受到萬眾敬仰。他還是很介意年輕時的學業沒有完成。夜深人靜時,斯皮爾伯格似乎總聽到一個聲音對他說:今天你是好萊塢權力最大的人,你的名字是年輕人的名氣、金錢的保證,但那又怎樣呢?你曾經背棄過自己的承諾,無論再有錢、名氣再大,你的品格還有個小小的汙點,因為你曾經當過逃兵。
斯皮爾伯格毅然回到大學,用假名重新注冊插班,用假名考試交卷,隻有幾個教授知道他的身份,他的功課與其他學生一起送交校外的學者審閱。課程要求學生交電影實習作業,斯皮爾伯格在《辛德勒的名單》中選取了12分鍾的影片,還交了《大白鯊》和《第三類接觸》的片段。大學電影係助理教授凱利客觀地為他進行總評分,給他的成績是一個“良”,評語是“該學生對音響、燈光、剪接和劇本管理頗有駕馭力”。
這位《侏羅紀公園》的版權所有者還要副修一門叫野生生物學的專業課程。教授評價他精於恐龍知識,上課謙卑有禮,除了有一天在課堂上把一隻腳擱在書桌上。他向老師道歉,解釋是前一天與兒子一起玩滑板扭傷了腿。教授提醒班上其他學生,不要對這個天王級的同學有什麼崇拜的眼光,隻把他當普通人。學生做到了,沒有向他索取簽名,但在畢業典禮的那天,他們告訴父母:我與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同一年畢業。
在一個虛榮的世界,有太多人相信“成功人士”不一定要念完大學,甚至以此為真理,並以蓋茨為例,說什麼蓋茨也沒有讀完哈佛大學之類的謬論,蓋茨的成功在於他的勤奮與聰明,在於他的人生智慧。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人是因為退學而成功的,現在沒有,以後也不會有。一個人沒有完成他的學業,是畢生的心理創傷,即使縫合了,也還在心頭留下疤痕。何況,學生生活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不信的話你盡可以向別人打聽,有誰不懷念那段青春美好的日子?終有一天,我們都會為年輕時一件沒有交的功課、一項未完的工作,或辜負了的一個人而感到遺憾,醒悟一切名譽和財富都不能補償。這樣的遺憾,像風濕症,通常都是在中年以後發作,而且越來越嚴重。斯皮爾伯格不惜代價,治好了他心理上的“風濕症”,從這裏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也難怪他取得了那麼了不起的成績。
過分逞能讓我們失去更多
在中國古代有一個皇帝,叫做吳王,有一天,他坐著大船去遊山玩水,途中攀登上了一座猴山。一群猴子看見了他,都被嚇壞了,驚慌地四散逃跑,躲在荊棘叢中了。唯獨有一隻猴子與眾不同,不僅沒有躲起來,反而洋洋得意地跳來跳去,故意在吳王麵前賣弄它的靈巧。
吳王立刻拿起弓箭射它,那猴子非常敏捷地把空中的飛箭接住了。吳王氣急敗壞,下令左右的侍從一齊放箭,任那隻猴子動作再靈敏,也被那密不透風的箭雨活活射死了。
吳王回過頭對他的朋友顏不疑解釋說:“這隻猴子誇耀自己的靈巧,仗恃自己的敏捷,在我麵前表示驕傲,以至於這樣死去了。警惕呀!不要拿你的地位去向別人炫耀呀!”
他的朋友當時就嚇出了一身冷汗,按理說吳王身為天子,幹嗎要興師動眾地和一隻猴子過不去呢?原來這是在暗示他說話要謹慎,行為要收斂。他的朋友終於也理解了他,因為吳王既然會這麼費心去做,當然也是出於善意,不然他貴為天子,有什麼事還要繞圈子說麼?從此以後,他的朋友處處小心,終於度過了平靜的一生。
回到我們身邊的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截然不同的兩種人:有一種人很能幹,但是,他總是要求自己不要過分露麵,不要逞能,不管做什麼事都刻意保持低調。而另外一種人就是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瞎逞能,都要顯出一副自己比別人強的架勢,雖然這種人不一定就是沒有能力和才華,但是這種人卻往往過高地估計自己,本來還算有幾分能力,以為自己就可以通天徹地了。凡事就喜歡逞能,認為沒什麼自己做不了的事情,甚至會去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另外這種人一般都是經曆少,受的挫折也很少,所以,這種人也很少會考慮後果。
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並且有尊嚴,有理想地活下去,總會想要幹一番大事業,總會想把自己的理想付於現實。所以人們有時候也難免賣弄一下自己的知識儲備,炫耀一點自己的才能,偶爾地不冒犯地逞能,偶爾露出一點“崢嶸”,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我們東方文化中比較能夠接受的。但是,如果一個人恣意地放任自我,恣意地逞能、逞強,超越了那個物極必反的度,那就萬萬不可了,不僅我們自己不要成為這種人,即使是你身邊的朋友是這樣的人,你都要多加小心,說不上什麼時候,這種人就會給自己惹上一身麻煩,甚至還可能牽連到身邊的人。
造成這種情況是有其深層次的原因在裏麵的,因為如果一個人過於逞能,當然就會使人產生一種隻有自己才行,其他人統統不行的感覺。他就可能成為一個目中無人、藐視一切權威、藐視一切規則的人,而這樣做的結果除了孤立自我,脫離群眾以外,還有遇到更多不可預料的困境。
另外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假設一個人無論是在大事小事、公事私事,還是國事家事等幾乎所有的方麵都過於逞能,過分強調自己,處處表現自我、突出自我的話,這就意味著他實際上已經在無形之中從許多方麵都“剝奪”了其他人施展才華、能力的機會,掠奪了他人的無形資源。這其實是一種不正當的競爭方式,而且對自己也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好處,這樣做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會明顯增加了他與其他人之間產生矛盾、衝突的可能性。而照這樣發展下去,這種人的最後結果隻有一種:處處碰壁,走到哪裏,被人討嫌到哪裏,成為了眾矢之的。
另外,如果一個人逞能得太過分了,就肯定會變得對什麼事情都想插一腳,什麼事情都覺得自己能幹,什麼都想大包大攬。甚至進一步地覺得什麼事情都離不了自己。有些病態的人,甚至認為全世界都是以他為中心的,地球都是圍繞著他轉動的。而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的能力,包括我們的領導,我們的上級,大到國家的領導人,小到街邊的小販,我們每一個人的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全才和通才,那是不健康的宣傳而已。如果你見過一個完美的人,那麼他肯定是一個善於偽裝的人,他隻是把自己偽裝成完美的樣子而已。退一步來說,一個人逞能的時候,如果把事情辦成了還好說,一旦辦不成事,肯定會大大地降低自身的人格魅力。而且會比同樣沒有成功,但是沒有逞能的人,丟失更多的東西。如果在現實生活中,真有這麼一個人,總是過分地逞能,過分地誇耀自己的能力,那麼,他很可能就把那些幻想中的能力當成自己真正擁有的能力,於是就會對自己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過高的期望,好高騖遠、不自量力,經常口出狂言,小事不愛做,大事又做不來,變得虛榮心極強,卻一事無成,最後成為一個隻剩滿口崇高理想的徹頭徹尾的失敗者。要知道,世界上從來也沒有絕對的順風船,即使有,那航行也將變得非常無聊,一旦這艘人生的小船在航行過程中發生擱淺、觸礁甚至翻船的情況,一個逞能的人就會比一般人更難於接受現實對自己的懲罰,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分析,這種人就非常容易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失望、灰心、沮喪、意誌衰退,甚至失去繼續生活的勇氣。最後變成嚴重的消極的病態心理。
這是一個童話世界的故事,對我們現實中的生活也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有一天,有一隻非常可愛的小青蛙坐在石頭上想啊想:我的本領最大了,誰也比不過我!
過了一會兒,他看見小貓姐姐悠閑地走過來,於是他就對小貓姐姐說:“小貓姐姐,小貓姐姐!我們比一比看誰遊得快!”
小貓姐姐忙說:“不行,不行,我可不會遊泳啊。”
於是小青蛙又找到了小魚妹妹,他又對小魚妹妹說:“小魚妹妹,小魚妹妹,讓我們比一比看誰跳得遠吧!”
小魚妹妹隻好說:“不行,不行,我可不會跳遠啊。”
小青蛙開心極了,於是他又得意洋洋地自言自語:“小魚妹妹和小貓姐姐都害怕我,都不敢和我比賽!我真不愧是天下第一厲害的小青蛙呀!”
然而不巧的是,水牛伯伯剛好打從這裏路過。小青蛙得意忘形,對水牛伯伯說:“水牛伯伯,我們比一比看誰的肚子大吧!”
水牛伯伯一口答應,說了句:“好。”
於是他們兩個就開始比賽了,小青蛙的肚子像大氣球一樣鼓起來,他看看水牛伯伯的肚子,不行,還差得遠呢。它又繼續用力的吸氣,一口一口,那肚子已經好大好大了。
小青蛙看見自己的肚子比水牛伯伯的肚子小太多了,它一著急,繼續猛烈地吸氣,吸氣,不停的吸氣,一定要超越水牛伯伯,可是忽然之間,“砰”的一下,小青蛙的肚子被它自己撐爆炸了。它也就死掉了。
水牛伯伯歎息地搖了搖頭說:“哎,誰讓它這麼愛逞能,還那麼目中無人,不自量力呀!”
過分逞能隻會讓我們失去更多,一定要擺正心態,以積極健康的心理來麵對生活。
不要過分逞能
一頭勤勞的牛,在工作的時候突然病倒了,主人知道牛很辛苦,所以感到很同情,也非常難過。
病牛在主人的細心照料下,病情逐漸好了起來,因為主人的精心照料而備受感動!一天,看著主人的勞繁疲憊與萬分辛苦,病牛實在於心不忍,於是鼓足了全身的力氣,拚命拉了一天的犁。
病牛的突然“康複”讓主人感到非常高興。但是事實上,這頭勤勞的牛,是強忍著自己的病情,加上大量的勞動,它的病情也因此惡化了許多,然而為了主人高興,也為給主人分擔辛苦,病牛第二天又堅持著拉了一天犁。這主人竟沒半點歡喜,反而有些懷疑:病牛其實很懶惰,裝病,逃避工作,還白白讓我照顧它?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主人決定讓病牛繼續拉犁。盡管病情又惡化了許多,病牛想:我是頭勤勞的牛,如果今天不堅持下去,主人肯定會認為我不願吃苦,懶惰,豈不是勤勞一生所得之美名毀於一旦嗎?所以一定要堅持住!
僥幸,第三天堅持過去了!主人欣慰地想:這家夥果然是裝病!幸好我聰明,早早識破了!這下可要狠狠地懲罰他,於是,病牛拉的犁更重了。然而病情卻非常嚴重了,但是病牛想:主人也太不理解我了!唉,我隻好再堅持下去,用行動來證明我的清白。
第四天,堅持!
每五天,堅持!
第六天,堅持!
第七天,終於,病牛堅持不住了,再次倒了下去!而且是永遠地倒了下去,再也站不起來了!
這頭牛這次徹底病入膏肓了!根本沒有好轉的可能了,然而讓這頭病牛在彌留之際,感到無盡悲哀的是:主人不僅不再同情它,也不再感到任何難過,還說,“像這種吃裏爬外,偷懶裝病的畜生,死了才好呢!”
上麵這個略有些傷感的故事裏,那頭逞能的牛如果在一開始就好好養病,按照自然規律,有病就要治,不去搞帶病工作那一套,等康複之後再用飽滿的精神去工作,那麼也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結局了,而是一個對大家都有好處的結果。不論如何,人們都要記住,有的時候做事如果非要逞能,那麼最後受傷的往往隻能是你自己,就算非逞能不可,那也要考量一下自己的健康狀態和所處的環境。
1825年是一個動亂的年份,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剛剛登基就爆發了——場由自由分子領導的叛亂。尼古拉一世很快就平定了這場叛亂,同時判處作亂分子中的一名領袖李列耶夫死刑。
在對這些作亂分子執行絞刑的那一天,李列耶夫在一陣猛烈的掙紮後,繩索突然意外地斷裂了,他猛然摔落到了絞刑架的地麵上。在當時的年代,如果會發生類似的事情就會被當成是上帝的旨意——上帝還不準備收錄犯人的靈魂,而犯人也真的通常都會得到赦免。
李列耶夫站了起來,滿身沾滿了泥土。但是當知道自己居然保住了腦袋後,他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向著人群大聲叫喊道:“你們看到了吧,他們不懂得如何正確做事,甚至連製造繩索都不會。”
一名信使立刻把絞刑失敗的消息稟告給尼古拉一世,並且把李列耶夫當時說的這段話也一字不差地告訴了他。倒不是因為信使故意如此,而是因為這正是信使的工作。聽到這樣的話,沙皇說:“那好,就讓我們再來證明一次吧。”
第二天,李列耶夫就再度被推上那同一個絞刑台。這一次,繩索的質量非常好,沒有斷裂。
肚子裏擱不住事,喜怒哀樂現形於色,更有甚者,不分時間、地點、場合、對象,見到什麼人都把自己的心事告訴對方。殊不知,這種做法帶有非常大的危險性,尤其是在輿論環境比較緊張的社會裏,曆史上因言獲罪的人並不比真正的殺人犯少!如果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你說出去的話就會成為別人日後整治你的把柄。要知道一個聰明的人,要把愛放在臉上,把恨放在心裏,隻有笨蛋才把什麼都放在嘴上。
這是一個前幾年的故事,說起來像是笑話,確實真實發生過的。有一個博士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為那研究所裏學曆最高的人,博士自己感覺很得意,總認為自己是高人一等。
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麵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他隻是微微點了點頭,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地從水麵上健步如飛地走到對麵上廁所。
博士眼睛睜得老大,眼珠都快掉下來了。水上漂?不會吧?這可是一個很深的池塘啊。
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回來了。
怎麼回事?博士又不好去詢問,自己可是無所不知的博士呐!
過了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往前走幾步,蹭蹭蹭地走過水麵去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了過去:不會吧,難道我堂堂博士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這個時候博士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麵廁所就得繞十分鍾的路。而回單位又太遠,怎麼辦?
博士還是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後,於是自己也起身往水裏跨——我自己過去看看,本科生能過的水麵,我博士生怎麼可能過不了!
隻聽“咚”的一聲,博士栽到了水裏。
好在兩位所長都識水性,及時將他救了出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他沒有回答,卻終於開口問了那個讓他不解的問題:“為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呢?”
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麵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麼不問一聲呢?”
博士的臉紅透了,恨不能再次跳進池塘裏。
就算你在某一方麵確實有著過人之處,那你也不可能在所有方麵都做得很好,人是有限度的。而知識和身邊的常識往往是沒有盡頭的。尤其是對自己並不熟悉的領域,就更不要逞能,如果非要逞能,並不會讓你達到逞能的目的——獲得別人的佩服,反而可能成為笑柄。
逃避失敗與痛苦是一種軟弱
1944年是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份,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到了最關鍵的轉折點。艾森豪威爾將軍指揮他麾下的英美聯合部隊正準備橫渡英吉利海峽,強行登錄法國諾曼底,展開和德國法西斯戰爭的新階段。
此次的搶灘登陸事關重大,是整個戰局的關鍵性動作。英美兩國之間精誠合作,不分你我,幾乎為這場戰役投入了舉國的人力物力,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一切準備就緒、蓄勢待發的時候,英吉利海峽卻突然風雲變色、巨浪滔天,數千艘船艦隻好退回海灣,等待海上恢複平靜。
這麼一等,結果壞了,整個部隊足足等了四天,天空像是被閃電劈開了一道裂縫,傾盆大雨連綿不絕,數十萬名軍人被困在船上,進退兩難,每日所消耗的經費、物資,實在不容小覷。
正當以優秀軍人氣質著稱的艾森豪威爾總司令苦思對策時,氣象專家送來最新的報告,資料中顯示天氣即將出現好轉,狂風暴雨將在三個小時之後停止。艾森豪威爾明白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以攻敵人於不備,隻是這當中也暗藏危機,萬一氣候不如預期中這麼快好轉,很可能就全軍覆沒了。
艾森豪威爾將軍經過長期而慎重的考慮之後,在日誌中寫下:“我決定在此時此地發動進攻,是根據所得到最好的情報作出的決定……如果事後有人譴責這次的行動或追究責任,那麼,一切責任應該由我一個人承擔。”然後,他斬釘截鐵地向陸、海、空三軍下達了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命令。
艾森豪威爾仿佛受到了幸運女神的眷顧,上帝也仿佛在幫助執行正義的人。傾盆大雨竟然真的在三個小時後停止了,海上恢複一片風平浪靜,英美聯軍終於順利地登上諾曼底,掌握了這場戰爭得勝的關鍵。
真正的英雄其實並不一定在於他的功績有多麼偉大,而在於他有沒有麵對的勇氣。麵對困難,麵對失敗。隻要勇敢地去麵對,你也可以成為你自己的英雄。生活中的很多人,可以麵對困難,卻不敢麵對失敗,這是非常普遍的情況,你應該明白一件事,失敗隻是可惜而已,一點也不可恥,況且隻要你不被失敗所打倒,那麼失敗永遠都隻是一時的,伴隨而來的責任卻是一世的,隻有當你勇於承擔、麵對責任時,才有可能有光榮完成的一天。
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艾森豪威爾在那麼緊要的關頭猶豫不決,因為怕承擔責任而逃避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的話,那麼也就不會有那場著名的成功戰役了,艾森豪威爾也就不會因此一戰成名,在戰後他又當選了美國總統。有些時候,隻要你勇敢地麵對問題,即使是可能遭遇失敗,那也隻不過是有些可惜而已,可是如果你連嚐試都不嚐試,而直接進行逃避的話,那麼才是為人們所不齒的,是不負責任的膽小鬼。
世間萬事萬物,說得殘酷一些,所有的生存本身都是一種抗爭,人是如此,動物是如此,良田是如此,滄海也是如此,在充滿野性的大草原裏就更是如此了。在很多的時候,動物與人類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當然了,人類是一種總是不喜歡把自己歸納為動物的動物。但是不論是動物還是人,當麵對危險和問題的時候會表現出來很多很多的相同之處,那是幾乎本能的行為。不同的是,動物錯誤的選擇是失去生命,而人類則有機會可以重來,隻要沒有失去求生的意誌,人們仍然可以重新爬起來,繼續戰鬥。
那一年的草原出奇的幹旱,青草已經被啃光了,驕陽似火,隻有一些灌木叢仍在堅強孤獨地挺立著,顯得荒瘠而了無生機。
在不遠的地方,有一頭被包圍的老駱駝和五隻野狼正在對峙著,不知不覺中,已經過去了三個小時。氣氛異常緊張,駱駝怒目而視,左衝右突,狼和駱駝在拉鋸式地移動著。駱駝在尋找著可以逃生的機會,但它始終逃不出包圍圈。或許是它好幾天沒有吃東西了,所以才會被群狼所困,已經有點力不從心了。
此時的群狼早已垂涎三尺,爪子刨著地麵。恨不得立刻撲上去咬上幾口,狼的肚子在咕咕地叫個不停,要知道它們也幾天沒有進食了。在頭狼的示意下,一隻灰狼悄悄地撤離了,駱駝瞅準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立馬拔腿而逃。群狼緊追其後,不緊不慢,好似拉力賽。狼與駱駝在追逐著、抗爭著。
機會得來不易,稍縱即逝,狼在等待著絕佳的捕殺機會,灌木叢已經近在眼前,駱駝的死期到了,頭狼一聲號叫,其餘的四隻狼聽到號令後,隨即向灌木叢靠攏。
那頭老駱駝就這樣在狼群的脅迫下,跑進了一片灌木叢。駱駝已經沒有了退路,隻能繼續一往無前地奔跑著,這時一隻狼已經悄悄跑到了駱駝的前麵,兩側的狼也夾擊過來。駱駝不得已放慢了速度,就在這時一隻最為強壯的公狼一躍而起,一隻前爪像箭一樣向駱駝的肛門射去,整個爪子都伸了進去。狡猾的公狼爪子一摳,順勢而出,駱駝的腸子像繩子一樣被一下子拽了出來。此時還未結束,隻見狡猾的公狼迅速用嘴叼住腸子,繞一根灌木轉了數圈。
疲於奔命的駱駝已經完全喪失了理智,失去了判斷的能力。它覺得尾巴一陣疼痛,於是加快了逃跑的速度。群狼在後麵虛張聲勢地追趕著,此時,劇烈的疼痛已經讓駱駝舉步維艱。但它仍在艱難地奔跑著。就這樣腸子越拉越長,鮮血遍地,腸子和黏液在炙熱的沙子上冒著熱氣。此時。駱駝的肚子裏已經空空如也了。
終於,一聲淒厲而壯烈的嘶鳴響徹天空,久久回蕩。老駱駝應聲倒地,口鼻流血不止。
這頭駱駝的死亡,給人們的教訓可以說是非常深刻的,與其說這頭老駱駝是死於群狼的瘋狂,倒不如說駱駝死於對群狼的恐懼,死於他自己的負麵心理。麵對身邊發生的危險,在很多時候,如果你選擇倉皇地逃避,隻會讓本就十分棘手的情況變得更加糟糕,隻有冷靜地分析,從容地麵對,勇敢地鬥爭。才能真正地化險為夷。人也是一樣,當遇到危險與苦難時,隻有選擇積極地麵對,理智地觀察與判斷,才會有再次成功的那一天。這樣的危險也就成為了我們人生中寶貴的一課——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