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分奪秒地利用時間
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最基本的材料,所以,能夠充分利用時間的人都相當於延長了自己的生命,是懂得利用自己的時間、把握自己命運的人。
居裏夫人就是這樣一個“懂得利用時間的人”。居裏夫人在19歲時,迫於生活而給別人當家庭教師的同時,一刻不停地努力學習。那段時間,她每天在書桌前都要坐到深夜,讀她借來的書籍,即便是那麼艱苦的環境,她也從來不浪費一絲時間用於過多的休息。她頻繁和父親通信,目的是借此來增加她的數學知識。
早期她都堅持從上午8點到11點半,從下午2點到6點半,總是像個陀螺一樣忙個不停。隻有下午1點半到2點是散步和吃午飯的時刻。在上課的時候也是帶著她的書本,和學生一起讀書,一起學習。到晚上9點,她還要專心看自己的書,並且做自己的工作。居裏夫人養成了早上6點起床的好習慣,從不懈怠,這使她有更多的時間用功讀書。她同時讀好幾種書,可以合理分配時間,科學地利用時間。
她從來不會死讀書,而是非常講究效率:因為專門研究一種東西會使她的頭腦疲倦,而一旦頭腦疲倦了,在讀書的時候就很難再從書中吸收有用的東西。所以,在頭腦疲倦時她就轉而做代數或三角數學題,目的是進行頭腦的輪休。這樣可以讓她重新變得專心致誌,思維再次活躍起來。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努力,居裏夫人終於功成名就,並兩次獲得諾貝爾獎。同時也收獲了家庭幸福。
因此,把握當下,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每一秒鍾,你的生活就會與眾不同,獲得更加豐厚的回報,活得更精彩。
懂得放鬆
一次,一位教授上課前手裏拿著一隻盛著一些牛奶的杯子。他舉起杯子,讓所有的學生都看到,然後對著學生問道:“你們猜猜看,這隻杯子的重量是多少?”
“50克!”“100克!”“125克!”……學生們爭先恐後地回答。這時,教授說:“現在,我的問題是:如果我把它像這樣舉幾分鍾,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好吧。那麼,舉一個小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教授繼續問到。
“你的手臂會疼痛起來。”其中一個學生回答。
“你說得對。如果我把它舉一天會怎麼樣呢?”教授微笑地看著各位同學。
“你的手臂會變得麻木,肌肉會嚴重拉傷和麻痹,最後你肯定得去醫院。”另一個學生冒失地說。聽到這俏皮的語言,所有的學生都笑了。
“很好。不過,在這期間水杯的重量發生改變了嗎?”教授嚴肅起來,問道。
“沒有呀!”大家一起回答。
“那麼是什麼使手臂疼痛、肌肉拉傷的呢?”教授停頓了一下又問道,“在我手臂開始疼痛之前,我應該做點兒什麼呢?”
學生們迷惑了。
“把杯子放在桌子上呀!”有個學生說。
“對。”教授說道,“其實,生活中的問題有時就像我手裏的這杯牛奶。我們埋在心裏幾分鍾沒有關係。如果長時間地想著它不放,它就可能侵蝕你的心力、思想和靈魂,最終讓你變成它的奴隸。那時你就什麼事也幹不了了,隻能做它的奴隸,完全聽從於它的安排。”
“生活中的問題固然要重視,但是不能執拗,要懂得放鬆。否則,它會不知不覺間把你壓垮,等到壓垮的那一天你後悔也晚了。”
“同學們,拿起杯子的時候,我們是想要這杯牛奶,但是我們如果老是拿在手上,不肯放開,那我們就隻能受製於它,成為它的奴隸。世間的其他物質也一樣,不要總是惦記著,在追求物質、追求財富的過程中,一定要懂得適度,懂得放鬆,千萬不要成為物質的奴隸。”教授總結性的發言,引起同學們的陣陣掌聲,大家從這一堂生動的課中領悟到了許多。
我們從中也應該學到很多,要懂得放鬆,要做物質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把工作做到位
有些人在工作的時候,總是會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小尾巴,可能有些人不明白,到底什麼是工作的“小尾巴”呢?其實這是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工作上的“小尾巴”就是指工作完成不徹底,往往是主要的工作做完了,而與主要工作相關的、比較瑣碎的、細小的工作卻留了下來。這種工作不到位的做法,就是對工作的褻瀆,抱有這種工作態度的人,是不會做好工作的。無論一個人身居何職,工作都要做到位,這不僅是職業本身的要求,更應該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唯有工作到位了,工作效率才會提高。
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做事留個尾巴是一個非常惡劣的習慣,而且讓我們頭疼的問題是,惡劣的習慣總是特別容易養成,但是摒除卻似乎很難。一旦養成這樣的習慣,不僅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麻煩,還會給老板帶來很大的不便,甚至給公司帶來很大的損失。當你給老板帶來不便,給公司帶來巨大損失的時候,你被解雇的日子也就到了。所以,對於上司、領導、老板安排你去做的事,無論是多麼細小,你都必須要做到位。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圓滿完成任務的並不多。例如,某個工廠的某台機器壞了,負責維修的師傅隻是例行做了一下最簡單的檢查,隻要機器能正常運轉就可以了,如果沒有出什麼大的故障,他們就不會對機器做一次徹徹底底的檢查。
可是忽然有那麼一天,正加班加點地趕著生產客戶要的產品,在這麼關鍵的時候機器竟然完全不能運轉了,工廠不能按合同交貨,因此,這樣就給廠裏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造成損失的原因,就是負責維修的師傅工作留有尾巴,他隻滿足於對機器的小修小補,對於機器的隱患卻留了下來。這就是不注意細節,可能一時不會覺得有什麼變化,但是,當它出現變化的時候,可能就會影響一個人或者一個群體的命運。
全身心投入
辯證地看待我們身邊的事物,是正確的思維方式。比如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每個同事都有自身的優點和缺點,要多看到企業能夠給你的一麵,看到企業和周圍同事能讓你學到的東西,這樣就會幹勁十足。對於工作,最重要的是學會用一個什麼樣的心態來麵對你的工作環境。
其實,不管你進入哪一家公司,公司的待遇又如何,你都隻有兩個選擇而已:要麼在忍耐中逐步快速融入,快速了解公司環境、上級、同事,而後,找到你適合的位置;要麼就是走人。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在自己還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時候,顯然,前者更加可行。所以,要學會磨煉自己的心理素質——包括認知素質、情感素質、意誌素質與個性素質。在這些素質中,認知素質影響人的智力發展水平、思維水平;情感素質、意誌素質影響個人的成就動機、情緒的管理水平;個性素質影響人的氣質和人格特征。
休威特以非常傲人的成績畢業後,來到一家中型企業工作,在同學中,算是出來較早的一個。剛參加工作的那幾天,他充滿著好奇也充滿著驕傲。可是沒幾天,就開始不喜歡這個企業了,覺得與自己理想中的企業相差太遠,好多事情都與自己設想的不一樣。說管理正規吧,自己看還有好多漏洞;說不正規吧,勞動紀律抓得又太嚴,覺得很不舒服。於是,心態變壞,感到不愉快。與一個同來的夥伴常發牢騷說:這個企業怎麼渾身是毛病,幹得真沒意思。不知怎麼這話傳到上司耳朵裏,還沒等到休威特對這個企業真正有所認識,就被炒了魷魚。
開始他還覺得不在乎,什麼都無所謂,覺得反正自己也沒看好他們,走了才好呢。可是,當他再次在求職大軍中奔波了三個月,東奔西走。竟然根本無法找到比這個“渾身是毛病”企業好一點的,哪怕差一點點的單位,幾乎所有招聘單位的條件都十分苛刻。他心中才感到有些後悔,心想如果下次再有類似那個公司的企業接納自己,一定要接受教訓,好好幹。
其實一個人真正的生活與個性,都應該保持在工作以外,生活中你清高也好,孤傲也罷,喜歡獨處是你個人的事情,別人無權幹涉。但工作就是工作,它有著自己的規則。在工作中,不得不與人打交道,所以必須學會改變自己,嚐試主動與同事們多交流、溝通,最大限度地求同存異,盡可能地融入集體中。這樣不但有利於提高單位的工作效率,也有利於你個人才能的盡情發揮。其實做到與同事打成一片並不難,隻要你待人真誠、友善,就會發現原來每個人都十分渴望被別人接受和了解,渴望他人的友愛和幫助。
沒有人能自己勝任所有的工作,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人際關係,在工作和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你現在對人際關係的畏懼心理可能是多年累積的結果,雖然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但你還是要鼓足勇氣,以積極的態度去麵對同事。平時多觀察同事之間是怎樣交流和溝通的,然後你至少可以學著他們的樣子談論一些既輕鬆又能讓大家感興趣的話題。樂於助人也是與人交往中很容易做到且能夠獲得他人好感的辦法。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身邊的同事解決一些小困難,你會在不知不覺中與大家融合在一起。
馬小軍是一個很有才氣的年輕人,從外貌到學問都很不錯,而且性格直爽,開朗活潑。但是在他參加工作後,直爽卻成了工作上的缺點。在有一次給主管提了點意見後,明顯感到得罪了那個老同誌都叫“八婆”的女主管。整天麵對臉色烏雲密布的主管,覺得好像在主管眼中,自己根本就沒有對的地方。馬小軍心中雖然也知道自己大事不妙,可是又不知道如何才能挽回。真想走掉算了,但又舍不得這個不錯的企業。馬小軍首先與自己的師傅們溝通,虛心討教,在老同誌的指點下,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主動找主管承認錯誤。他真誠地希望能夠得到她的諒解,給自己一個重新改過的機會。通過與主管這個“八婆”的主動溝通,主管的臉色雖然還沒有多雲轉晴,馬小軍也明顯感到這個看似不近人情的女主管,原來心腸也是很熱的。要是真的走掉了,雙方將永遠失去相互理解的機會。
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有一個特殊的誤區,就是特別容易把事情看得過於簡單也過於理想化,在跨出大學校門之前,都對未來充滿憧憬,初出校門的大學生不能適應新環境,往往會產生一種失落感,感到處處不如意、事事不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