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想開不浮躁:寧靜是福,心靜才能不浮躁(2)(1 / 2)

日常生活中,無論是處世還是為人都不可浮躁,如果處世浮躁,往往會導致急於求成、盲目發展,最終會失敗。如果一個人浮躁,就容易變得焦慮不安或急功近利,迷失自我。所以,要想取得長久的成功,就必須靜下心來,擺脫速成心理的牽製,看清人生最根本的目的,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

3.有一種智慧叫冷靜

靜而後能安。

有句話說:“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個“得”是對冷靜人生的一種美好的享受。隻有看得破的人才懂得這個道理。冷靜是一種臨危不亂的淡定,一種地陷山崩的坦然,一種滄海桑田的從容不迫。不管發生多大的事情,隻要以冷靜的姿勢去對待,就能找到成功的解決方法。

有一個博物館裏珍藏了很多稀有的珍貴物品。一天晚上,來了幾個人盜走了館內的10餘件珍貴文物,可能是他們走得匆忙,也可能是他們沒有在意,珍藏在館內多年的一枚珍貴的鑽戒還完好地保存著。警方要找回那些珍貴的物品,但經過多次努力,也找不到破案的蛛絲馬跡。就在警察們焦頭爛額的時候博物館館長站出來了,他提議讓電視台就這次的博物館被盜事件對他進行采訪。

電視台選了個黃金時段播出了記者采訪博物館館長的節目,記者問:“請問這次失竊對博物館造成的損失大嗎?共丟失了多少件珍貴的文物?”

館長慢慢回答:“共丟失了11件珍貴的文物,其中有一枚我們珍藏了多年的鑽戒,它可以用價值連城來形容……”

節目播出不到一周的時間,警方就查到了線索,順利地破了案。其實線索來源很簡單,幾個盜賊在毆鬥時被警方抓獲,他們毆鬥的原因竟是互相猜疑是誰私藏了博物館館長口中的那枚價值連城的鑽戒。

緊張與浮躁,往往會蒙蔽自己的眼睛,失去對事物正確的判斷,從而導致失敗。隻有以冷靜的心態去對待眼前的一切,才會靜中取智。對於博物館失竊的事情,如果館長在災難麵前自己亂了陣腳,沒有抓住竊賊的心理,就不會那麼快追回失竊的文物。可見冷靜對臨危的人而言是多麼重要。

從前有一個又窮又愚的人,在一夕之間突然富了起來。但有了錢後,他不知道如何處理。於是向一位和尚訴苦,這和尚開導他說:“你一向貧窮,沒有智慧。現在有錢啦,可依然沒有智慧。勸你進城去,那裏有大智慧之人,你出百兩銀子,有人會教你智慧之法。”

那人進了城,逢人便問哪裏有智慧可買。一位哲人告訴他:“你倘若遇到疑難的事,且不要急著處理,可先朝前走七步,然後再後退七步,智慧便來了。”“‘智慧’就這麼簡單嗎?”那人聽了將信將疑。

當天夜裏回家,推門進屋,昏暗中發現妻子居然與人同眠。頓時怒起,拔出刀就要砍下。

就在他走向床邊的時候,忽然想起白天買來的智慧,於是決定試試哲人說的話是否正確。於是,他向前邁進七步,又後退七步,如此往複三次,然後,點亮了燈再看時,發現那個與妻子同眠的人是自己的母親。原來,他外出期間,妻子害怕獨睡,就請婆婆來做伴。

人一旦被憤怒等情緒衝昏頭腦,就容易失去理智,意氣用事,緊接著會作出一些錯誤的決定,這些決定可能會讓人終生後悔。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妨冷靜下來,把事情從頭到尾在腦海裏過濾一遍再作決定,這樣,其結果可能截然不同。不浮躁、冷靜就是最簡單的智慧。

不浮躁是一種智慧,是一種韌性,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人生不管出現驚濤駭浪還是烏雲籠罩,焦慮、苦惱都無濟於事,忙亂裏作的決定可能會使事情變得更糟糕,而恰如其分的冷靜卻能夠使人穩住陣腳挽回損失。

冷靜是知識和智慧兩者融合到一起的一種涵養,更是一種理性和大度的深刻感悟。人們麵對現實社會,必須具備一種人性的成熟美,要能夠做到處之泰然,就會更快地到達成功的彼岸。“欲速則不達”的含義就是要用不浮躁的心態去麵對所發生的一切,冷靜地處理一切,用心去實現。不在危急的時刻作決定,而是以冷靜的心態搜尋自己的智慧,從而作出明智的選擇。

4.不抱怨,不浮躁

遠離抱怨的世界,才能發現全新的自己。

在生活中,我們的身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抱怨:工作不好,抱怨;上司不好,抱怨;下屬不好,抱怨;經濟不景氣,抱怨;生活環境不好,抱怨……可以說,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抱怨,這個世界的方方麵麵,無不處在人們抱怨的唇槍舌劍之下。然而事實卻是,抱怨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不信試問,天下雖大,誰又能靠抱怨成為成功人士?

抱怨會破壞我們原本積極的潛意識。曾經抱怨過的朋友都知道,隻要我們的頭腦中一有抱怨的意識,我們立即就會停下或者放慢手中的工作,為自己鳴不平、拉選票,甚至不顧一切得找到對方討個公道。如果得不到他們想要的結果,不是大罵世事不公,就是哀歎老天無眼。久而久之,不僅直接影響工作和生活,還會影響心情和心態。而真正的勇者,他們從不抱怨,他們總是能冷靜地看待世界,審視自己,最終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