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時間的饋贈
時間的饋贈
——專訪內地當紅小生胡歌
采訪手記:
對於胡歌的印象似乎還停留在《仙劍奇俠傳》的逍遙哥哥,當年,他衣抉飄飄、禦劍乘風,唇紅齒白的少年遊俠扮相讓他一夜成名,便有了“古裝第一小生”的美譽。而這次采訪他,才驚覺他已然不是當年那個鮮衣怒馬的少年,出道十年三十而立,俊美的相貌不再是他闖蕩娛樂江湖的唯一利器,有時候時間是毒藥,對於胡歌卻可能是上帝最好的饋贈。
三十而立做自己
如今的胡歌變得愈加隨性自由,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接一些自己認為好的戲。
就好像今年,他終於完成了自己的話劇情結,參與演出了由戲劇大師賴聲川執導的《如夢之夢》和滬語舞台劇《永遠的尹雪豔》,這也是胡歌從上戲畢業十年之後再一次回歸舞台。談及正在巡演的《如夢之夢》,胡歌感性的說道,“《如夢之夢》就是圓了我的一個夢,一個關於舞台的夢”,雖然拍攝影視劇多年,胡歌卻常常懷念著曾經校園的舞台,在那裏他累積起了自己的演員夢想,活躍著,燃燒著,是那些年關於青春的回憶,每每去看一些舞台劇,也總會忍不住把自己代入到台上的演員,如果這部戲自己來演,會是怎麼樣呢?
這部《如夢之夢》由台灣著名的戲劇大師賴聲川執導,結構繁複、人物眾多,全劇耗時長達8個小時,被譽為“話劇界的馬拉鬆”,胡歌所飾演的“五號病人”是一個相當搶眼的角色,對於胡歌自己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體驗,“他的人生特別悲慘,他所經曆的一切都是不好的,他的孩子得了絕症死了,他的妻子拋棄了他就瘋了,最後他自己又得了一個全世界都查不出病因的病,醫生又給他判了死刑,隻給他兩年的時間。”對於演慣了意氣風發的英雄大俠的來說,這個角色演繹起來難度不小,既沒有生活中類似的人物可以觀察,也沒有任何的人生體驗可以調動,詮釋起來全靠自己的想象和揣摩,但是胡歌是痛並快樂著的,那種在舞台上閃閃發光的感覺讓他沉醉,“其實作為演員來說,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都比不上在舞台上過癮的感覺,或者找到演員的成就感,在舞台上的表演是一氣嗬成的,是不會被打斷的,觀眾的反饋也是最直接的,這個是在影視劇裏所體會不到的。”
在舞台上的過足了戲癮,回憶起當年為什麼考上戲做演員,胡歌居然用“得瑟”來形容,原來那時胡歌一心想要去考導演係做幕後,在導演係取得不錯的成績之後,又用玩票的心態去考了表演係,結果又被錄取,經過深思熟慮,最終胡歌選擇了表演係。談及這其中的原因,胡歌的坦白讓人驚訝,他說家裏經濟條件不好,表演係是幕前的工作,比較好賺錢,雖然理想很重要,但是人必須麵對現實,胡歌說的冷靜。
這一刻,胡歌真的不再隻是偶像,帥不再隻是他唯一標簽,出道十年的胡歌終於放輕鬆了,做回自己,沒有偶像包袱,做訪問不是為了鞏固偶像的光環或者討好粉絲,是為了讓你了解真實的胡歌而不是打了柔光鏡觀眾心目中想象的胡歌。
所以他現在也不會害怕時光對自己的侵蝕,談到要是《仙劍奇俠傳5》開拍的話,他隻會幫著宣傳,一定不會參演,原因就是自己年齡早已不合適了,這一碗飯有更適合的人去吃,比如與他同屬唐人電影公司的蔣勁夫。新人輩出是娛樂圈的常態,一個人的容顏也不會定格不老,對於這一點胡歌從來不糾結,人在每個年齡都有自己不同的使命,對於時光的饋贈他都一一的接受,並化為自己的養分,潤澤今後的演繹生涯,如今的他享受著心愛的舞台,找回了當年初為演員的赤子之心。 以後,會接多一些更接地氣的戲和角色,同每個演員一樣,大熒幕是終極的目標,但胡歌也有自己的原則,不為演電影而演電影,雖然現在國內電影市場相當繁榮,但要那些好的班底和製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胡歌的新浪微博已經有了1726萬粉絲,數量十分驚人,除了拜他本人超高人氣所賜之外,更多的歸結這真的是個有趣的微博,不同一般的明星微博用於和粉絲互動或發一些自拍照,胡歌的微博更多是自己的心靈的出口,那些有意思圖片和文字,或調侃、或溫暖、或搞笑,總是能時不時擊中你心中的柔軟。在粉絲“胡椒”的心目中,胡歌有著“文藝胡”的稱號,對於這一點,胡歌自認承受不起,隻能稱為“偽文藝青年”,在他眼裏,真正的文藝青年是不輕易說輕易做的。說起自己的性格,胡歌用“糾結”二字概括,處女座,有些完美主義者傾向。從文藝到糾結,這是胡歌給自己的定義,這好像又跟胡歌在熒幕上塑造的豪爽、紳士、陽光的形象有些小小的出入,更為複雜有些憂鬱,但無論如何,這樣真實坦蕩的訴說著自己,讓人覺得這樣的胡歌真舒服,他的世界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