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第六個價值觀:信仰比崇拜重要(1)(2 / 3)

因為孩子對自尊自愛認識錯誤,使得她越來越軟弱,被人欺負成為了一種習慣。趁著孩子性格還可以塑造的時候,家長就要及時歸正孩子那些錯誤的想法。

2.平等待人讓孩子與眾不同

要想讓孩子理解自尊自愛,就要明白何為尊重。家長要讓孩子懂得尊重別人的道理,不管對方是什麼身份什麼地位,都要尊重對方。讓你的孩子知道,建築工人、清潔工人等和我們是平等的,他們也是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獲取報酬,隻是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特點而已,這不應該成為我們衡量一個人的價值的理由,他們都應該獲得同等的尊重。

當然,父母也要讓孩子明白,不管爸爸媽媽是什麼職業什麼身份,他們都是用自己辛苦勞動得到的報酬養家,所以都值得尊重,他們誠實做人,踏實做事,應該為他們感到自豪。不管是出生在貧窮還是富裕的家庭裏,每一個人都應該而且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擁有精彩人生。當孩子真正理解尊重的含義之後,更會懂得如何尊重自己。

3.尊重你的孩子

孩子正處於一個敏感的年齡當中,家長應該要先尊重孩子,如果孩子在你的麵前都得不到尊重,那麼你要孩子站在什麼位置上自尊自愛呢?即便孩子犯了錯誤,家長也要用理智的方式管教孩子,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的粗暴教育。聰明的家長,在孩子犯了錯誤之後,會考慮到錯誤的程度,並找出恰當的方式方法,引導孩子以積極的心態自我反省,以樂觀的心態改正錯誤,讓錯誤成為他成長中的墊腳石,並促使她不斷超越和完善自我,將錯誤轉變成良好的開端。

要把事情做好,先把人做好

十幾年前,在美國的一所大學裏發生了一起震驚中外的血案。一個名叫盧剛的優秀博士,因為嫉妒各方麵都很優秀的山林華,再加上自己找工作受挫,他殘忍地殺害了包括校長、係主任、同學山林華在內的6個人,然後開槍自殺。

事後,據心理專家介紹,盧剛是一個性格孤僻、沒什麼朋友、心胸狹隘的人,這起血案發生與他的畸形性格有著直接的關係,而這主要是源於他所受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忽視了對他的做人教育。

可見,一個人即使學曆再高,能力再強,如果沒有接受來自家庭的良好教育,也極有可能造成巨大的負麵影響。所以,父母對孩子的做人教育要永遠放在第一位,從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引導孩子做一個真誠善良、堂堂正正的優秀的人。因為信仰遠比崇拜重要得多,相信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最終你就能夠遵從自己所想,單一的崇拜最終很可能讓你變得善妒。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可見,做人是教育的第一要務,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更是家庭教育的根基所在。

因此,真正智慧的父母,就要把培養孩子成“人”放在比成“才”還要重要的位置上,將孩子培養成具有獨立人格和各種優良品質的人,這樣的孩子在長大後才能被稱為真正的“人才”,才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和時代。

1.父母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品格高尚的榜樣

父母們可能自身都會有所體會,自己身上的某些好品質好習慣並不是長大後才形成的,而是在小時候父母的影響下逐步培養起來的。相應的,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固然可能會受到一些不良因素影響,但最根本的,還是父母沒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沒能幫助孩子培養出高尚的人格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