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第七個價值觀:成長比贏輸重要(2)(1 / 2)

很多家長小時候都玩過“老鷹捉小雞”的遊戲,一旦沒有老母雞的庇護,小雞們就會驚慌失措,最後全部被老鷹捉走,其實在對待孩子的時候,不能總讓他們像小雞一樣躲在老母雞的翅膀底下,那不僅會讓他一輩子沒有出息,而且一旦失去庇護,就會柔弱無比,無法抵禦來自外界的傷害。

不少孩子形成軟弱性格,都是由於家長的包辦代替而造成的,很多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不讓他做任何事情,不給他任何鍛煉的機會,同時削弱了他自我表現的欲望,久而久之,這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方式,導致了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萎縮。想要讓孩子成為強者,父母必須鼓勵他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學會自己生活,把握自己的命運。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給孩子機會,讓他自己去麵對生活,學會自己生活,比如夜晚讓他獨立上廁所,自己去牛奶站取牛奶,經過這些鍛煉,以後當父母暫時離開,孩子就能夠自己處理一些事情,當發生意外時,他也能做到不驚慌、不哭泣,這些看上去不過是些小事,卻能讓孩子練就堅強、勇敢的品質,成就一生的大事。

欲速則不達,請“慢養”你的孩子

依然是個風風火火的女孩子,她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雷厲風行。依然做事非常果斷,但有時有有些武斷,她追求完美,因為她的父母要求她要完美,所以無論如何她都必須達到父母所要求的標準才行。

但是,這樣的依然並沒有達成她父母的期望,她並不完美,因為缺乏耐性,做事總是虎頭蛇尾。比如說養花好了,班級裏麵養花,別的同學都精心照顧,隻有依然,輪到她的時候她總是給花澆很多水,這樣第二天她就不用澆水了。抱著這樣的想法,在依然照顧的時候有些喜旱的植物因為一次澆了太多的水而死掉了,而且那些花盆當中釀出的小芽也被依然當做雜草除掉了。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在教育孩子方麵也不例外。如果家長們急於取得教育成果,那麼最終結果很可能和初衷相悖,致使孩子心靈受到傷害,難以健康發展。

近些年來,家庭教育界有人提出來“慢養”的概念。也就是說,希望孩子成才、成功的父母需要具備這樣一種心態:凡事不能操之過急,要懂得等待。

或許很多家長聽了這樣的觀點,會立即反駁: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孩子的未來呀!怎麼能等待呢?

父母們不要誤會,我們所說的等待並不是讓孩子坐等天上掉餡餅,而是希望家長們能從自身做起,不要太過著急。因為當今社會,已經有很多孩子為“盡快”成長而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不要總是糾結於它什麼時候開花,要知道每種花都有不同的花期,所以家長也不該著急,否則真是揠苗助長。

孩子的成長需要過程,不要激進,慢一些,穩一些吧。

1.耐下心來,等待孩子成長

有的家長迫不及待地希望孩子掌握所謂有用的一切知識;不是去教導孩子如何思考,而是希望孩子記住所有問題的現成、可靠的答案;不是讓孩子去大膽嚐試,感受成功和失敗,而是處處提防著孩子“越界”。顯然,這些做法都是和慢養相悖的。所以,家長們一定不要以孩子將來才能夠達到的水平,來要求現在孩子實現,正確的做法是,耐下心來,等待孩子成長。

2.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切勿拔苗助長

揠苗助長”的故事家長們都熟知。而明明知道這樣做是一種錯誤的方式,可還是有不少家長“知錯不改”。比如,有的媽媽選擇超出孩子在該年齡階段所處認知階段的範圍。

實際上,這種過早開發孩子潛能的教育風氣,到頭來很可能是做了負功。比如,你希望孩子具有繪畫才能,於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他送到專業老師那裏學習,結果如何呢?不用問,很可能就是孩子畫什麼像什麼,但是同時也導致孩子喪失了想象力和創造力。

既然這樣,媽媽們何不讓孩子敞開心靈,自由地塗鴉,自由地想象呢?

3.為孩子創造輕鬆愉快的成長環境

孩子的天性實際上就是玩。通過玩,他們就能從對事物產生的感性認識中學習。因此,媽媽們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鬆緊有度,不能不顧孩子身心發育的特點,過於嚴格地管製孩子,強行給孩子灌輸知識。正確的做法是給孩子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才會更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

李文的成長非常快樂,他的媽媽從來沒有逼迫他去完成什麼,在自由而寬鬆的環境當中,李文也學會了很多東西,因為他的家長總是在玩的時候將那些知識滲透給他,而不是讓他在很短的時間當中背下來,就這樣,李文漸漸成長,知識積累也非常豐富,而他也很快樂。

4.“高壓”下的孩子會很累,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