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引導孩子總結失敗教訓的時候,父母不要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孩子頭上,不要說:“你看,我說什麼來著,你不聽,現在後悔了吧?”這種論調起不到引導作用,隻能加強孩子的逆反心理。彤彤的爸爸正是懂得這個道理,從而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所以,在引導孩子進行自省時,你可以這麼對孩子說:“你想一想,是不是用我告訴你的方法,結果會好些呢?”“有時候,多聽取他人的意見,會避免一些問題,你說對嗎?”這樣可以讓孩子更願意接受,同時,父母還要讓他懂得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反省自我,下一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2.引導孩子預見事物的後果
由於孩子的經曆比較簡單,因此做事之前就不能像大人一樣考慮得非常周全,從而導致了失誤的出現。針對此,父母可以適當引導孩子,如果他執意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不妨在跟他講明道理的前提下讓他嚐試一下。一旦他發現自己的預見並不準確,就會聯想到父母之前對自己說的話,從而反省自己的行為,由此做出改正,並慢慢掌握預見的能力。
3.給予孩子自我反省的時間
在孩子犯了錯誤之後,父母不要急於對他進行教育,給他一定的時間,讓他自己來認識到行為的錯誤,一段時間後,再抓住一個適當的時機對他進行引導,這樣更能讓他學會自我反省,並保證以後不會犯下同樣的失誤。
最後一點要說明的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盡可能平心靜氣,因為我們不是要羞辱孩子。隻有用平和的態度與孩子交流,他才能理解你的苦心,才能反思自己的行為,否則他會感到“被侮辱”,反而更加與父母“對著幹”,更加拒絕“自省”!
時常檢討自己,才能養成自省的好習慣,才會更好地認識自己。
檢討自己,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
李浩已經上初中一年級了,每天,他還需要姥姥提醒他做作業、帶好東西等。
有一次,姥姥因為老家有點事回去的那幾天,李浩不是忘記帶文具,就是忘記做作業,甚至有一次早上還睡過了頭,趕去學校的時候已經快上完第一節課了。老師接連發現李浩多次問題後,再也忍不住了,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批評。
回到家後,李浩十分生氣,朝媽媽怒吼道:“為什麼你們不在晚上給我收拾好書包!為什麼早上不提醒我起床!要是姥姥在,我東西不會落下,起床也不會遲到,姥姥總是親自叫我起床,直到把我叫醒,姥姥在的時候我從來沒遲到過!你們真是不負責任的家長!”
媽媽看著生氣的兒子,聽完他發完牢騷後,認真地對他說:“你總是讓別人提醒你做你自己的事。但是,別人是不可能一輩子提醒你的,姥姥也有自己的事情做,不可能永遠都陪著你。做錯事情不可亂抱怨或胡亂指責別人,為什麼你不考慮下自己的責任呢,難道你沒有錯嗎?每個不拉東西,上課不會遲到的同學也是有姥姥提醒嗎?好了,你還是自己好好想想吧,以後再做錯事後自己要先反省自己的錯誤。”
聽了媽媽一番話,李浩臉上開始掛不住了,他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從此以後,他學會了自己提醒自己,也學會了“自我反省”這個詞,並且懂得做錯了事就要自我反省,爭取做錯過一次的事情,絕不再錯第二次。
孔子有言:吾當日三省吾身。其意思便是人要不斷地檢討、反省自己,在此過程中總結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缺陷。這樣,才能讓我們更清醒地認識自己,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