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辦法是,父母不去評論,或者隻說優點的地方,而不提缺點的地方,這樣你的孩子就會受此影響,而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挑剔。
2.讓孩子學會站在他人角度看待問題
成年人之間的交往技巧裏,常提到換位思考這一點。其實孩子也同樣需要。父母們可以讓孩子多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將自己置於別人的位置,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這樣做也是培養孩子寬容品質的好辦法。
3.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
人就像樹上的葉子,各有不同。不但外形上有所不同,而且每個人的思想、觀念也都不盡相同。這就導致了,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價值觀念等。所以,這就需要我們要逐步讓孩子一一理解,以此避免孩子“唯我獨尊”的心態,能夠容忍不了別人跟自己相悖的地方。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由於孩子心智不成熟,待人處事的一言一行難免會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父母們隻要具有耐心,並且能夠以身作則的話,那麼孩子就會在這樣的教育觀念和環境熏陶下,逐漸成為一個懂寬容、有修養的好孩子。
4.引導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在與人交往中,我們常聽說換位思考這個詞。其意思即指,當雙方發生矛盾後,各自能站到對方的角度上思考問題,認真考慮一下對方為什麼會這樣做事,這樣說話。如果真的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話,就能夠理解對方,就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王家行這天會到家非常不高興,因為他的朋友弄壞了他精心準備的手工作業,雖然同學已經道歉了,但是他還是很生氣。看到孩子這樣,王家行的媽媽對他說:“你應該站在同學的角度上看看。你有沒有不小心傷害過同學呢?”王家行想了想點了頭,媽媽接著說:“這就對了,誰都有不小心的時候,當時你是不是感覺很愧疚?等著同學的原諒呢?同學不原諒你你是什麼感覺呢?”聽完媽媽的話王家行馬上給同學打電話說自己已經原諒他了。
孩子如果能夠站在父母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就會了解父母對於子女的良苦用心;如果站在老師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就會理解老師這一辛勤園丁培育“花朵”的艱辛;如果站在同學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就會覺得大多數同學是可愛可親可交的。由此可見,教孩子學會心理換位是非常必要的。
錯就是錯,不為過失找借口
很多年前,有一位11歲的美國男孩,他不僅調皮淘氣,而且總是為自己所犯下的錯誤找借口。父母認為這是他不負責任的表現,於是他們開始教育兒子,試圖讓他知道作為一個男子漢,要對自己所做下的事負怎樣的責任,承擔相應的後果是很有必要的。
後來有一天,這個男孩一不小心將足球踢到了鄰居家的玻璃上,玻璃瞬間被踢碎。鄰居很不高興,要求他賠償15美元。
然而,一個男孩怎麼可能有這麼多錢?不得已,他隻好向父親求助。可父親要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並且對他說:“你自己犯下了錯誤,也許父母可以幫你,但我們決不能也無法代替你承擔責任。所以,你要自己想辦法麵對和解決你所犯的錯誤所帶來的後果,承擔本該由你承擔的責任。”
男孩為難地說:“可我沒有錢賠給人家。”
父親說:“我先借給你,不過,一年之內你要還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