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試著從你的工作中找點樂趣出來,你的生活也將變得更滿足、更快樂,同時也還可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工作時間,享受到更多的休閑之樂。
遠離乏味的生活
卡耐基說:在這地球上,那叫做“生命”的刺激冒險的機會,是你惟一能去做的。因此何不計劃它,盡量設法活得豐富而又快樂?
世上充滿了有趣的事情可以去做。在這令人興奮的世界中,不要過乏味的生活。
生活要過得簡單而不乏味,有情趣而不孤獨,這需要生活的技巧。
一個有智慧的人,他到了40歲以後,生活就過得非常“簡單化”了!所謂“簡單化”,並不是說:簡單的生活,如古代西班牙式的生活。而是說:對於一切的事件,能夠得法而不隨便浪費到無用的地方!
當然,僅僅生活簡單化還不夠,應該趁著年輕的時候,好好地學習一些技藝!一個人到了50歲以後,能力就將逐步衰退,換言之,學習進步的速度,就不得不減慢了!所以,50歲以後的人,想學習什麼新的技藝,那是比較困難的!
卡耐基曾說法國人懂得“生活”的“技術”,而不是說他們懂“生活”的“藝術”!
懂得“生活技術”的人,不一定就是懂得“生活藝術”的人!所謂“生活技術”,也就是“職業技術”——你有“謀生”的本能嗎?假如你回答說:“有!”那麼,你的“謀生本能”便是“生活技術”,因為沒有這種“技術”,你便不能“生活”!
這並不是唱高調。
芝加哥的約瑟夫·沙巴士法官,他曾審理過4萬件婚姻衝突的案子,並使兩千對夫婦和好。他說:“大部分的夫婦不和,根本是些源於許多瑣屑的事情。諸如,當丈夫離家上班的時候,太太向他招手再見,可能就會使許多夫婦免於離婚。”
勞·布朗寧和伊麗莎白·巴瑞特·布朗寧的婚姻,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美妙的了。他永遠不會忙得忘記在一些小地方讚美她和照料她,以保持愛的新鮮。他如此體貼地照顧她的殘廢的太太,結果有一次她在給姊妹們的信中這樣寫道:“現在我自然地開始覺得我或許真的是一位天使。”
簡單的生活瑣事,可能會給你帶來不同的結果,就看你怎樣應用技術來處理了。
真正懂得樂觀地去生活的人,是因為他的生活富有情致。
我們也許都這樣認為:作家的生活就是貧困一詞的詮釋。我們卻不可以否認:作家的精神生活是如此富有!
所以,卡耐基先生描述的人生40歲以後的“美滿生活”,並不是指“職業”上有何成就。也不是指“謀生技術”上有何進展!卡耐基是說每個人努力的結果,心靈上必可得到一種安慰。
但這種“安慰”,不是宗教上的“抽象”,也非哲人的“玄虛”,而是“事實”的證明。
愛迪生的“電氣研究”成功後,他的名字立刻“譽滿全球”,這樣的“安慰”,是“生活藝術”上的安慰,是心靈上的安慰。一個作家成名之後,所得到的報酬,也和愛迪生相同。
追求個人生活的情緒,不僅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慰藉,還可以得到情感的升華。
所以,卡耐基說,生活從40歲開始,人們不應該消極、灰心,而要加倍努力,為自己的心靈營造一方淨土——生活情緒是實現這個目的的最好方式。
任何人都想過幸福且充滿活力的人生。要實現這個願望,時時接受新事物的挑戰就顯得格外重要。
年齡雖大但依然精力充沛的人,多半是不斷接受挑戰的人。
年紀越大,越感到時光流逝之快。卡耐基先生對這一點持十分肯定的態度。他在美國進行的心理實驗,也得出與這句話相同的結果。
生活的心境不同,是導致年紀稍大的人覺得時間過得快的主要原因。
因為,他們很久已沒有嚐試嚐試新的事物、聽聽新鮮事了。
所以,40歲以上的人應努力對很多事物充滿興趣,尋找新的挑戰,並且去體驗一些新的發現——打破乏味的生活方式。
讓我們重申卡耐基先生的話:
“隻要生活有情趣,我們將不會老是踩在馬路上的香蕉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