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人生主旋律 (8)(2 / 3)

工作是否勞碌,要做的事是否繁重,這些都不是厭煩的主要原因,關鍵是看人們對這些東西是否感到厭倦。

當一個人從事很吸引他的工作時,是很少會感到疲倦的。比如說釣魚,如果對於不喜歡此道的人來說,一定很煩。一動不動,全神貫注地坐上幾個鍾頭,真是考驗耐心和毅力呀。可是對於懂得垂釣樂趣的人來說,靜靜等待取舍,當機會到來時還要把握得住才能釣到魚,這種等待的過程和釣起魚來的滿足能令他們獲得極大的樂趣,因此,根本不會感到厭倦。

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桑代克博士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以幾個青年人為對象,用各種方法引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一周都不上床睡覺。這個實驗證明,隻要是人們想做的事,體力上的疲倦也不會引起厭煩。

所以,我們要向你建議的是:如果你現在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感到厭煩,那麼你最好換份自己有興趣的工作。或者減少工作量、增加休閑時間、盡量做些開心的事減輕厭煩,倘若這兩樣你都做不到,那就得想辦法從工作中找點趣味出來。

卡耐基的妻子以前在俄克拉馬石油做統計員,每天都必須在一大堆的借貸契約書上填定一些並加以統計,工作性質極為單調,使她非常厭煩。後來,在卡耐基的建議下,她決心設法使工作趣味化。她采取了跟自己競爭的辦法,每天結束上午的工作時,就統計一下所做成的數量,當天下午就以超過上午的成績為目標,然後,再統計出當天的工作量,第二天就以超過前一天為目標而努力,結果她的工作成績顯著上升。這並不是主要的,關鍵是她從此不再對工作感到厭煩了,那是因為突破自我的目標給予她一種精神激勵,使她湧現出了更大的活力和熱情,此後也讓她享受到了更多的休閑時光。

美國著名的新聞廣播員H·V·卡登邦,曾與卡耐基交流改變工作興趣的心得。

卡登邦年輕時,一直向往著到海外旅遊一番,但是卻缺乏足夠的經濟實力,怎麼辦呢?他去找了一艘家畜運輸船,以在船上擔任給牛喂養飼料和給水的工作為代價,來抵船票錢。就這樣乘風破浪橫渡大西洋,抵達英國時,他騎自行車到各地旅行一遭,再渡海來到法國巴黎時,他已身無分文,為了填飽肚子,他先把照相機當掉,得了5塊美金,隨後用這錢在《紐約論壇報》的巴黎版上登了一個求職廣告,找到了一份推銷立體幻燈機的工作。

卡登邦挨家挨戶地推銷下去,第一年就賺了五千美元,可以說是當年收入最高的推銷員之一。他說,照當時他和客戶之間水乳交融的情形,即使要他向法國主婦推銷“國會記錄”,大概也不會有什麼困難。

由於這次經驗,使卡登邦對法國人的生活有了全麵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其後,在廣播界獨樹一幟,成為著名的“歐洲問題”專家。

問題是,當卡登邦剛到法國時,一點也不懂法語,他在推銷過程中如何能與顧客交流,竟然還達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呢?他的方法是,先拜托雇主把推銷過程所需的法語書寫出來,他當即努力背誦。他出門推銷時,按門鈴後通常都是女主人出來開門,卡登邦就用他那滑稽的法語腔複述出所背誦的句子。然後出示一張立體幻燈片。如果對方有什麼疑問,他就抱歉地聳聳肩說:“美國人……美國人”。然後,他就脫下帽子用手指指貼在裏麵的法語廣告詞。這樣一來,對方就噗嗤地笑出聲來,他也跟著笑笑,於是再取出更多的幻燈片,最終做成一筆生意。

卡登邦回憶說,這種單調而且困難的推銷絕不是什麼愉快的工作,他也曾深感厭煩。支持他幹下去的惟一動力,乃是他決心把這個工作變得有趣一些。他每天出發之前,都要看著鏡子裏的自己,激勵說:“卡登邦啊,如果你不幹這份工作就沒飯吃了,既然非做不可,為什麼不把它變得愉快些呢?當你在按門鈴時,幹脆就把自己想象成舞台上的演員,每一名顧客都是欣賞你的表演的觀眾。也就是說,你正在從事的職業就如同滑稽的舞台劇一樣,那麼為什麼不投入更大的熱情和興趣呢?”

卡登邦就是靠著這樣的想法,克服了對工作的厭煩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