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方院校核心競爭力的探索與研究(1 / 2)

地方院校核心競爭力的探索與研究

高教研究

作者:楊雲 秦建

地方院校作為高等教育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為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中做出重要貢獻的同時,也彰顯出其強勁的生命力。隨著高校行業內部競爭的日益加劇及教育培訓市場格局的變化,如何構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並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對地方院校的發展壯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高校發展地方院校核心競爭力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製的改革,高校招生人數的急劇擴大,高等教育規模的迅速膨脹,使得學校與學校之間也將麵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地方院校作為高校力量的主力軍,承擔著為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大批人才、服務區域經濟的重任。但是,地方院校大多辦學曆史短,積澱不深,現有的教育資源配置以及國家教育投入不足,與一些部屬高校相比,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如何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高校發展中獨辟蹊徑,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出合格的接班人,成為地方院校積極探討的核心問題。

一、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涵義

核心競爭力(Core Competence)的英文原意是“核心能力或核心技能”,這一概念來源於企業管理領域經濟學方麵的研究,由美國的著名戰略學家普拉哈德和哈默在《哈佛商業評論》上首次提出, 1990年二人在《哈佛商業評論》第三期上發表論文“公司核心競爭力”,標誌著核心競爭力理論正式提出。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概念引入到高等教育,引伸為高校核心競爭力,是指隱含在學校內部從教育教學到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的、經過整合的、學校全部有形與無形資源的集合。它主要來自於無形資源,根植於學校的組織與文化中。並能在持續競爭中保持競爭優勢的能力。

高校核心競爭力是指使高校在競爭中取得可持續生存和發展的核心性能力,高校所追求的不是以利潤最大化為最終目的,而是為我國培養出更加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因而它的核心競爭力構成與企業略有不同。地方院校的核心競爭力是地方院校參與市場競爭形成的,具有足夠特色的、相對競爭對手的巨大優勢和持久競爭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資產資源的整合能力。其核心能力就是整合各種資源的能力,其核心產品就是為社會培養出高水平人才。

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增強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增強高校核心競爭力是新形勢下高校立足的重要舉措,而其中的關鍵一環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因此,立足於地方院校的辦學優勢和特色,加強本科教學質量監控,構建富有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標,製定獨到的教育培養計劃,發展高水平的教師和教學團隊和創造有利於教育品質和教育創新的製度和環境,全麵提高教育質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增強地方院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1.富有特色的教育思想是地方院校生存和發展的根本

古今中外,凡是著名的育人機構都具有別具一格的教育思想。例如,世界上最著名的軍事培訓高等院校——美國西點軍校就是以“責任、榮譽、國家”為校訓,培養出一大批不僅知識全麵,能力過硬,而且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集體榮譽感的高素質人才。“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指引著清華大學,注重學生人格全麵性的培養。獨特的教育思想是一種深入到學校全體師生內部的價值觀。地方院校需要構建獨特的教育思想,不僅作為前進的指明燈,而且作為決策的根本依據。

在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地方院校需要進一步明確自己的教育目標。目前來看,具備交叉知識結構的複合型人才是社會需求的趨勢所向,也應該成為地方院校的教育方向和目標。此外,社會上對技術人才的需求也是遠遠大於供給,因此地方院校也應該努力培養具有較強專業技術能力的技術人才。

2.製定獨到的教育培養計劃是完成人才培養的必要環節

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標需要通過獨到的教學培養計劃來實現,具體表現在課程設置、教學安排等方麵。同時地方院校應積極利用靈活的辦學機製,根據市場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及時調整教學培養計劃和方式,使得交叉性、複合型和較為前沿新型的專業建設和教育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