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畫院教育對當今藝術設計教育的啟示
教研探索
作者:樊靖
藝術設計專業快速發展,如何改良當代藝術設計教育,使培養出來的人才適應社會需要,是一個需要討論的課題。人們對教育模式的論調各異,難以達成統一的認識,但對教育應適合民族文化的發展方向,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卻是一致的認識。宋代畫院是中國畫傳統教育模式的一個典範,在中國美術教育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當今藝術設計教育也有所啟示。
畫院教育藝術設計教育人才選拔課程設置審美標準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美得追求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麵,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正是滿足人們對這一需求不斷發展。藝術設計專業需要不斷完善來適應社會快速發展的審美需求。宋徽宗崇寧三年設立的畫學,標誌著中國最早的皇家美術教育機構的確立,宋代畫院既是創作機構,同時也有培養繪畫人才的任務。其招生與考核製度嚴格而完善,注重對學生創新性的考察;課程設置上文化基礎和技法訓練的並重等等。這些措施為當時更好地培養宮廷繪畫人才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當今藝術設計教育的教育模式也有很好的啟示。
一、宋代繪畫等藝術表現形式發展的主要原因
中國宋朝延續300多年,其繪畫在隋唐五代的基礎上繼續得到發展。民間繪畫、宮廷繪畫、士大夫繪畫各自形成體係,彼此間相互影響、滲透、吸收,構成宋代繪畫豐富多彩的麵貌。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躍,繪畫的需求量明顯增長,為繪畫發展和繁榮提供了物質條件和群眾基礎,出現空前未有的繁榮景象。
宋代畫院的繁盛除了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外,統治階級政治上的支持重視、帝王皇族(尤其是趙佶)的重視和倡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宋代帝王大都愛好文藝書畫,其中以徽宗和高宗最為突出,尤其是宋徽宗。他精絕於書畫,與王詵、趙令穰(大年)以及黃庭堅等名手友善,又曾隨花鳥畫家吳元瑜學畫,還有韓拙等在其左右。優越的環境條件使他在繪畫和鑒賞方麵都達到相當的成就。鄧椿在評價趙佶時,說他:“筆墨天成,妙體眾形,兼備六法。”。這在曆代皇帝中是極為少見的。
趙佶對於書畫的搜集、整理和鑒藏也十分積極,如他選集的古今名畫,上自孫吳時代的曹弗興,下至宋初的黃居寀,共100帙,他敕令編撰的《宣和畫譜》集內府所藏晉、魏以來名畫,包二百三十一家,計六千三百九十六件作品,詳分為十門,並加以品第,給美術史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同時也推動了社會上喜畫、愛畫的藝術風尚。
二、宋代畫院的人才選拔製度和人才培養模式
宋代繪畫是中國古代美術史上極其輝煌燦爛的一頁,而宋代畫院則是中國古代美術教育史上最為完備、規模最大的藝術教育機構,其反應的繪畫教育特點,具有突出的代表性。統治階級的重視、扶持和當權者本身精於書畫,屬“行內人士”,能對畫院的各項事務提出有見地的、切合實際特點的構想,從而進行有效地、正確地指導。在宋徽宗當政期間,畫院不僅革新了製度,提高了畫家的地位,並培養出很多又才能有成就的畫家,中國繪畫曆史上著名的郭熙、李唐以及劉、李、馬、夏、李嵩、張擇端等重要畫家都出自宋代畫院,正是宋代畫院教育促成了宋代繪畫的輝煌成就。
這時的畫院成為科舉製度的一個特殊部分,叫做“畫學”,分為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六科。畫家經考試入學後,按照家庭出身分為“士流”(士大夫出身)和“雜流”(商人及費剝削階級出身)。考中後,出了學習繪畫以外,也要學習古文學,根據學習成績決定等級的升遷和待遇,這對提高畫院畫家的文化素質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宋徽宗在位期間不遺餘力地吸納畫家,收集作品,親自過問畫院和畫學,任命米芾為書畫學博士,整頓和健全畫院的組織,訂出各種製度,並提高畫院畫家的政治地位,有力地推動了宮廷繪畫的繁榮,並帶動了人們尚畫、崇美的藝術追求。
科學合理的宋代畫院的考試製度,推動了書畫藝術的發展。宋代畫院的考試製度是從徽宗崇寧三年設立“畫學”開始,即是“以太學法補試四方畫工”。來應試的及被錄取的“四方畫工”其知識結構和考試內容及考取後學習的內容是一脈相承的。而我們今天的美術高考,均是考察學生專業基礎課的程度為標準來選拔藝術設計人才,而沒有一個具有專業傾向的考試標準。這使得藝術設計的教學出現種種弊端。畫院平常對院畫家的考績也用考試方法。考試除詩文論策外,兼出題作畫,其題目多是摘取古人詩句為之。故所畫多含詩意,畫院的這種考試,能部分地考察畫家有多少見識,有多少想象力與藝術創造才能。那些文學與繪畫兼擅的畫家,都在畫境中講求詩境的營造,甚至有時僅僅根據詩的寓意所在而作畫,使繪畫中充溢著濃厚的文學氣息,繼承和表現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今天我們對文學的舍棄,對傳統文化的削弱,固然有社會風氣的影響,但與專業教育的課程設置也有很大的關係。宋代畫院的繪畫分科和課程設置,據《宋史》卷《選舉誌三》記載,“畫學之業,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鳥獸,曰花竹,曰屋木,以《說文》、《爾雅》、《方言》、《釋名》教授。《說文》則令書篆字,著音訓,餘書皆設問答,以所解義觀其能通畫意與否。仍分士流、雜流,別其齋以居之。士流兼習一大經或一小經,雜流則誦小經或讀律”,可見入學之後的分科分門是十分細密的。畫學的學科分為專業課和共同課(類似於我們今天的專業課和文化課或公共課),專業課有:道釋、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等六門;共同課有:“說文”、“爾雅”、“方言”、“釋名”等,此外則設問答(有關畫理、畫論方麵),以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可見畫學的學習不僅注重繪畫技能技巧的訓練學習,還特別重視文化方麵的修養。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宋代畫院應該叫做“畫學院”——專門研究關於繪畫學問的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