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項目教學法在工具鉗工實踐中的應用
教研探索
作者:駱彩雲
“項目教學法”是指以行為或工作任務為主導方向的教育教學改革策略。探討了項目教學法在工具鉗工實踐教學活動中的應用,重點介紹了“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過程及效果評價等。
項目教學關鍵能力合作與創新工具鉗工實踐
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能力。對教師而言重在研究其新的教學方法,開拓創新、勇於實踐、與時俱進,把傳統的教學方法與現代教育理念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教學中穿插配合、取長補短,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針對目前學生文化基礎較差、對工具鉗工的理論課程不大感興趣,但他們有著強烈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團結協作精神。我在講授工具鉗工實踐操作這門課程時,采用了同以往教學方法不同的新方法——項目教學法,受到同學們的歡迎,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項目教學法的提出
項目教學法(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是師生通過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為目的,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學習輔導者和主持人,讓學生在模擬職業活動的場景中主動地、獨立地參於,經過反複練習而達到預期要求的行為方式、智力活動方式和職業能力的教學方法。提倡以職業活動為導向,其學習目標是獲得職業(行動)能力,特別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關鍵能力,這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合作、學會發展”不謀而合。
項目教學法正是一種新形勢下教與學的模式,它集中於某一學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則,旨在把學生融入有意義的任務完成的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地學習、自主地進行知識的建構,以現實的學生生成的知識和培養起來的能力為最高成就目標,它偏重於操作和實踐活動。建構主義理論最早是由著名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而。?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德國職業教育提出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行動導向教學法。所謂行動向導,是指由師生共同確定的行為產品來引導教學組織過程,學生通過主動和全麵的學習,到達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統一。所謂關鍵能力,是指從事任何職業都需要的、適應不斷變換和快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所需要的一種綜合能力。“行動導向” 教學法主要包括“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頭腦風暴法”、“張貼板教學法”、“模擬教學法”等。由於“行動導向”教學法注重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綜合概括能力、動手能力等綜合能力,並可以拓展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廣度。同時“行動導向型”教學法能更早地讓學生接觸到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並運用已有知識共同解決,對職業學校學生來說很有針對性,因而受到師生的廣泛歡迎。
二、項目教學法在教學中的實施過程
行動導向中的項目教學法與傳統的教學法相比,有顯著區別。主要表現在改變傳統的三個中心,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由以教材為中心轉變為以“項目”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實際工作場所為中心。所以,我們在運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確立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具體設計過程要遵守下麵的四項原則:
1、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精神,讓學生根據自身所學習和具備的知識信息來完成項目任務;同時不能忽略教師的指導作用。
2、項目的選取是學習效果的關鍵。選取項目主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以現實工業設備製造為項目內容。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學知識點,又要包含必要的拓展知識甚至是沒有接觸過的知識領域。要能夠充分調動學生解決問題和探索問題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