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職數學教學
職教幼教
作者:範精娥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在中職學校中也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大部分中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厭學心理,主要表現在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有一種厭惡感,學習動力不足,出現了龐大的數學學困生。如何針對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有效地轉化這龐大的數學學困生,是廣大中職數學教師應該認真探索的問題。探索數學教學中獨特的方法和策略。
中職數學,教學,目的性教育,生活化,有效性提問
大部分中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厭學心理,主要表現在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有一種厭惡感,學習動力不足,出現了龐大的數學學困生。如何有效地轉化這龐大的數學學困生,是廣大中職數學教師應該認真探索的問題。
一、加強目的性教育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對某些學科缺乏學習積極性,往往是由於對學習這門學科的重要意義缺乏深刻的認識,一旦學生充分理解所學知識的相互聯係,理解了所學內容的科學意義和社會意義,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就會油然而生。由於中等職業教育是為學生就業而進行的定向教育,學生職業興趣定向較早,他們一進校門就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興趣集中於固定的專業。由於這種心理特征,不少學生在學習中,重專業輕基礎,對數學課的基礎作用認識不足,甚至產生學不學無所謂,隻要能混過去就行的心理,絕大多數學生都沒有認識到數學學習的目的性和重要性。因此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把數學的意義貫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目的,理解數學的實際意義,調動學生的求知需要。特別地,教師要根據本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點,在數學教學中將數學知識與專業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結合專業知識的實際應用進行數學教學,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作為一門計算工具的重要性,真正體會到數學是“有用”的,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
二、將數學教學生活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生活化的數學學習資源大量的存在於學生的生活。“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大千世界中蘊涵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人們離不開數學,因而數學在現實世界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現在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係,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讓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在日常教學中通過以下途徑可以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
1 使教學內容生活化。發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學習資料:在新教材的編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學生閱讀的短文,即“讀一讀”欄目。我們在教學時,經常組織學生認真學習。這些材料一方麵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有關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把握數學與生產生活實際密不可分的關係,另一方麵可以通過了解我國在數學上的重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發掘實際生活中的學習材料:包括關注校園生活中的數學資源,留心社會生活中的數學資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數學資源。校園、家庭、社會環境都是學生生活的場所,通過對這些資源的收集利用,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我們應該學好數學,用好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