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職教幼教
作者:劉利軍
《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加強示範性職業院校建設。學生的職業素養是示範校建設學校必須完成的最新任務。在整合資源、深化改革、創新機製的基礎上,重點建設高水平的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1000所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大力提升這些學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能力。
職業教育職業素養技能提升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新時期對勞動者的職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素質教育也越來越被重視。要造就新一代勞動大軍和提高廣大勞動者的素質,已成為職業教育麵臨的一項十分重大的任務,而職業素質是勞動者在職業活動過程中應遵循的特定的職業思想和行為準則,是社會一般道德在職業中的具體體現,它關係著學生個人的形象和長遠的發展,還與公司、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的聲望和利益密切相關。使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是職業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而這一任務的完成主要依靠職業學校的教師。中職學生在職業學校的學習,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學校在實習、實訓環節進行的,而這一時期正是學生養成良好職業素養的關健時期,所以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更應該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一、樹立現代職業教育理念,強化學生素質教育意識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因此,人才的培養一定要與市場掛鉤,與社會接軌,滿足社會各行業的需要。這樣,職業學校就應根據人才市場需求的多樣性和層次性來進行教育教學的調整,以滿足社會所需人才的培養,做到人才培養的速度、規模與市場的需求相適應。
職業學校對學生技能的培養固然是職業教育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與之相對,職業素養則目標模糊,要培養怎樣的人,如何培養等沒有一定的標準可以衡量,因此,學校和老師往往忽視了學生職業素養方麵的教育。也有一些學生,進入職業學校,認為以後工作明確,隻要學好技能,成為本崗位的專業技術人才便可高枕無憂,從而疏忽了自身職業素質的提高。
在實訓教學中加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探索實踐,強化學生素質教育意識,教師必須牢固樹立學生為主體,能力為本位的意識,既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能,又培訓學生的敬業精神,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團隊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和研討的時間,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和綜合能力的培養。
二、在實訓教學中努力探索和建立適應學生素質培養的教學方法
傳統教育重在知識的傳授,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從而忽略了學生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現如今,中等職業學校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有較強的專業技能、有一定的文化素養、有好的敬業精神、有團隊合作意識,有良好的自我學習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等。以促進學生健康全麵發展。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在職業學校的學習,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實訓教學中完成的,是學生走向職場和養成良好職業素養的關健期,實訓教學既是技能提高的主要手段,更是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培養的核心環節。為此,實訓教師要緊緊圍繞職業技能的提升和職業素質的養成這根主線,努力探索實訓教學改革,必須對實訓教學環境和過程進行設計,實現職業素養在實訓教學中的滲透,進而培養“零距離”的職場從業人員。
我們作為職業學校的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出企業需要的人才,以前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以前是教師如何講,學生就如何做,老師隻注重學生加工出的產品或零件的質量,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團隊合作的條件,而且學生之間沒有一點溝通(在實訓操作方麵)。現在我校教師為了改變以前教學的不足,學校教師不斷進行教學探索和改革。除了注重學生的技能培訓外,更注重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但在教學中,必須把職業素養的培養溶入到實訓的各個環節之中。如在數控車實訓教學中:把原來老師講,學生做的零件改為,老師隻提供零件加工圖紙,並把全班分為很多個小組,每個小組安排一個複雜零件或一套零件。該零件由每個學生完成一個內容(如磨車刀、加工工藝的編製、程序的編製與輸入等)或一道工序(在此期間,學生一定會互相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此種過程去評估一個小組的協同能力,即團隊合作意識,並在零件加工完成後,由各組推選一名學生上台進行講解(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分析零件的加工方法(創新能力得以提高),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以提升),這樣實訓一年下來,同學們的團隊合作意識,語言表達能力,競爭意識和質量意識等都會有一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