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十八大對科學發展觀的經濟發展戰略的豐富與發展(1 / 3)

淺談十八大對科學發展觀的經濟發展戰略的豐富與發展

理論研究

作者:羅石

科學發展觀包含著一係列的發展戰略,尤其是經濟發展戰略。黨的十八大將科學發展觀也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同時對科學發展觀又作了更全麵、更深刻的闡發,並豐富、發展了科學發展觀的經濟發展戰略,包括“以人為本”的戰略指導思想,建設創新型國家,整體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等等。其意義極為重大。

科學發展觀十八大經濟發展戰略

胡錦濤同誌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十六大以來,黨中央“認真總結我國發展實踐,準確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及時提出和全麵貫徹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開拓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廣闊空間。”。科學發展觀本身,又包含了一係列的發展戰略,尤其是經濟發展戰略。黨的十八大將科學發展觀也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同時對科學發展觀又作了一次更全麵、更深刻的闡發。這些闡發,也豐富、發展了科學發展觀的經濟發展戰略。梳理一下十八大在這方麵新發展,對我們深入理解和貫徹科學發展觀,是有意義的。

一、豐富與發展了“以人為本”的戰略指導思想

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2004年3月,胡錦濤同誌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胡錦濤同誌後來將“以人為本”列為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係列重大戰略思想和重大戰略任務之首,並強調它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在十八大報告中,胡錦濤同誌進一步強調:“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要求“必須更加自覺地把以人為本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這是黨的十八大對“以人為本”的戰略指導思想的重要的豐富與發展。

十八大的這個豐富與發展,意義重大。因為,以人為本“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如果說,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戰略思想,解決了我國“先發展起來”這一階段的發展戰略指導思想問題的話,那麼,十六大以來的中央領導集體不但提出“第一要義是發展”,而且提出“以人為本”的重要觀點,進一步解決了“發展起來以後”的新階段的發展戰略指導思想。

二、豐富與發展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戰略

在黨的第二、第三代領導集體提出的“第一生產力論”和科教興國的基礎上,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將“著力自主創新”確定為“十一五”建議的重要主題詞(在建議中13次強調“自主創新”),胡錦濤同誌在會上首次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新戰略。黨的十七大報告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確立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要求“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麵”。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並且,將“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作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誌。這樣,就豐富與發展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戰略。

十八大的這個豐富與發展,意義重大。因為,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抓住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是對“兩個根本性轉變”戰略的重大推進,是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的重大推進。

三、豐富與發展了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戰略

在十六大已經提出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基礎上,黨的十七大提出了“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發展戰略: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增長由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由三大產業協同帶動,主要由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推動的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中國工業化新路子。同時,黨的十七大還要求“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