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會工作視角下自閉症兒童家長的壓力探析(1 / 3)

社會工作視角下自閉症兒童家長的壓力探析

理論研究

作者:陶順

目前,我國關於自閉症的各種法律法規和福利政策還不完善,社會對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的社會支持主要集中在物質和政策方麵。自閉症兒童家長是自閉症患兒與外界交往的關鍵紐帶,在自閉症兒童的康複教育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自閉症兒童家長在照顧患兒的過程中麵臨的壓力長期得不到重視。

自閉症兒童家長壓力社會工作

一、引言

從1943年美國兒童精神醫學之父卡勒發現和闡述自閉症這一症狀開始,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的研究曆史。自閉症的英文名稱叫Autism,是指有這樣一部分兒童,從誕生期到幼兒期發生的身心發展障礙問題,這種症狀即是指在通常的社會關係和人際交往關係上有障礙,主要表現在行為上孤立、奇特、感覺異常、動作刻板反複,語言發展受阻,沉浸在自我封閉的世界裏,故稱之為自閉症。

自閉症是目前世界上患病人數增長最快的嚴重疾病之一,兒童的患病率較高。我國患有自閉症的兒童不在少數,如果根據現今國際公認的標準10萬分之2~13的患病率來推算,我國自閉症患兒人數約在30萬~50萬左右。目前,自閉症還沒有切實有效的治療方法,自閉症將伴隨患兒一生,這意味著自閉症兒童需要家長的長期照顧。對於患兒的成長和康複訓練來說,家長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家長的期望、要求、教育方法、教育心態等直接影響著患兒的康複效果,決定著患兒今後的發展方向。

迄今為止,學界對自閉症兒童家長的研究則比較零散、片麵、淺顯,且大多是針對自閉症兒童家長的社會支持網絡建立提出相應建議,針對家長的壓力本身的實證研究甚少。本文通過使用非結構訪談方法,對32位自閉症兒童家長進行深度訪談,了解其麵臨的壓力。

二、壓力及其對人的心理與行為的影響

關於壓力的定義國內外有很多種解釋,國內較為普遍接受的壓力定義是指由刺激引起的伴有軀體機能以及心理活動改變的一種身心緊張狀態。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認為:在一定限度內,效率將隨著喚醒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當喚醒水平處於一個最優值時(而不是最高點),其效率將達到最高。反之,如果超過了喚醒水平的這個最優值,那麼效率將隨之下降。對於壓力也是一樣,如果壓力反應過於強烈持久,超過機體自身的調節和控製能力就可能導致心理、生理功能的紊亂而致病。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壓力對人的心理和行為既能產生積極作用也能產生消極作用。

壓力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

第一,壓力能滿足基本需要,即壓力可以產生適度的情緒喚起,使人們保持適當的辦事效率。

第二,壓力能增強適應性,即壓力的正應激可以增加心理警覺,加深人們的意識,集中注意力,提高記憶力,還可以導致高級認知與行為表現,有助於個體適應環境。

同時,壓力的消極作用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麵:

第一,壓力會影響個體生理健康。即在壓力應激條件下個體壓力反應過於強烈持久,使機體內營養物質和能量的過度損耗超就可能導致個體心理、生理功能的紊亂而致病。

第二,壓力會引發消極心理。煩躁不安,情緒壓抑,沉默不語,行動減少等等都是消極心理的表現。

三、自閉症兒童家長的壓力分析

當一個孩子呱呱落地,給一個家庭帶來無限的歡樂。但當發現自己的孩子與其他的孩子有點不一樣,症斷為自閉症時,這將給這個家庭帶來很大的痛苦。沉重的經濟負擔、龐大的照顧需要、負麵的情緒效應,這些巨大的壓力一齊向自閉症兒童家庭重重襲來,可是,這些家庭往往並沒有做好應對的準備。在這些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壓力之下,使自閉症兒童家庭不堪重負,特別是自閉症兒童的家長長期飽受各種壓力的折磨,十分痛苦,其苦衷難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