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視角下青少年偏差行為的社工介入研究
理論研究
作者:張慧
青少年時期是青少年發生偏差行為的高危時期,極易產生偏差行為。基於優勢視角探討社會工作介入青少年偏差行為的理念與過程,相信青少年具有由內而外的優勢與潛能,為指導青少年偏差行為提供適當的專業服務,幫助青少年走出困境,促進其全麵健康發展。
優勢視角青少年偏差行為社會工作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當今的社會規則和人們的價值觀。在急劇的社會轉型時期,青少年麵臨著複雜的社會環境和愈來愈多的挑戰,使得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出現了偏差行為。比如逃學、沉迷網絡、性格冷漠孤僻、打架鬥毆等。同時,我們發現青少年因偏差行為而導致的青少年犯罪現象層出不窮。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數據顯示自1997年起,未成年人的犯罪數量逐年增加,在全部刑事犯罪人數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漸攀升。
青少年時期正處於心理發育和生理發育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身心都在發生著變化,個體的自覺意識在快速發展,逐步形成穩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會因為青春期的叛逆和父母疏於溝通以致冷漠對待親人,會因為自己的衝動和同學朋友之間發生衝突甚至動手打架,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孤僻冷漠不善交際。此時的家長、老師和同學,習慣是用有色的眼睛看待青少年的這些偏差行為,往他們身上貼上“問題”的標簽。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利用優勢視角的理論來分析偏差青少年所具備的優勢特質,整合與其相關的各種優勢資源,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的助人理念與方法,幫助解決青少年行為問題,促進青少年全麵健康成長。
一、青少年偏差行為的界定
偏差行為的概念具有相對性,定義因文化背景、情境和時期的不同而不同。在心理學上,青少年在社會化過程中,因遭受挫折與幹擾,內心動機無法實現,從而產生焦慮、緊張或沮喪、失意等情緒狀態,有的表現為狂妄自大、暴躁、孤僻、冷淡、自卑、嬌氣、懶惰等性格缺陷,這種心理現象稱為青少年偏差行為。在社會學中,偏差行為又稱越軌行為、社會越軌,指社會成員(包括社會個體、社會群體和社會組織)偏離或違反社會規範的行為。本研究所探討的青少年偏差行為指的是一般偏差行為,如在青少年中發生的孤僻自閉、厭學逃學、沉迷網絡、盜竊、奇裝異服、校園暴力等偏差行為。
二、優勢視角下青少年偏差行為的社工介入理念
優勢視角是指社會工作者所應該做的一切,在某種程度上要立足於發現、尋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優勢和資源,協助他們達到自己的目標,實現他們的夢想,並麵對他們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會主流的控製。這一視角強調人類精神的內在智慧,強調即便是最可憐的、被社會所遺棄的人都具有內在的轉變能力。運用優勢視角的抗逆力和賦權這兩大核心理念來分析青少年的偏差行為問題,探尋偏差青少年自身的優勢特質,發揮其自身優勢力量改變自己,解決問題。
(一)賦權——實現助人自助
社會工作者應幫助偏差青少年發掘潛在的優勢,找到他們所具有的優勢特質和抗逆力,從而形成案主積極的自我認同,使他們通過發揮潛能改變現狀,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在優勢視角下幫助偏差青少年,首先,社會工作者應該引導偏差青少年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待問題,與他們一起探尋潛在的優勢資源,如興趣愛好、才能特長、理想抱負及周圍的社會資源等。其次,激發偏差青少年的願望,經常詢問他們的夢想,燃起他們的希望,激發出他們為此改變的動力。最後,鼓勵青少年利用自身的力量和周圍的環境資源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和願望,從而實現偏差青少年的自身價值,增加其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