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審美教育的迫切性
理論研究
作者:李作義
通過加強美育是提高民族素質、全麵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和完善其它各育,以及實施新課程理念等需要的論述,提出了審美教育的迫切性。
審美教育民族素質教育方針
審美素養作為人類文明素養的內核,關係著社會綜合素質發展的趨向。特別是在青少年教育中,審美教育能夠對他們的未來起著重要的影響。
一、加強美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需要
民族素質是指該民族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具備的群體品格。一個民族素質的高低,主要取決於這個民族的精神麵貌和文化修養;而精神麵貌和文化修養則常常聚象為審美趣味、審美理想、審美觀念和審美標準。從當前我國社會的文化背景、發展需要來看,審美教育顯得尤為迫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但相比之下,文明素養的發展滯後了,唯利是圖、醜惡不分、信念缺乏嚴重的影響著青少年健康心理的發展。隻有重視審美教育,才能在麵向現代化、麵向未來的曆史發展麵前塑造出一代具有較高素質的完美人格,才能徹底消滅以假亂真、以惡抑善、以醜為美的奇怪現象,也才能真正實現《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中所提出的“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素質”的戰略目標。
二、加強美育是全麵貫徹教育方針的需要
美育是我國全麵發展的教育方針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在國務院的幾個五年計劃報告中都有明確的說明。德育是通過說服來規範人們的行為,使之符合社會道德要求的;智育是通過傳授知識和技能,使人獲得有關世界萬物的知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體育是鍛煉人的體魄,增強人的保持的;而美育則是陶冶性情,淨化心靈的情感教育。可見,美育與其它各育之間隻存在聯係性而不具有可取代性。所以,全麵貫徹教育方針,既要發揮各育之間相互滲透的優勢,又要確保各育的獨立性地位,美育也不例外。
國家的教育方針作為指導整個教育活動的航標,能否全麵貫徹,直接關係到培養什麼樣的人的問題,因此,不能有任何的偏廢。然而,據有關部門統計分析,近年來青少年的犯罪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而這些犯罪者當中的大多數都是由於接觸黃色下流的書刊和音像出版物而誤入歧途的。此外,在許多學校,我們都可以看到一些衣著怪異、描眉點唇的稚嫩身影,可以聽到一些綺豔輕蕩的流行歌曲。那些青少年們,耳濡目染著一片灰色和黃色、香風和迷霧之中,深受其害而不知,滑向頹靡而不省,甚至錯把靠偷漏稅或“走穴”而成為富翁的大亨、大款、大腕們當作偶像崇拜。僅此一端,就足以說明部分青少年感受美、鑒別美、欣賞美、追求美的格調是相對低下的。現實已經向我們敲響了警鍾,我們應從實際出發,使美育能夠沿著科學、嚴整、係統、有序的路子前進,以迅速補上教育方針實踐中“疲軟”了的美育這一塊。
三、通過美育可以促進和完善其它各育。
首先,美育可以補充和完善德育。這是因為:一方麵,情感與審美情感,道德理想與審美理想在很多情況下是統一的,“美學是未來的倫理學”。另一方麵,美育有助手道德教育的實現。因為人的一切道德行為都是發源於內心指令的,而美育是通過對內心情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外在他律(道德規範)轉化而為內在自律(自覺的命令)的一種活動,它可以使人的一切道德行為趨於善。所以,充分利用美育這一特點,對抓好學生道德品質教育和行為習慣的養成,無疑會有幫助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