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管理(1 / 2)

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管理

理論研究

作者:王兆紅

預算是一種係統的方法,用來分配現有的資源,包括實物及人力等資源,以實現既定的戰略目標。行政事業單位作為經濟體製中一個重要的環節,通過加強預算管理,降低事業成本,合理利用事業資源。這是保障我國政府改革順利進行、理順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加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推進反腐倡廉的開展、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下的公共財政框架體係的基石。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管理編製執行調整

隨著加入WTO和與國際經濟接軌,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巿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全麵深入地進行了機構體製的改革,為了建立起一套人員精幹、運轉高效的行政事業管理體製,財政部門也推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即改革財政支出管理體製,通過實行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購逐步構築公共財政框架,提高政府資金的使用效益。這一係列宏觀層麵要取得最終的成功,必需延伸落實到微觀層麵上的具體單位。政府高效,單位必須高效,而單位的高效是建立在規範運作和科學管理的基礎上的。全麵預算管理作為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內部基礎管理的首要工作內容,其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突現。

一、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製

1、部門預算編製程序和步驟

部門預算是按政府各部門承擔的公共管理和發展社會事業的職能分類編製而成的預算,它是政府各部門財務〈財政)收支的綜合計劃。我國政府預算自2000年開始將原來按功能編製改為按部門編製。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編製,本身就是部門預算的一個組成部分。隻不過部門預算是從宏觀財政預算的角度來做的一個整體預算。了解部門預算的編製,有利於對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編製、管理有一個全麵的認識。

(1)中央部門預算編製程序

第一步,各部門編製、彙總和上報本部門的預算建議數。第二步,財政部業務司局按照其管理職能分別對部門預算建議數進行審核,並下達預算控製數。第三步,各部門根據預算控製數編製預算,上報財政部。第四步,財政部再對部門預算數進行審核彙總,報送國務院審定後報送全國人大批準,再由財政部統一批複給各部門。

(2)部門編報預算的程序

第一步,基層單位編報預算並上報給上級部門。第二步,二級單位編製、彙總單位預算並上報給主管部門。第三步,一級部門編製、彙總部門預算並上報給財政部。第四步,財政部審核部門預算數。這四個步驟被稱為“二上二下”編報方法。

(3)財政部審核和上報預算的程序

財政部在管理部門預算的過程中根據現行管理職能將部門預算拆分給各業務司局;各業務司局通過預算專網在自己的權限範圍內審核各部門預算數據,給各部門下達部門預算控製限額;根據全國人大批準後的中央預算,預算司向各部門批複預算。其主要程序如下:第一步,部門編報財務預算上報財政部預算司。第二步,財政部預算司彙總預算數並拆分預算數。第三步,各有關業務司局審核並上報預算司。第四步,財政部預算司彙總審核預算數據上報國務院。第五步,國務院審定中央預算數上報全國人大。第六步,全國人大審核批準中央預算。

(4)財政部批複預算的程序

第一步,全國人大批準預算後,財政部預算司布置各業務司局編寫批複說明。第二步,財政部預算司彙編批複說明,打印批複表,司領導簽字。第三步,有關業務司局會簽批複預算。第四步,部領導簽發。第五步,部門執行預算。

2、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預算編製

(1)收入預算編製。現行的部門預算確立了行政事業單位大收入的概念,要求單位將取得的各項收入全部納入單位的預算之中。因此單位在編製收入預算時,要全麵合理,並留有餘地。要充分考慮國家有關政策的影響和經濟的發展趨勢,對沒有把握的收入項目和數額不能打入收入預算,以避免利用這部分收入安排支出,在收入不能實現的情況下,支出大於收入,收支預算不能平衡。

(2)支出預算編製。經費預算的編製,在單位內設部門和人員定位的情況下,根據定額標準,乘以相應的人數或使用數量就可以得出,當然還應該參考前三年單位的實際開支情況和未來一年的變動趨勢進行微調。與業務相關的預算編製相對比較複雜。單位麵臨的外部環境時刻在變,需要解決的問題層出不窮,各個業務部門的任務和情況大相徑庭,所以與業務相關的預算編製應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複磨合的方式。在單位提出預算總目標的基礎上,相關管理部門依據預算總目標、年度工作和各部門業務職責確定下屬部門的分解預算目標。其次,下屬部門根據分目標的要求和對預算年度相關業務的預測,提出部門預算草稿。最後,財務部門將各部門的預算草稿彙總,上報領導層討論通過或駁回修改。對下屬單位的專項補助,應在充分了解下屬單位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根據下屬單位上報的工作計劃和專項業務資金需求,充分論證和核實,擠去水分,對確實可行或單位確有必需的項目,進行適當的補助,列入年度計劃。上繳上級支出按照規定的定額或比例按實測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