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社區思想政治工作(1 / 2)

淺談社區思想政治工作

理論研究

作者:閆保臣

社區思想政治工作是當前促進社區建設,實現構建“和諧社會”戰略目標的重要措施和必要手段。加強社區思想政治工作是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突出重點。

社區思想政治工作“科技發展觀”

眾所周知,思想政治工作是我黨搞好各項工作的傳統策略和致勝法寶。社區思想政治工作是當前促進社區建設,實現構建“和諧社會”戰略目標的重要措施和必要手段。加強社區思想政治工作是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突出重點。由此可見,如何加強社區思想政治工作已成為當前社區發展麵臨的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筆者圍繞此課題略表淺見如下:

企業改製導致社區思想政治工作麵臨新問題。當前,隨著企業改革改製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單位人”變為社區人,社區逐漸成為各種社會問題和矛盾的交彙地,成為企業社會功能的主要承載者。縱觀當前社區的工作現狀,主要有以下兩方麵的變化。首先是社區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的變化。當前社區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和需求在原本十分複雜的基礎上,更呈現出層次化的特點。社區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有:單位職工、困難群體(包括殘疾、特困戶等)、職工家屬、在職和離、退休黨員幹部、外來務工人員等。由於這些人員的工作性質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家庭經濟狀況不同等原因所致,所以這些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差距明顯凸現,加上他們的物質和精神需求也不盡相同,造成這種需求上的反差日愈加劇,因此,給社區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其次是社區思想政治工作重心的變化。一方麵,社區的思想政治工作已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經濟體製的特點就是生產力資源優化配置的流動性強,促使單位職工幹部的流動性相應加大,隨之出現“單位人”到“社人”的趨向,人們在社區活動中的空間增大、時間增多。同時,就業崗位和方式的多樣化使原來 “計劃經濟”下的“單位”意識開始淡化,因而與此相對應的社區作為每個人必定的生活區域,作用也日漸突出。原來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般依托單位進行,現在社區承擔了更重要的作用、更主要的職能,並將以新的方式展開。

堅持“以人為本”、“人文關懷”統領社區思想政治工作,是落實黨的“執政為民”本質的需要。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係”。這一新提法與“科學發展觀”及“構建和諧社會”的本質一脈相承,顯示了我黨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新變化,是我黨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導方針,對我們做好社區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為迎合新形勢下社區的發展變化要求,社區要從“以單位為本”轉變為 “以人為本”、“人文關懷”,把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落腳點放在“關心人、提高人”上,並將兩方麵結合起來。社區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政治上的導向作用,堅持“以人為本” 、“人文關懷” ,及時掌握社情民意,把服務群眾作為社區思想政治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是拓展服務領域和服務內容。要以服務社區全體職工和居民的需求為基點,以群眾安居樂業為目標,增強服務功能,創新服務觀念,從單一的扶貧幫困、排憂解難向提高物質性和精神性服務並舉轉變,在法律服務、文化服務、就業服務、醫療服務、教育科技服務等方麵加以延伸,著眼於解決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二是完善服務主體和服務方式。在服務主體上,要積極鼓勵、支持和協調社區內各種組織在自願的基礎上提供各種服務。在服務方式上,要建立社會化和產業化相結合的開放式服務體係。有的服務可以通過上級機關資助實現,有的可以通過自願有償實現,有的可以通過自願無償實現。三是建立、健全規範化的組織製度、工作製度和監督製度,提高服務黨員、服務群眾、服務社區的質量和水平,切實把黨的“執政為民”本質要求落實到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