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對解決當前民生問題的指導意義
理論研究
作者:鄧飛
科學發展觀在當代社會發展進程中,尤其是在解決關乎到人民生活的各方麵問題時愈發重要,把堅持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是十年以來重要實踐經驗與取得的成果所決定的,解決民生問題是科學發展觀的應有之意。
科學發展觀民生意義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胡錦濤同誌強調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今後在治國理政方麵必須要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它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著同等重要的作用,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科學發展觀提出十年以來,實踐證明,中國社會隻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發展,我們就能取得又好又快的發展,背離了科學發展觀的發展,我們就會感覺到力不從心,就會麵臨諸多的掣肘。”這句話體現出了將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的客觀要求。
民生問題解決的好與壞關係到一個國家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活力發展的根本,正如孫中山所指出的:“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經濟的中心和種種曆史活動的中心。”可見,民生問題在一個國家發展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新時期,如何進一步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推進民生問題的解決是我們必須要正視與積極回應的重要問題之一。
一、發展是解決民生問題的關鍵所在
在任何時期,任何時候,任何階段,不遺餘力的實現發展是實施民生工程,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前提與關鍵所在,發展作為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即是指要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這是因為任何國家的上層建築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隻有社會財富極大豐富,國家財政充裕,黨和政府才能創造出更好的物質條件保障人民生活的改善,正如習近平同誌所指出的:“我們黨領導人民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這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保證。”可見,發展對於民生問題的解決具有決定性意義。
二、以人為本是解決民生問題的原則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根本,以人為本中的“人”是具體的人,以人為本要求在任何時期、任何階段、任何方麵都必須發揮人民群眾的重要變革力量,一切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依靠人民、為了人民。以人為本與民生問題的解決有著內在的必然的聯係,民生問題是有關國計民生的問題,在十二五規劃建設期間,以人為本在著力解決民生問題方麵應主要體現在就學、就業、就醫、住房、養老等方麵,必須要妥善處理好民生與發展問題,發展的依靠人民,同樣發展的成果必然要由人民共享,在具體措施方麵,必須要積極擴大就業,拓寬人民就業培訓;在調整收入分配格局上,要調整收入差距,千方百計增加人民收入;要積極完善社會保障體係,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需求;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與進一步加快公共衛生體係建設,實現學有所教,病有所醫。總之,以人為本在解決民生問題方麵必須要體現出掌握民情、分析民意、辦事為民、為民辦事要務實,始終要以人民滿意作為解決民生問題效果的衡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