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國高校會計職業道德
財會探析
作者:尤美 李曉璐
對高校會計人員而言,最根本的是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分析了會計職業道德的內涵,高校會計職業道德的特征以及機製創新,以促進我國高校會計工作健康、穩定、可持續的發展。
高校會計職業道德特征機製創新
20世紀30年代,我國傑出的會計學家潘序倫先生就這樣告誡:會計師苟存私念,則將時時以收益、報酬為重,而辦事之結果,難免偏私或欺偽。恩格斯也說:“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職業道德”。可見,良好的職業道德對會計人員立業的重要性。對高校會計人員而言,最根本的是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是指高校會計從業人員在辦理會計業務過程中樹立和遵循的基本道德意識、規範和行為的總和。高校財務部門的現狀是關注對會計人員的崗位技能進行提高,卻往往略了對他們崗位意識的增強。從而,受到崗位意識薄弱的製約,會計人員在工作中將逐漸出現工作能動性和學習能力缺失以及職業道德的缺失等狀況。因此,需要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機製創新的研究,以促進我國會計行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的發展。
一、會計職業道德的內涵
(一)業務素質。美國會計學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於 1990年發布了題為“會計師教育目標”的報告,報告中要求會計專業畢業生應具備基礎知識、組織與商業知識、會計知識等內容,這可以看作是對會計人員業務素質的基本要求。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是會計從業人員形成良好職業道德的前提條件。很顯然,如果會計人員不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很難根據會計準則和會計製度對交易事項進行準確的確認、計量和報告,不能為決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
(二)能力素質。業務素質隻是表明會計人員掌握了多少知識,而能否將這些知識有效地付諸應用,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會計人員的能力。作為會計人員,應用所掌握的知識對公司所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恰當處理,是對其能力素質的基本要求。能力素質不僅包括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還包括良好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
(三)道德品質。會計從業人員具備業務素質和能力素質並不能保證其可以公正地履行職責。良好的道德品質也是非常重要。道德品質與個人修養密切相關,因此,任何與個人修養有關的品質要求,會計人員都應該具備。從某種意義上講,會計職業道德就是“做人”原則在會計工作中的體現。一個人的“做人”原則與其職業道德存在著影射關係。根據會計人員所處的地位,誠實、正直這兩個道德品質應特別強調,這兩個品質將直接關係到會計人員能否獨立、客觀和公正提供會計信息。
二、高校會計職業道德呈現的特征
(一)原則性。原則性是高校會計職業道德的典型特征。堅持原則不僅使財會工作者職業義務感和使命感得以加強,充分利用對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管理權,對各種浪費行為和不正之風進行有效的抵製;而且能使財會工作者自身不會因時時與錢打交道而成為一個喪失原則、認錢不認方向、一切向錢看的拜金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