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共同記錄生命中的感動
教學方法
作者:劉先開 陳淑美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不會寫作文,最簡單的原因是教師不會寫作文。”劉國正先生也說:“你要教會學生寫文章,自己要先樂於和善於寫文章,教起來才能左右逢源。猶如遊泳教員自己要專於遊泳,鋼琴教師自己要精於彈琴,道理是很簡單的。”這算是對老師提出的要求吧,這要求有點高,有點難,但我們不能否認說得有道理。
教學論文財富
有人說,做一名語文教師是幸福的,這種幸福緣於對文學近距離、多角度的體驗,我深有同感。我偶爾也寫一點東西,從情感上來說,算是對作文有點喜歡,所寫的有時也零星見諸報端。除了訓練設計,我還寫過教學隨筆、論文、散文,有時也寫小說。所有這些,都成了教學中我和學生們共有的財富。
作文是教學的難點,而閱讀是教學的關鍵。學生光有寫作的激情是不夠的,還應該掌握閱讀和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從學生入校起,我就對閱讀做了要求。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要求學生表現真實的生活體驗,拒絕虛假和胡編亂造。為了說明這一點,我給學生讀了我寫的一篇文章《一雙蒲草鞋》,這是我對童年往事的一次回憶。很心酸,心酸得掉淚。我小的時候上小學,學校隻上半天課,剩下的時間搞勤工儉學:打豬草,撿瓜幹,拾糞。幹了很多髒活、累活,我拚命地幹,拚命地表現,隻為能獲得學校的一點獎勵。發獎時,學校的獎品有兩種:一種是書包,一種是用水庫裏的蒲草編的棉鞋。隻能選一種。我心裏矛盾極了。書包舊了,想換,可家裏沒有鞋穿,看看天空飄雪時自己仍然赤著的雙腳,我最終選擇了草鞋。那天,是我一生都難忘的日子,我是一溜煙跑回家的。我有鞋穿了,我想讓娘高興,我激動地將草鞋交給娘的時候,沒想到娘一下摟著我泣不成聲……往事不堪回首,那是心中一段永遠的痛。後來我將這段經曆寫下來,以《一雙蒲草鞋》為名發表在《山東教育》中學版上。我給學生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室裏鴉雀無聲,有幾位感情脆弱的學生抽抽噎噎地哭了起來,我心裏更是酸酸澀澀的一直想哭。我對學生說,讀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告訴你們,不要刻意的編造故事,一切的創作都要以現實為基礎,唯有實感才能寫出真情,唯有真情才能感人。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懂嗎?學生點點頭。我告訴學生說,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感情是創作的生命。隻要留心觀察,隻要用心體驗,再普通的素材也能寫出感情來。
第二、要求學生善於發現並善於表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特別是表現至真、至純、至善的人性之美。為此,我給學生讀了《阿雪》,這是發表在《山東教育》中學版上的一篇文章。故事發生的地點在濰坊市人民醫院。當時我的大姐因病在人民醫院做手術,我到醫院探望大姐。同病房的還有三位病人,其中一位女孩,十三四歲的樣子,臉胖乎乎的,眼睛大大的,特別清純和可愛。聽說我是教師,她興奮地抱著書本跑到我麵前,微笑著問我:“你是老師?”我點頭。她又問:“你教初中?”我再點頭。她又說:“我也在上初中,可爺爺不讓我上學了……”話沒說完,眼中已淚汪汪的。我趕緊安慰她。“叔叔,等我病好了,我跟你去上吧?”我知道這是戲言,並不當真,我說:“好啊,好了跟我去,等你病好了,我來領你……”小女孩蹦蹦跳跳地高興得不得了。原來這位女孩得的是先天性心髒病,心髒殘缺,需修補,風險很大,手術費很高。連父母都拋棄不管了,是他的爺爺,一位退休的老師拿出全部積蓄為她治病。小孩很懂事,她閉口不談父母,隻談她爺爺,她神神秘秘附在我耳邊說,叔叔,爺爺說了,等病好了,還讓我上學。可她所有的夢想最終最終隻能成為夢想,她生命的花朵還沒開就凋謝在了手術台上……以至於後來我寫這個故事的時候,淚水多次潤濕眼眶。記得我給學生讀這篇文章的時候,一種悲劇的氛圍籠罩著整個教室。我說,我並不知道小女孩叫什麼名字,我之所以將她命名為《阿雪》,是因為小女孩純潔無瑕的心靈感染了我,我覺得她正像自然界中的那飄舞的雪花,生命短暫卻那麼深深地撼動著人類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