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式通涵施工技術
工程建設
作者:朱芸
采用就地現澆工藝的箱式通涵,全箱分兩次澆築,鋼筋在現場製作,混凝土由集中拌和站提供,砼車運輸至工地,現場混凝土澆築時自備發電機,用吊車或砼泵車配合完成。
就地現澆工藝箱式通涵
采用就地現澆工藝的箱式通涵,全箱分兩次澆築,鋼筋在現場製作,混凝土由集中拌和站提供,砼車運輸至工地,現場混凝土澆築時自備發電機,用吊車或砼泵車配合完成。
一、施工工序
1.流程:施工放樣→基坑開挖→鋪設砂礫墊層→澆築砼基礎→立底模、綁紮箱身下部鋼筋→澆築箱身第一次砼→綁紮箱身上部鋼筋、立箱身上部模板→澆築箱身第二次砼→拆模及養生→處理變形縫→台背回填。
2.施工放樣用全站儀放出結構物的中樁、邊樁,並用白灰線撒出基礎的外側邊緣線,設置好護樁,以便基坑開挖後恢複結構物中、邊線位置。
3.基坑開挖:用人工配合挖掘機開挖基坑,當開挖距基底設計標高以上50cm左右時,改用人工開挖以避免對基底土的撓動。開挖基坑盡量使坑壁整齊、直順,完成後的基坑應底麵平整、規則、幾何尺寸、標高滿足設計要求。
4.鋪設砂礫墊層:在驗收合格的基坑內均勻鋪築砂礫層,並用壓路機碾壓至密實或以其他小型機具夯壓密實。
5.澆築砼基礎:在鋪築好的砂礫墊層上澆築砼基礎,澆築前應注意基礎變形縫的預留,用2cm浸瀝青木板設置,變形縫的位置必須準確,垂直於涵身方向。澆築基礎時掛線控製砼麵標高及平整度,用平板振動器振搗使砼密實,收麵要及時。基礎要求厚度均勻、砼麵平整。因砼基礎厚度為10cm,故應注意灑水養護,防止砼幹縮開裂。
6.綁紮箱身下部鋼筋、安裝模板:在混凝土基礎上詳細放樣,並用墨線放出結構物中線及平麵各主要控製線,先布置底板底層鋼筋,再布置上層鋼筋,鋼筋布置嚴格按公用圖中相對應箱通類型的鋼筋圖。各鋼筋位置、同層鋼筋間距、上下層鋼筋間距、鋼筋保護層等均應滿足規範要求。箱身外露麵模板必須用大塊鋼模或完好竹膠模板,其餘部分可用組合小鋼模。模板使用前要清理除鏽幹淨並塗清機油。
二、澆築箱身第一次混凝土
1.模板、鋼筋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後,即可進行箱身第一次砼澆築。第一次澆築為箱身底板和箱內底麵以上30cm。澆築分段進行,先澆底板,底板鋪滿後,再澆牆身30cm部分。因箱身布筋較密,30cm澆築時用尼龍袋作成串筒下料,減少砼對鋼筋的汙染。混凝土振搗要到位,澆築高度要達到要求。澆築完成後要對混凝土進行養護並及時清理鋼筋上的混凝土殘渣,對箱身結合處進行鑿毛,清理衝洗幹淨。
2.綁紮箱身上部鋼筋、立箱身上部模板(包括翼牆):模板平整度要好,不合格或有坑凹、缺邊等缺陷的模板不得使用於內模和翼牆外側模板。模板要幹淨、光滑,拚接嚴密。拚裝後的豎直度、相鄰模板平麵高差、模板間隙、模板頂標高等均應符合規範要求。模板拚縫嚴密,支撐牢靠,模內尺寸及位置均符合要求。內模安裝完成後,進行箱身、箱頂鋼筋綁紮。要求同下部鋼筋要求。
3.澆築箱身第二次砼:模板、鋼筋驗收合格後,進行箱身第二次砼澆築,澆築前要做好充分準備,精心組織人員、設備,振搗棒、發電機等設備要認真檢查,保證正常使用,並有備用以防萬一。混凝土應嚴格按施工配合比配製,拌和料應拌和均勻、顏色一致、坍落度在規定值範圍內;澆築時按一定厚度、順序和方向分層進行,按沉降縫位置分段完成。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澆築完成上層混凝土;上下層同時澆築時,上層和下層前後澆築距離應保持在1.5米以上。澆築時安排專人對模板、支撐進行檢查,如有模板鬆動、漏漿情況,應及時處理。澆築應分層進行,每層厚度30cm左右,先澆兩側牆身部分再澆箱頂,左右向中間合攏。砼的振搗安排具有豐富振搗經驗的技術工人完成,每次振搗上層砼時振搗器伸入下層砼5-10cm,保證兩層砼的連接。。均勻振搗使砼密實,無漏振、過振。二次澆築應迅速完成,勿使出現冷接縫影響質量。澆築完成後應對砼裸露麵及時進行修整、抹平、待定漿後再抹第二遍並壓光。拆模後的外露麵應光滑平整,線形順直,無蜂窩麻麵等外觀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