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變的最終目的是使自己永遠處於主動地位,駕馭事態發展,以實現既定目標。拿得起放得下,能屈會伸,才能爭到主動地位。善於見機行事,處世變通,是一個人處世水平的重要表現。
98.自圓其說,一流臨場應變術
同一個語詞或語句,在不同的語境中或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含義。生活中以及外交場合,我們有時需要用到這種語義轉移法,通過語義的轉移,自圓其說,來改變不利的情境,或由此表達自己的觀點。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青年時期,曾宣布他五十歲時不論政績如何都退出政壇,然而他五十五歲正是鴻運當道的時候。人們舊話重題,問他如何早已過了五十歲還不退休?田中說,我宣布五十歲退休的話是在二十多年前說的,那時候人的平均壽命才不到六十,現在都超過七十歲了嘛!田中這番話終於給自己解了圍,足見轉移語義的妙用。
馮玉祥將軍有一個外國顧問烏斯馬諾夫,此人頗好過問西北軍的事情,還常常纏著馮玉祥問這問那,甚至過問馮玉祥的行政和人事安排等問題。馮玉祥對烏斯馬諾夫說:“顧問先生,你知道我們中國‘顧問’二字怎麼講?”烏斯馬諾夫搖搖頭。馮玉祥說:“顧者,看也,問者,問話也。顧問者,就是當我看看你,有話問你的時候,你答複就是了。”
語義轉移又常與雙關修辭並用。一個外交家或政治人物,既然善於運用語言特義為自己解除因境,那麼他就必然善於運用雙關修辭保護自己和攻擊對方。
演講、講話、論辯,誰都希望有個好的收場,得到個圓滿的結局。然而,這需要我們平時多多讀書,多多磨練,頭腦充實,機智敏捷,反應靈活,並且平日持之有素,習以為常;同時還要培養敏捷的表達能力,以及邏輯與語言修辭素養。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下麵我們將欣賞到多次獲得國際比賽大獎、世界著名作曲家貝托羅先生用小提琴為我們演奏的幾首美妙的樂曲。”報幕員用優美的聲調對觀眾報節目。
“可我根本不是什麼小提琴家,”貝托羅不好意思地對報幕員說,“我是鋼琴家。”
“女士們先生們,”報幕員連忙又說,“不巧,小提琴家把提琴忘在家裏,因此,他決定改為用鋼琴演奏幾支鋼琴曲。這個機會更難得,請大家鼓掌歡迎。”
如果一個人平時總是思考如何應付複雜局麵和臨場突發情況,臨戰自然不會倉促和不知所措。這樣,即使遇到特殊情況,他也會說:“我早已估計到了!”這能不從容嗎?
傳說肯尼迪當政時並不把尼克鬆放在眼裏。一個俏皮的記者問肯尼迪:“你真的不會再點到尼克鬆的名字嗎?”肯尼迪說:“不會的,除非是讚揚他的時候。”過了些日子,這位記者又問肯尼迪:“這些天你是否信守了你的許諾,沒有提到尼克鬆的名字?”肯尼迪說:“是的,我說過我不會點他的大名,除非是讚揚到他。這幾天我確實沒有點到他的名字。以後也不可能肯尼迪在這裏采用了雙關修辭法,他表麵上說他也不再點著名諷刺尼克鬆,除非讚揚到他才點他的名,實質上卻又是對尼克鬆奉獻了最大的嘲諷和攻擊,意為尼克鬆這個人根本沒什麼值得讚揚的地方。
自圓其說可以有很多靈活的方法,下麵我們以演講為例,看看專家給我們總結的比較好用的幾種:
首先,將錯就錯。即興演講是在某種特定的現實場景中進行的,它的現場效果,要受演講者和聽眾兩個方麵的製約。一旦發生幹擾,就可能造成演講者無法預料的語言差錯,而使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倘若出現這種情況,演講者不妨將錯就錯,來一番即興發揮,就會消除窘困,獲得意想不到的現場效果。
另外,以正改錯。在即興演講中,演講者有時因為過於緊張或過於激動而造成口誤,在這種情況下,演講者既不可為了麵子而置之不理,也不能因為自尊而掩飾錯誤,“最好的辦法是按正確的講法再講一遍”(邵守義語),也就是把錯誤改正過來。倘若能夠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將正誤對照起來巧作辨析,給聽眾的印象反而會更加深刻。
第三,化錯為正。在即席講話中,演講者一旦覺察自己的語言錯誤,往往會因為心理緊張而產生思維障礙,以致無法繼續講下去。倘若出現這種情況,演講者應立即針對自己的失誤,進行一番合乎情理的闡釋,隻要能夠自圓其說,也不失為一種化錯為正的補救方法。
出了醜,講了錯話並不可怕,隻要能及時自圓其說,反而能轉劣勢為優勢。
99.見風使舵,保持冷靜的頭腦
正所謂“樹挪死,人挪活。”種子落在土裏長成樹苗後最好不要輕易移動,一動就很難成活。而人就不同了,人有腦子、遇到了問題可以靈活地處理,用這個方法不成就換一個方法,總有一個方法是對的。
“窮則變,變則通”,中國人為人處世講究“變通”、“圓通”,就是說,不要在所有的事情上都“一根筋”,要懂得見機行事,要有靈活變通的大腦。
20世紀中期台灣一個學院的畢業典禮邀請當時定居台灣的著名文學家林語堂發表即席演講。然而在林語堂之前的幾個演講者發表了冗長而乏味的演講,台下的觀眾們眼看都已昏昏欲睡。等到該林語堂演講時馬上就要十二點了。於是林語堂靈機一動,走上台去,隻說了一句話,“紳士的演講應該像女人穿的‘迷你裙’,越短越好。”隨後就結束演講走下了台。台下的觀眾先是愣住了幾秒,隨後爆發出了熱情的掌聲和笑聲。從此,林語堂“幽默大師”的稱號就更加深入人心了。
看來,即興演講者有口才還不行,還要有見風使舵的機智。
《紅樓夢》中的鳳姐是見風使舵的能人。諾大一個賈府,精明者比比皆是,狡詐者不勝枚舉,但如鳳姐般處事乖巧沉穩,善識風向,隨機應變的還真找不出第二個。
正如王熙鳳的一貫作風,在給寶釵過生日的這件事兒上,善於察言觀色的王熙鳳不露聲色地運用了“見風使舵,隨機應變”的這一招。“見風使舵,隨機應變”之謀略,其明顯的特點是靈活性與變通性。鳳姐認清了形勢後,由親寶玉轉變為親寶釵,一場生日宴她成功地完成了轉變,以當時的情況發展來看,她這一招維護了自己的利益,時機掌握得非常精準。
王熙鳳轉舵之前,是經過慎重考慮的,隻不過是等待一個恰當的時機,給寶釵辦生日是一個不錯的時機,鳳姐毫不猶豫的抓住了它,這舵轉得十分靈活。
戰國時期,秦國有個人叫孫陽,精通相馬,無論什麼樣的馬,他一眼就能分出優劣。他常常被人請去識馬、選馬,人們都稱他為伯樂。
有一天,孫陽外出打獵,一匹拖著鹽車的老馬突然向他走來,在他麵前停下後,衝他叫個不停。孫陽摸了摸馬背,斷定是匹千裏馬,隻是年齡稍大了點兒。老馬專注地看著孫陽,眼神充滿了期待和無奈。孫陽覺得太委屈這匹千裏馬了,它本是可以奔跑於戰場的寶馬良駒,現在卻因為沒有遇到伯樂而默默無聞地拖著鹽車,慢慢地消耗著它的銳氣和體力,實在可惜!孫陽想到這裏,難過得落下淚來。
這次事件之後孫陽深有感觸,他想,這世間到底還有多少千裏馬被庸人所埋沒呢?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孫陽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驗和知識寫成了一本書,配上各種馬的形態圖,書名叫《相馬經》。目的是使真正的千裏馬能夠被人發現,盡其所才,也為了自己一身的相馬技術能夠流傳於世。
孫陽的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他想,有了這本書,還愁找不到好馬嗎?於是,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沒有找到。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征去找,最後在野外發現一隻癩蛤蟆,與父親在書中寫的千裏馬的特征非常像,便興奮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我找到一匹千裏馬,隻是馬蹄短了些。父親一看,氣不打一處來,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蠢.悲傷地感歎道:“所謂按圖索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