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有了金錢之後開始揮霍無度,有些成功者用自己的錢財去做了慈善事業。這裏邊終究有著怎樣的區別?一個人的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它應該屬於誰?我們自己賺來的財富和我們的使命,到底是怎樣的關係?我們應該如何支配自己的財富?
章節要點
李自明說:“我知道金錢之外,還有更可貴的東西,也就是昨天說到的使命感吧。”
助人者,人亦助之!
對這三個朋友,我們要用正確的態度分別對待。不要刻意追求金錢,它不會跟我們走;要善待你的親人,對他們充滿愛;一定要和善意結伴同行,這是一種人生生活的大智慧。
李自明說:“就是說我有所‘給予’和‘付出’,才能有所取得。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功,我們的生命才能繼續生長。我富有又追求人生價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我要想快樂,就應讓金錢體現它的社會價值。”
錢不是萬能的,不要因為錢而讓我們丟掉原本善良的個性、豐實的內心,以及你享受生活的樂趣。
第一份日用開支;第二份用以投資增值;第三份用以儲蓄,以備不時之需;第四份用以慈善事業,和他人共享我的財富。
01.助人者,人恒助之!
當一個人的財富達到了一定數量時,就應當回報社會。
翌日,一場大雨過後,晴空萬裏。李自明醒來後,在郭先生家的花園裏散步。忽然他想到一個很久之前想問郭先生的問題,郭先生此時來到花園裏晨練。
李自明笑著說:“郭先生早,我有個問題想問您。”
郭先生說:“問吧,你問的問題還少嗎?”
李自明說:“您為什麼教授我們課程?為什麼做我們的老師呢?”
郭先生說:“哈哈,你終於還是問到我這個問題了,但是在這個問題之前,我還是先和你講講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吧。他們都和你一樣,經過自己的努力,成功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得到了自己的財富。”
兩個人坐下來,管家這個時候做好了早點,送上來和兩個人一起吃。
郭先生問道:“自明,你覺得你的財富屬於誰?”
李自明被這個問題問得茫然了:“我的財富,屬於誰?”
郭先生說:“你可能在想,你的財富肯定屬於你啊。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個想法最後會上升到一個什麼層次。拿破侖·希爾說:‘金錢永遠隻是金錢,而不是快樂,更不是幸福。’”
李自明說:“我知道金錢之外,還有更可貴的東西,也就是昨天說到的使命感吧。”
郭先生說:“昨天給你講到的那個養老院的事例,第二個女孩子發現了自己的使命。她實現了一種方式,那就是:金錢與善舉同行。所以她是幸福和快樂的。”
郭先生接著說:“金錢與善舉同行,用你自己的財富助人為樂,可以說你就擁有了人間最美好的情感。那麼從這個角度來講,你個人的財富,取之於社會,理應用之於社會。當你個人的資本達到了一定數量時,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資本就不僅僅是屬於你個人的了,而是屬於整個社會。”
李自明吃了一口早餐說:“老師的意思是說當一個人的財富達到了一定數量時,他就應當回報社會,與社會共享自己的財富。”
郭先生說:“很對。來看這句話:
助人者,人亦助之!
李自明忽然叫道:“哎?我的本子……沒帶來,我記得有句話應該是,自助者,天助之!”
郭先生說:“兩句話都很重要,這句話的意思我想大家都知道。幫助別人的人往往會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認可。你用你的財富換來的不僅是良好的公眾形象,還可以得到更廣闊的致富空間,重要的是你的內心可以得到更多的快樂和幸福。”
管家起身走進屋裏,拿回來一本書,李自明說:“管家大叔,你總是能找到郭先生要說的例子。”
郭先生接過書對李自明說:“很多人都這樣說:金錢是萬惡之源。”說著郭先生翻開書,有一頁裏邊有標簽,寫著:愛財是萬惡之源。“這兩句話雖然隻有兩字之差,含義卻有著很大的差別。”
李自明點點頭,認真聽郭先生說:“實際上金錢可以幫助人生活得更好,使人們生活得更優越,給予你娛樂、教育、旅遊、醫療、交際的條件,以及你穩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