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魚講人道
視野
作者:佚名
我在德國柏林接受業務培訓時,曾經到他們的菜場買魚,攤主給我隨意稱了一條,我把魚裝進塑料袋後付了錢轉身就走,攤主卻在我背後喊:“你需要我幫你往魚袋裏灌水打氧氣嗎?”
我心想又要灌水又要打氧氣,魚袋子被撐得老大,提起來多不方便啊,就微笑著對攤主說:“謝謝,不用了!”攤主有些驚愕地看著我,又說:“要不往裏麵灌點水,再放一顆暈魚藥進去吧!”
“暈魚藥?”我嚇了一跳,難道攤主打算用藥來麻醉這條魚?那樣會不會對人體有影響呢?會不會影響魚肉的鮮美度呢?我對攤主搖了搖頭說:“謝謝你,不用了!”
沒想到攤主聽了我的話後極為生氣,她走到我身邊,把錢往我手中一塞,然後“奪”走了我的魚袋子:“那我不賣了,這是你的錢!”
孤身在外,我不願與人發生口角,幹脆換了一個魚攤,準備重新買一條。新攤主看了我一眼說:“剛才那一幕我看見了,我想告訴你,如果你同意往魚袋子裏灌水並打氧氣或者用暈魚藥,我才會把魚賣給你!”
我想這些德國人做生意可真奇怪,但入鄉隨俗,也就答應了攤主。在攤主為我挑魚時,我好奇地問她:“為什麼一定要給魚灌水打氧氣或者用暈魚藥呢?”攤主笑笑說:“水是必須要灌的,打氧氣是為了讓魚在被人提回家的路上也會覺得舒適,用暈魚藥則是為了減少它的痛苦!”
我說:“這不是多此一舉嗎?菜場裏的魚本來就是供人們吃的,還在乎它路上這點時間的感受?”攤主強調說:“沒錯,這條魚確實是用來吃的,我們可以剝奪它的生命,但必須尊重它生活的尊嚴。就是說,我們隻能快速剖殺它,讓它痛痛快快地死去,而不能讓它在活著的時候,承受漫長的煎熬和痛苦。在德國,不光買魚是這樣的,買雞鴨或者其他食用動物都是一樣的!”
(赫可人薦自《現代婦女》)
責編:我不是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