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搞不定網紅
視野
作者:王明嬌
奧巴馬請了三位網絡紅人進宮,一位19歲教人布置派對的美少女、一位惡趣味綠唇嬸和一位社會問題的個人脫口秀男主播,他們都是在YouTube視頻網站上紅的。
這是總統為他的新專輯——國情谘文的一輪造勢。
作為把新媒體玩得最轉的美國總統,奧巴馬通過各種網絡社交手段和民眾交流早已不稀奇。今年則體現“人多力量大”,第一次直接叫網絡紅人們來站台,此舉目的被普遍認為是“想贏得年輕選民的心”。
19歲的貝瑟尼·莫塔是美國青少年最愛的典型“網紅”。年輕的優勢之一就是“膚淺”得理直氣壯,她的YouTube頁麵從來都“不談國事,隻聊裝扮”。
“如何DIY一個派對”,“開學日的5種美麗發型”,“2014年度愛用品”……美發、彩妝、服裝搭配和派對,莫塔憑借這些元素為自己在YouTube上贏得了八百多萬粉絲。
這八百多萬粉絲恐怕連美國總統是不是奧巴馬都不太清楚。
不過奧巴馬的策略就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主動跟上他們的步伐。如同美劇《摩登家庭》裏貌美卻腦袋空空的大女兒海莉所說:“不聰明又怎麼樣?我的博客上可是每天都有人在等我發‘今日穿搭’呢。”
如果說莫塔的走紅是切中了青少年們的愛好,那另一位號稱“YouTube女王”的格羅澤爾·格林則體現了網民的“惡趣味”。
1962年出生的非洲裔網紅格羅澤爾比奧巴馬隻小一歲,她以“綠色嘴唇”為個人標誌,網名中的格林也是取自英語的“綠色”一詞。但她的視頻風格決定了不會有太多年長觀眾,比如挑戰吃辣椒,吃肉桂粉,表演炸火雞,和網友做無厘頭的問答互動,假裝被綁在樹上再逃脫。當然也有人留言:“完全找不到笑點”,但不妨礙她隨便發個視頻就有少則上萬多則幾十萬的點擊量,這不容易,畢竟不是所有無厘頭視頻都能紅。
三位進入白宮的網絡紅人中,最正常的算是34歲的漢克·格林(人家是真的姓格林)。作為一名音樂人,他和哥哥一起經營著名為“播客兄弟”的YouTube頁麵,內容包羅萬象,有時是時政曆史,有時是“最老的歌是哪首”,大概類似於中國的高曉鬆。
這三位網絡紅人的粉絲數加起來將近1500萬,其中大部分都是奧巴馬的目標群:年輕選民。《名利場》雜誌2014年7月份委托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美國13至18歲青少年中,最具影響力的明星並不是詹妮弗·勞倫斯這樣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主流明星,而是在YouTube上更火爆的小眾明星。
在和網絡紅人會麵兩天前的國情谘文演講上,“跛腳鴨總統”奧巴馬表示“形勢一片大好”時,共和黨人堅持不鼓掌,而當他提到自己已經完成所有選舉,不再有政治負擔,共和黨人甚至哄堂大笑,但總統不甘示弱地“反戈一擊”:“因為兩次選舉我都贏了。”
國情谘文演講作為一年一度的政治大戲,是熱鬧的,也是無聊的。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美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透露,自己在奧巴馬演講時一直盯著他的後腦勺,以保持注意力。
一個多小時關於內政、外交、經濟等硬話題的演講,即使是久經沙場的政治老人們也很難保持注意力集中,何況耐心不超過一分鍾的年輕人。
為了吸引那些幾乎不看電視的年輕人,“新媒體達人”奧巴馬用心良苦。團隊照例組建了“社交媒體小組”,在奧巴馬發表國情谘文報告之前,就開始創作一係列相關文字、圖片、視頻、多媒體產品,在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體上傳播。同時,白宮網站還提供了圖文並茂的數據,詳解總統的演講要點。
這種方式獲得了成功:白宮表示,奧巴馬的國情谘文演講在Facebook上吸引了大約150萬次點擊,在演講的一小時內,Twitter上就發出了260萬條討論國情谘文的推文。但全文都不如金句“我兩次競選都贏了”,這句話為奧巴馬帶來了44000條討論。
奧巴馬執政這幾年,國情谘文收視率逐年下跌。據著名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統計,今年的電視觀眾隻有3170萬。但在奧巴馬和他的團隊看來,這隻是因為電視早就不是人們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了,網絡關注度能說明一切。據白宮消息,半數以上用戶在白宮網站觀看了演講直播,比去年增加50%。
為了吸引年輕人,奧巴馬做的遠不止這些。網絡時代沒人想聽那些枯燥乏味的政治詞語,國情谘文也要用年輕人聽得懂的語言。據澎湃新聞援引Vocativ網站消息,奧巴馬演講所用詞彙相當於美國14歲中學生的語文水平。這就像任何一個普通家庭都會發生的事,中年父親努力學習流行語,試圖和叛逆期的孩子成為朋友。奧巴馬的小女兒今年正好1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