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愛是一種修行(2)(1 / 3)

他笑笑跟我們說:“我們弟兄小的時候,他們也常常這樣喂我們。”我們點點頭說:“是呀是呀,我們很小的時候,父母都常常這樣喂我們。”我們在和他說話的時候,心就隱隱地泛起了一些不安來,是的,我們小時候父母是常常這樣喂我們,可當我們長大父母老了的時候,我們像他這樣耐心地喂過自己的父母嗎?

兩位老人的手顫得厲害,筷子不時掉落到餐桌上,他笑著,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地把筷子撿起來,輕輕地再遞到兩位老人的手中,隨著老人筷子掉落的還有許多潔白晶亮的米粒,那米粒像晶瑩的玉屑,一粒粒在餐桌上閃著溫溫的玉玉的柔和光澤,每掉出一些米粒,那兩位老人都無奈地輕輕笑笑,看得出,那是他們對自己蒼老得不能穩穩夾住米粒的不好意思。他不說什麼,心平氣和地伸出自己的筷子,一顆又一顆地夾起那些散落的米粒,然後一粒一粒地送進自己的口中。偶爾他抬起頭,看到我們有些驚訝的目光,他平靜地解釋說:“以前,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老人們也這樣,爭著撿我掉在桌上的米粒吃呢。”然後他又撿起幾顆米粒,邊輕輕地咀嚼,邊輕聲跟我們解釋說:“人一老,就變成孩子了,我這樣吃,爹娘會很高興的。”果然,我們抬起頭看那兩位老人,他們都很幸福的樣子,蒼老的臉上流露出淡淡的滿足的笑意,很舒心地看著他們正撿米粒吃的孩子,那神情,就像兩個懵懂的孩子,正暖暖地望著自己的父母。這一刻,我驀然相信了,這個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他的確不是為了節儉幾顆米粒,他是珍惜那生活和心靈的恒久溫情。

很多年了,每當我和自己年邁的父母坐在一起吃飯的時候,我的腦海裏都會清晰地閃動著餐桌上那些晶瑩剔透的米粒光芒,都會浮想起那個農人一顆一顆撿吃米粒的動人剪影。我絕對相信,那兩位年邁的老人心靈是幸福的,因為,他們擁有一個撿拾他們遺落米粒吃的兒子,那是多麼甜美多麼幸福的一種親情和愛的回應啊。

心靈感悟:幸福並不需要多麼深刻。幸福,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溫暖的愛的回應。

母愛,是一種力量

幾年前,我受山裏的一位親戚之托,到他的家裏去勸解他的女兒。那是一個剛剛17歲的女孩子,由於家裏貧寒,沒讀過幾年書,很早就輟學了,加上相貌又一般,很自卑,又偶爾受到一些小挫折,對生活徹底失望了,所以小小年紀,竟悄悄自殺幾次了。她的父母痛哭流涕求我說:“你是寫書的,能說出一些大道理,你一定要勸勸她,讓她有勇氣好好地活下去,你要幫我們救救她啊!”

那天,我就坐在她家的院子裏苦口婆心地跟她談話,給她講一些曾經貧寒的名人的軼事,給她講一些人自強不息的故事,給她講一些生活的哲理,她不說話,一句也不說,隻是神情黯淡地聽我說。我一直記得她那天的樣子:頭發蓬亂,臉色青白,兩隻眼睛灰灰的,又瘦又弱,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絲毫沒有一點年輕女孩子的活潑和朝氣。我和她整整談了一天,臨走的時候,我有些擔心地叮囑她的家人說:“我也隻能給她講這麼多了,有用沒用,我說不清楚,隻是你們要把她盯緊些,千萬別給她獨處的機會,看她那神情,我真是有些擔心啊!”

後來,幾年了,我一直沒有機會再到她家去,偶爾站在陽台上眺望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巒時,我也會想起她,想起她的家人,想起幾年前她那雙已經徹底熄滅了希望的眼睛,我不知道她是否還活著,是否還同我們一起穿行在這個世界的風雨裏?我也曾向別人打聽過她,但一直沒有人知道她的消息。

去年夏天,隨幾位朋友去深山裏采風,恰巧經過她家,於是我就去她家向她的父母打聽她的消息,她的父母見是我來,十分熱情,閑談了一會兒我問到她,她的父親沉默了一會兒歎息說:“已經嫁到距這裏不遠的一個鄰村了,不過俺這孩子,命太苦了啊!”

她的母親神情悲傷地說:她嫁過去的第二年就生了個又白又胖的兒子,一家人喜喜慶慶的日子剛開了個頭,沒想到她的丈夫第三年秋天就患病去世了,給她留下了一個剛剛蹣跚學步的嬰兒,一大堆的外債,還有年邁的公公和婆婆,日子熬得艱難哪。

聽了她的不幸遭遇,我的心也酸酸的,我忽然決定去看她,如果可能,我想自己要盡力去幫她一把。聽說我要去看她,她的父母很高興,一直把我送到了村頭,細細地指清了去她婆家村裏的路,才依依不舍回去了。路不算很遠,走了小半天就到了,按照她父母的指點,沒費什麼周折,我就找到了她家。推開虛掩的院門,我剛要開口問這是否是她的家,她卻一下子認出我來了,笑著,招呼讓我坐下,我幾乎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個健壯、爽朗、一臉笑意的婦人,是幾年前那個神情黯淡心如死水的女孩子嗎?

她也坐下來,仔細給我講她這些年來的生活、歡樂、憂愁、苦難、淚水,講到傷痛處,她自己就流淚了,但一說到孩子,她馬上破涕為笑了,她告訴我,家裏的十幾畝地、丈夫治病欠下的債、年邁的公公婆婆、剛剛懂事的孩子、雞牛豬鴨,還有一家人的吃喝拉撒,如今都全靠她一個人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