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提高說話水平(1)(2 / 2)

誇張

誇張意即言過其實,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修辭手法。

裏根競選加州州長時,針對當時加州的經濟情況,對物價上漲加以猛烈抨擊。他說:“夫人們,你們都知道,最近當你們站在超級市場賣蘆筍的櫃台前,你們就會感到吃鈔票比吃蘆筍還便宜些。”

還有一次,他說:“你們還記得當初你們曾經認為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美元嗎?而今天美元卻真的幾乎代替不了什麼東西了!”

諷喻

所謂諷喻,是用富有機智和幽默情趣並寄寓深刻哲理的虛構故事,來闡明某種道理。

有一個單位組織退休老員工乘大客車外出旅遊。上車時大家你謙我讓,耽誤了不少時間。開車後,一位老人朗聲打趣道:“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助興:從前有一位婦女,懷孕十年才生下一對雙胞胎。問這對雙胞胎為何遲遲不肯麵世,他們說,根據禮節,年長位尊者應該先行,但他們兩個不知誰是兄長,就這樣互相推讓了十年,把媽媽生孩子的事給耽擱了。”這番話引得車上的老人們麵麵相覷,繼而哄堂大笑。

仿擬

仿擬即故意模仿套用已有的固定語言形式來敘說的一種表達方式。主要特點是套用現有的詞、句、篇等語言形式來揭示所描述事物的內在矛盾,創造出新的意境。

蘇軾有位姓劉的朋友,因晚年患病,鬢發、眉毛盡皆脫落,鼻梁也快要斷了。一天,蘇軾同許多朋友相聚飲酒,這位姓劉的朋友建議大家各引古人語相戲。蘇軾對這位姓劉的朋友說:“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壯士兮守鼻梁!”

滿座大笑。

蘇軾仿的是漢高祖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首尾兩句,兩相對照、趣味盎然。

反射

反射是現場套用對方的話語來戲謔、反駁對方,是一種語言回歸,目的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小約翰放學回來,把成績單交給爸爸。爸爸一看有兩門功課不及格,就衝著約翰怒氣衝衝地喊道:“你知道嗎?華盛頓像你這個年齡時是全校最優秀的學生。”約翰不慌不忙地回答:“你知道嗎?爸爸,像你這個年齡時華盛頓已經是美國總統了!”

第3節啟人心智的笑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來到華盛頓會見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要求美國與他們共同抗擊德國法西斯,並給予英國物資援助。丘吉爾受到熱情接待,被安排在白宮居住。一天早晨,丘吉爾正躺在浴盆裏,抽著他那特大號的雪茄煙。門開了,進來的正是羅斯福。丘吉爾大腹便便,肚皮露出水麵……這兩個首腦人物此刻相見,不免有些尷尬。丘吉爾靈機一動,把煙頭一扔,說:“總統先生,我這個英國首相在您麵前,可真是開誠布公,一點隱瞞也沒有啊。”說完後,兩個人哈哈大笑起來。隨後,雙方的會談獲得成功。

幽默能使人發笑,但卻是啟人心智的笑,是智慧的閃現。幽默能表達說話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態度,能反映出說話者的溫和與寬容,是說話者表情達意的一種技巧。

侯寶林的相聲《買佛龕》講了這樣一個笑話:小甲:“大娘,出門兒啦!哈……買佛龕啦?”

大娘:“年輕人說話一點規矩沒有,這是佛龕,能說‘買’嗎?這得說‘請’。”

小甲:“啊!噢,大娘,是我不懂,您這佛龕多少錢‘請’的?”

大娘:“哎,就這麼個玩意兒,八毛!”

老太太敬神敬佛,還嫌年輕人不懂規矩,可她因為心疼錢,又出口不敬,耐人尋味,寓意深刻。

幽默中也包含著諷刺,但是總有一種含笑的啟示和智慧的火花。蘇聯心理學家普拉圖普夫說:“幽默在歡笑的背後隱藏著對事物的嚴肅態度,而諷刺卻在嚴肅的形式背後隱藏著開玩笑。”

夫妻倆在一起聊天。丈夫對妻子說:“為什麼上帝把女人造得那麼美麗卻又那麼愚蠢呢?”妻子回答說:“這個道理很簡單,把我們造得美麗,你們才會愛我們;把我們造得愚蠢,我們才會愛你們。”

林肯的長相,使人無法恭維,他自己也不避諱這一點。一次,道格拉斯指責他是兩麵派。林肯說:“現在,請聽眾來評評看,我如果還有另一副麵孔的話,我會戴著現在的這副麵孔嗎?”結果引起聽眾大笑,在笑聲中顯出道格拉斯的荒謬。

幽默的特點是尖銳而刻薄,俏皮而不直露,蘊藏著說話者溫厚善良的氣度和高超的語言藝術。有人甚至這樣區分人的層次:聽了別人的話能笑,這個人是正常人;自己能講笑話讓別人笑,此人有幽默感;能夠自己拿自己開玩笑,此人有希望成為幽默大師,因為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品位。

創造幽默最重要的因素是以有限的語言,利用荒謬對比、設置懸念、反轉突變、認同認識造成一種包含複雜感情、充滿情趣而又耐人尋味的幽默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