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提高說話水平要掌握的傾聽技巧(2)(1 / 2)

結果皆大歡喜。那位主顧買到了他能買得起的房子。

商業談判,要想掌握先機,處處成功,究竟有何秘訣呢?查爾斯·伊利特教授說:“商業談判,並無秘密可言,隻要懂得專心聽對方發表意見,即已占了相當優勢,因為天下最叫人迷醉的,亦莫過於這種專注的傾聽。”

傾聽對每個人來說,似乎簡單易行,但真正能運用好這種技巧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在商業競爭中,你會發現一些商人不惜重金,在黃金地段租下昂貴的店麵,並把它裝潢得豪華富麗,擺設得琳琅滿目,叫人目不暇給,然而手下的員工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能耐著性子,聽顧客講話,來促進其銷售工作。反而動不動打斷顧客的話,兀自吹噓誇耀自己的商品,徒然惹人生厭,到頭來將再也不會有生意上門。

小李在一家百貨公司買了一套西裝,結果沒穿幾天,那西裝就毛病百出。

於是他拿著西裝去百貨公司要求退換。可是那位售貨員卻根本不聽他解釋,還一再打斷他的話,理直氣壯地說:“這種西裝,我們已賣了上千套,就從沒聽說過會有這種現象。”小李當時氣憤到極點。這時他們的經理出現了。經理是個做生意的高手,很快就巧妙地平息了小李的怒氣,保住了一個可能永遠都不再上門的顧客。經理是這樣做的:首先,他靜靜地聽顧客把話說完,而且從頭至尾沒插一句話;其次,當顧客把話說完,那售貨員又開始固執地發表反對意見時,經理卻是站在顧客的立場和他爭辯。他不但一再強調因西裝褪色,染壞了顧客的白襯衫,並表示公司賣出一件不能讓顧客百分之百滿意的商品,做法上就不正確;

第三,經理承認他並不知道那西裝為什麼會褪色,並對小李說:“現在你打算怎麼處理這套西裝,你怎麼說我怎麼做好了!”

本來小李想將那西裝擲還給他們,堅持退錢。但經經理這麼一說,他改變了態度,隻希望他們告訴自己製止褪色的辦法,並且接受了拿回去再穿幾天的建議。一個星期後,那套西裝果然已不再褪色。小李重新恢複了對那家百貨公司的信心。

其實經理在處理商業糾紛中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他隻是做了一個認真的傾聽者,聽顧客發泄出了自己的怨氣。傾聽使經理獲得了顧客的信任,挽回了公司的聲譽。

紐約電話公司曾碰到過一件相當棘手的事情:一名顧客因為電話公司服務不周,非但痛罵其公司的接線生,拒絕繳納電話基本費,甚至還四處投訴,借報紙來攻擊該公司,最後還列舉出多項罪名,公開指控紐約電話公司。

為了能較好地解決糾紛,公司派出了處事手腕最高明的一位經理,登門拜訪這位暴躁凶悍的客戶。經理在拜訪客戶時,唯一做的事就是專注地聽對方將滿腹牢騷傾泄出來,並一再地點頭稱是。

表麵看來,這位客戶固然是義正辭嚴,誓死為公眾權利和電話公司爭個高下,而事實上,他真正需要的,不過是一種受到重視的滿足感。剛開始,他是借著暴跳如雷、攻擊謾罵來獲得這種滿足。一旦他發現電話公司為此派出的經理認真地傾聽他的訴說時,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滿足,原先的敵意自然就消除了。

如果你希望自己變成一個很好的談話對象,可千萬別忘了,一定要先從一個好的聽眾做起。不論任何時候,都要問一些對方樂於回答的問題,鼓勵對方敞開心胸、淋漓盡致地吐出心中的話。

第4節傾聽與沉默

沉默是人們在交往中的一種隱藏了千言萬語的無聲狀態;是個人思想與情緒的一種流露;是雙方信息交流過程中的一種反饋狀態,也可以認為是一種潛意識交流的狀態。

我們在許多情況下都會沉默:雙方交談時,一方“不同意”對方的意見,卻又不想直接表達出來,最好的方式就是沉默以對。尤其是在等級不同的人之間,地位低下者比如子女或者下屬往往會以“不語應萬語”來表達對自己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困惑、茫然和內心的憤怒。

“無言以對”的沉默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話不投機半句多”,這種沉默意味著雙方都已不想交談下去,都在努力設法盡快結束交往;一種則是“此處無聲勝有聲”——談話內容觸動了雙方的心靈,產生了共鳴,這種沉默可以持續較長的時間,雙方盡情地體味這無言的心與心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