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吃空餉被平調”官員哪能長記性(1 / 1)

“吃空餉被平調”官員哪能長記性

“吃空餉”頑疾再引關注。據報道,陝西渭南市大荔縣副縣長任教訓,在渭南市富平縣任副縣長時,利用職務之便,讓正在上學的兒子“吃空餉”,一年多時間“白吃”4.5萬多元。被人舉報後,任教訓被平調到鄰縣當副縣長,最終僅給予黨內警告處分。

“吃空餉”現象從未絕跡,“防空”工作也從未放鬆,可總體並不盡如人意,“吃空餉”就像割韭菜,割了一茬又長一茬。從報道數據來看,目前全國有30個省(市、區)共清理清退“吃空餉”16.2萬人。

不是沒有製度,奈何有人太任性,加上違規成本低,導致製度“空轉”。以任教訓為例,安排兒子“吃空餉”被舉報後,其被平調到鄰縣當副縣長,這處理與“罰酒三杯”何異?按刑法規定,國家工作人員“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行為構成貪汙罪,冒領工資就是常見的貪汙手段之一。若以貪汙罪論處,吃4萬多元的“空餉”,足夠判幾年有期徒刑了,決非“警告”那麼簡單。這種現象決非孤本,縱觀過往實踐,對“吃空餉”以及“幫凶”的懲處,多半是鞭子“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難以服眾。

“吃空餉”現象的存在,從側麵折射我國公務員及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製度存在漏洞。假如,一個單位定員多少、實際有多少人,全部名單公開,方便公眾監督,瞞天過海“吃空餉”的難度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