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道防線後麵就是城高池厚堅不可摧的中都城,就是現在的北京市。隻有越過這座城,才能看到廣闊富饒的華北平原。曆史已經證明過無數次了,世上沒有攻不破的天險,卻有無數守不住天險的人。
成吉思汗早就進行了伐金的準備,他連續三年進攻西夏,迫使西夏納貢求和,金國西北的屏障不存在了。而成吉思汗和漠南草原的汪古部首領阿拉忽失是多年的好友,當乃蠻人聯絡同信景教的汪古部共同攻打成吉思汗的時候,汪古部堅定的站在了成吉思汗一邊。成吉思汗為了感謝阿拉忽失在關鍵時候的幫助,封給他5000戶,並且和阿拉忽失結成了兒女親家,又是安達又是忽達。
這樣北部汪古部的屏障也名存實亡了,而昏庸的金國皇帝永濟還以為汪古部正拱衛著他的北部邊疆呢。
成吉思汗收買的商隊、金國官員、心懷滅國之恨的契丹貴族等人,把金國的一舉一動都報告給了成吉思汗,他的金頂大帳對敵人了如指掌。為了決定攻金大計,成吉思汗曾親入中都,以納貢為名考察敵情,把金人的政治、經濟情況、山川道路掌握的一清二楚。古往今來,國家領袖為了搜集情報親入敵國的恐怕也就隻有成吉思汗的一人了。如今,新興的蒙古汗國內部已經安定,準備工作已經完成,戰爭已是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成吉思汗六年三月,蒙古大軍越過戈壁沙漠與大青山以南的汪古部會師。四月,蒙古大軍先鋒在汪古部的帶領下,一直向東,兵不血刃就越界壕到達大水濼,就是現在的紮賚諾爾湖。主力後繼,蒙古大軍就地休兵養馬,養精蓄銳。春天馬太瘦,漫長的冬季掉膘掉的厲害,成吉思汗很謹慎,不會在這個時候發動戰略進攻。
但是戰術性的騷擾是不會停止的,他派遣大軍,把金人在雲內、東勝放牧的大批駝馬牛羊擄掠殆盡。長城外的撫州,恒州和昌州已經成了蒙古人的牧場。這意味著金國的第一道界壕已經被突破了,蒙古人縱橫在長城之外,千裏之地,如入無人之境。
對這千裏防線上的打擊,金國人還處於懵懂狀態。這時候的金人早已沒有了完顏阿骨打時代的血性,他們最先想到的,是外交求和。他們哪裏知道,這是他們立國以來最可怕的敵人,蒙古和金人的仇恨,已經不是嘴皮子可以化解的了。他們得到的,隻能是成吉思汗的嚴詞拒絕,和無情羞辱。
金人終於從渾渾噩噩的狀態中清醒過來,明白大戰是無法避免了,這才開始在北線布防。蒙古人在千裏戰線上的戰略進攻,令人歎為觀止。在蒙古人的觀念裏,集中兵力是一個相對觀念,但不是絕對觀念。成吉思汗的10萬大軍,並沒有蝟集一團,而是分散在從紮賚諾爾,一直到東勝州1千多公裏的戰線上。他們更像是一個遷徙的大部落,在長城外自由放牧和劫掠。
他們不怕被各個擊破麼?他們當然不怕!蒙古人在戰略和戰術上的機動能力,是古今中外罕見的,每個士兵都隨時備有2-3匹馬。他們身著輕甲或者不著甲,幾乎沒有輜重拖累,即使你集中兵力打敗他們也追不上他們,很快他們就會消失在你的視線之外。一旦他們找到了你的破綻,或者是準備主力決戰,一戰解決問題,他們又能夠迅速集結起來,給你致命的打擊。蒙軍的戰法,顛覆了傳統作戰的觀念。
蒙軍在他的敵人眼裏,就是倏忽而來,倏忽而去,忽聚忽散,防不勝防。狼群,就是這樣圍捕大群的野馬麋鹿,他們分散在獸群外圍,不斷的騷擾襲擊獵物,疲敝他們。如果有強壯的獵物衝上來和狼死拚,狼群就跑的遠遠的,避開鋒芒。一旦獵物回到獸群中,狼群就又逼上來,騷擾咆哮,讓你不得安寧。一旦獸群疲憊孤立,饑*渴難耐,體力不支,鬥誌衰退,狼群就會集中起來,猛撲猛咬。獸群四散奔逃,狼群窮追不舍,直到把獵物吃個幹幹淨淨。
成吉思汗,就是群狼之王!巴根台,和千千萬萬牧人,跟隨在他身後,組成了一支雄壯的狼性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