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永清史家(2 / 2)

史家聚族而居的地方,是韓侯鄉興隆裏,就是現在的永清縣大焦垡村。村東西有兩條小河,是蘆溝河支流。史家的豪富,除了他們世代耕讀,農業管理得當,勤儉持家之外,還和他們優越的地理位置有關。村西麵就有水路碼頭,從這個碼頭可以直入河北諸水係,北通中都,南通南京汴梁,為他們的商業活動帶來了巨大的便利。農業和商業,給史家帶來了大量的財富。

巴根台沒有驚動史家。因為興隆裏有個水路小碼頭,往來商人不少,所以他們還是化妝成中都來的客商,把附近地形民情勘察清楚。

在碼頭小館驛昏暗的燭光下,特倫敖都問道:“百夫長,我們下一步怎麼辦?”巴根台冷冷的說道:“當然是登門拜訪。”

“啊?就這麼登門拜訪?”月黑風高,突襲殺人多了,特倫敖都已經不習慣明火執仗幹仗了。屋子裏隻有巴根台和兩個分隊長,幾天以來,他們還沉浸在信安行動成功的巨大興奮中,對他們的領袖佩服的五體投地。

巴根台說道:“當然不能就這麼去登門。像史家這種人,不給他們點顏色看看,他們是不會心甘情願聽命於我們。我們得給他們準備點禮物。”

努桑哈興奮的說道:“我們宰他們幾個?”巴根台說道:“不!不能傷人。”他用桌子上的茶杯茶壺擺出了興隆裏的幾個主要點的位置,說道:“我們要炸毀這個碼頭。將炸藥安放在興隆裏的史家祠堂,糧倉,清樂社總社這些地方。但是不能引爆,聽我命令行事。

明天,我和特倫敖都去史家拜訪史秉直,會一會他們河北的英豪。努桑哈,你帶隊埋伏在我說的這幾個地方。爆破碼頭的時候,要把人畜全部驅趕,不得魯莽傷人,否則我特種部隊的軍法無情!

你們今晚就趁夜做好一切準備,給你們一個半時辰時間。然後集體休息,明日辰時吃飯,巳時行動。退下吧!”

成吉思汗七年(1212年)蒙曆猴兒年2月初八卯時 大興府永清縣韓侯鄉

一早,巴根台與特倫敖都換上蒙古特種部隊迷彩作訓服。腳踏高腰鋼底陸戰靴,頭戴森林迷彩鋼盔,內襯鋼甲,腰紮牛皮武裝帶,胸佩鷹徽。沒有帶長大武器,每人配5枚手榴彈,隻是在武裝帶上別著一把多功能軍刺。二人結束停當,顯得威風凜凜,氣宇軒昂,遠比那個時代的軍袍矯健的多。

二人大步流星,直奔史家大宅。不久,碼頭上轟然巨響,烈焰騰飛,村子裏哭爹喊娘,亂成一團,到處是慌亂奔跑的男女。巴根台等看都不看這些人一眼,徑直來到史府。

史家大院坐落在興隆裏東側,如果說興隆裏是一個塢堡的話,那麼史府就是堡中之堡。1丈8尺高的院牆,厚重的大門包著鐵板鑲邊,嵌著成排的鐵釘。史家大院不是一個幾開幾進的院落,而是多座宅院構成的建築群,這其實是史家長房的聚居之地。史秉直,史進道,史懷德府形成東西3個大型建築群,裏麵院落龐雜,如同迷宮。

特種部隊早就把地形勘察清楚,巴根台對裏麵的情況了如指掌。這時的史家大院如同開了鍋,雖然看不到裏麵的情況,但是裏麵的嘈雜叫喊,他聽的清清楚楚,大門口不斷有人進進出出。巴根台在詫異的目光中徑直走到門房,大聲說道:“蒙古忽速禿失圖草原百戶官,怯薛軍特種部隊百夫長巴根台拜山!”

門房是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者,他吃驚的看著這兩個奇裝異服的人,長大了嘴說不出一句話。巴根台不再搭理他,走到院門台階之下,和特倫敖都分左右站立。兩個人站成一條直線,神情肅穆,軍姿挺拔,不動如山。在各種目光的注視下,一條大漢,和一個矯健少年,站的如同木樁一樣,堅硬,筆直,整肅。

老門房終於反應過來,一邊往府裏跑,一邊大喊:“蒙古韃子打過來啦!生韃子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