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榨車間並列有三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有3個班組。由高到低分為:裝卸班、壓榨班和處理班。
最高位的是裝卸班,裝卸班有8個人,其中2個人負責操作天車,把車間外貨場或者馬車上的大捆甘蔗吊到裝卸台上。裝卸台上有2個工人負責稱重和記錄重量。另有兩個人負責把稱好重的甘蔗沿著鋼槽送到下一道撕解工序。其餘一個班長負責整體管理,一個副班長負責頂替任意一個工位。
第二個是壓榨班,稱好重量的甘蔗被大捆的送到撕解機內撕解,撕解過的甘蔗沿著傾斜的溝槽滑道進入壓榨機榨汁,壓榨機一共有4台,是螺旋式的壓榨機。榨出的蔗汁用汁泵彙集到蔗汁收集箱,蔗渣會傾倒在渣漕裏。這個班組一共7個人。
第三個班組是處理班,任務是處理壓榨後的蔗汁和蔗渣。這個班組位置是最低位的,就在車間地麵上作業。蔗汁泵到鋼製收集箱裏,標準重量100公斤。箱下有四輪推車,蔗汁裝滿之後就推走換一個收集箱。裝滿蔗汁的收集箱會推到半成品倉入庫,等待製煉車間提貨進行下一步的加工處理。
而壓榨機邊上的蔗渣收集溝槽滿了以後,操作員操作溝槽下麵的傳送帶,把蔗渣傾倒在渣箱裏,送到半成品倉,等待釀酒廠提貨,蔗渣是製作朗姆酒的主要原料。這個班組8個人。
車間還有動力班4個人,機械班6個人。動力班負責維護和操作車間的動力房。廠裏的動力車間把動力輸送到車間的動力房,再從動力房分配到每一個工位設備上。機械班的任務是維修、保養車間裏的全部機械設備,保證生產正常進行。
車間的半成品倉統共8個人,負責統計、保管和進出貨。再加上車間主任和他的幾個助手,統計員負責統計彙總、調度員負責生產計劃和安排、技術員負責解決技術問題,秘書員負責起草文件報表,與其他部門聯絡溝通。此外還有勤雜工5人,負責車間的衛生保潔。這樣,糖廠壓榨車間總共96人。
滿負荷的情況下日加工甘蔗300噸,日產蔗汁220噸,出汁率達到了73%,已經基本達到了現代糖廠的水平。這意味著每天糖廠產糖22.5噸,出糖率達到了7%以上,比現代糖廠10%以上的出糖率當然是遠遠不如,但是相對於這個時代不到2%的出糖率,這已經是驚人的高效了。
二線工位23個,但是實際隻有18個人,這就意味著無論是班組長,還是工長,甚至物料員都要在工位上工作。巴拉科夫被分配到壓榨組的工位上操作壓榨機,副班長欽察人托兒布克耐心的教給他如何操作水力壓榨機。
其實壓榨機的主要控製係統就是一個小型的變速箱,變速箱上有一個離合杆一個檔把。檔把上有三個檔位,前進擋、倒退擋和空擋。當被撕解後的甘蔗順著滑道進入壓榨機的時候,操作員左手拉離合器,右手掛前進擋,壓榨機內的三個鋼碾一齊做向心運動,擠壓中央部位的碎甘蔗,蔗汁順著下麵的收集器流入管道,再泵入蔗汁收集箱。
當壓榨到極限的時候,再掛倒退擋,鋼碾向後做離心運動。如此反複,將甘蔗內的汁水徹底壓榨出來,形成了蔗渣和蔗汁的分離。壓榨完成之後,掛空擋停車,然後將蔗渣順著傾斜滑道傾倒在渣漕裏,再由下一道工序統一收集清理。
巴拉科夫天性聰敏,當對巨大的工業設備不再驚奇恐懼的時候,很快就學會了壓榨機的操作,托兒布克對他很滿意。因為這終於把他解脫出來,幹更重要的工作。
流水線就是這樣,一個工位都不能缺,一旦一個環節停止,下一個環節就隻能等待,造成窩工和停工損失。巴拉科夫一旦走上了流水線,就根本不可能停下來,隻是機械的做掛檔,前進、後退、出渣等這些動作,仿佛人成為了機器的一部分。
操作機器會給人強烈的興奮感,巨大的鋼鐵在你的指揮下做出各種動作,服從你的意誌,這種成就和滿足是他從未體驗過的。而流水線的團隊協作,又讓人覺得自己成為了一個整體的一部分。3個月的訓練營棍棒讓巴拉科夫懂得了,他一個人的遲滯、錯誤,就會讓整個團隊付出代價,所有的人都會受累。所以,他一刻也不敢懈怠,隻能不停的做著相同的動作。
當一天的工作結束的時候,巴拉科夫感到精神上的疲憊,終於沒有出紕漏。當晚,他飯吃的很香,覺也睡得很好。即使在夢中,他的手仍然在做著掛檔、前進、後退、停車、出渣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