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世界首富的啟示(2)(1 / 3)

人生點睛

在美國,有一個名叫雷·克洛的人。他出生的那年,恰遇西部淘金熱的結束,一個本來可以發大財的時代與他擦肩而過。按理說,讀完中學就該上大學,可是1931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使其囊中羞澀而和大學無緣。他到社會求職,曾做過急救車司機、鋼琴演奏員和攪拌器推銷員等。後來他想在房地產方麵有所作為,好不容易生意才打開局麵,不料第二次世界大戰烽煙四起,房價急轉直下。就這樣,幾十年來低穀、逆境和失敗一直伴隨著雷·克洛,命運無情地捉弄他。

1955年,在外麵闖蕩了半輩子的雷·克洛回到老家佛羅裏達州,賣掉家裏少得可憐的一份產業做小生意。這時,他發現一家漢堡店的生意十分紅火。經過多日觀察後,確認這種行業很有發展前途。雷·克洛當時已經52歲了,對於不少人來說這正是準備退休的年齡。可他卻決心從頭做起,到這家店裏打工,學做漢堡。後來該店轉讓,雷·克洛完全白手起家,毫不猶豫地借債300萬美元將其買下,把招牌改為“麥當勞”。現在它在全世界已有5637個分店,年收入高達4.3億美元。

人生感悟:心態是真正的主人,你的心態決定了誰是坐騎,誰是騎師。積極的心態使你充滿力量,去獲得財富、成功、幸福和健康,攀登到人生的頂峰。

善於合作是一種能力

年輕時的本田宗一郎是一個醉心於創造發明的汽車修理工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一批陸軍通信機上的微型發動機因無法再派上用場,便像廢品一樣堆放在倉庫裏。本田得知這一信息後,便以很低的價格把它們買了回來。本田把它們改進後,安裝在自行車上,人們把這種以馬達為動力的自行車形象地稱之為“吧嗒吧嗒”車。由於戰後的日本公共交通落後,本田宗一郎的“吧嗒吧嗒”車一上市,很快便被搶購一空。於是本田與河島喜好共同努力,研製出了50CC的A型號發動機,這種發動機一問世,便使“吧嗒吧嗒”車的月產量猛增到1000多輛。此後,他們研製的發動機的馬力愈來愈大,摩托車就這樣誕生了。然而,盡管本田生產出的產品供不應求,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但卻沒有賺回大錢。雖然本田在發明創造方麵如魚得水,但在經營管理和銷售上卻一籌莫展,公司的發展麵臨著嚴竣的考驗。本田宗一郎深深感到:公司愈發展,生產的產品愈多,公司破產的可能性愈大。恰在此時,本田認識了精於經營管理的藤澤武夫。初次會麵,他們就感到彼此將是最難得的合作夥伴。

本田與藤澤武夫在認識的最初日子裏,隻要兩人在一起,無論是吃飯,還是走路,都在旁若無人地規劃公司的“明天”。有時,他們就像被什麼迷住似的,常常討論到深夜。後來藤澤武夫曾回憶說:“這種狀況大約持續了兩三年,所以,以後即使不常見麵也能猜到對方的想法和心情。”

從此,本田把全部精力放到摩托車的研製、開發和改進上,而藤澤則全盤負責經銷和管理。藤澤剛進入本田公司的時候,可謂百廢待興。藤澤每次都是一馬當先,戰鬥在最前線,無數次力挽狂瀾,拯救本田宗一郎和本田技術研究工業公司於危難之中。本田曾不止一次地要把董事長的位子讓給在經營管理上有雄才大略的藤澤,自己擔任負責技術開發的副董事長。但藤澤堅決推辭,發誓自己絕對不當第一把手,說隻有這樣心情才能舒暢,說話也可隨便些,能迅速處理事務,也可讓董事長完全放心。而實際上,從他們分管的業務上來看,根本就分不出誰是董事長。他們對對方絕對信任,能夠始終擺正位置的結果,是兩個人都成了大贏家。本田一生獲得100多項專利,曾被日本政府授予藍綬獎章。後來,使本田汽車在國內外市場發生戲劇變化的關鍵技術———CVCC發動機,也是在本田宗一郎的直接參與下取得成功的。而藤澤也沒有辜負宗一郎的知遇之恩。公司在藤澤的運籌和指揮下,1960年,本田公司生產的摩托車突破149萬輛,居世界第一;還進軍美國市場,刮起一場“本田旋風”。

人生感悟:“如果人們能以和諧的精神協調互助,他們的心力便形成一種能量,成為創造巨大財富的基礎。”被稱之為摩托大王的本田宗一郎和藤澤武夫,正是這一偉大真理的忠實實踐者。